据极目新闻援引新华社报道,近日中美经贸中方牵头人、国务院副总理应约与美国贸易代表格里尔举行视频通话。双方围绕落实今年1月17日中美两国元首通话达成的重要共识,就双边经贸领域重要问题坦诚、深入交换意见。中方就美以芬太尼为由对华加征关税、有关301调查以及拟出台“对等”关税等表达严正关切。双方认为保持稳定的中美经贸关系符合两国利益,同意就彼此关心的问题继续保持沟通。
实际上,特朗普政府推出的一系列关税政策,看似是打击中国,结果最受伤的却是美国自己。就拿能源和农产品来说,中国对美国天然气加征15%的关税后,中国买家轻松转向中东和亚太地区寻找替代品。美国失去中国这个巨大市场,这些天然气很难在短时间内找到新买家。更重要的是,在农产品领域,美国同样离不开中国市场。尽管中国延长了数百家美国猪肉和家禽加工厂的出口资格,但美国的牛肉出口仍处于受限状态。很多美国肉产品出口商如今"如坐针毡",他们迫切需要中国市场。
特朗普(资料图)
在这样的局势下,根据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的公告,他将提供进口汽车零部件最多一个月的宽限期免征他新宣布的25%汽车进口关税。公告称,在美国东部时间4月3日上午12:01后,汽车将被征收25%的进口关税,但汽车零部件将待联邦公报通知指定的日期征收关税,“但不迟于2025年5月3日”。公告称,关税“将继续有效,除非此类行动被明确地减少、修改或终止”。该公告并未包含将被加征关税的商品的具体关税编码。
此政策虽然强硬,但是看得出来是特朗普在找台阶下。首先,特朗普有求于中国。特朗普之前曾夸下海口,说自己上台百日内一定能实现中美领导人会晤。可现在时间已经过去了两个多月,特朗普不得不加速完成中美元首会晤前,所必需经历的建立互信阶段。其次,特朗普想通过关税,来实现让美国再次伟大。关税和美国伟大,二者看似毫不相干,但特朗普确实是把它俩联系起来了。如果企业选择在美国造车,那么就不用缴纳这一关税。这才是特朗普的真实目的,逼相关企业来美国投资建厂。
特朗普(资料图)
从特朗普到拜登,美国花了7年时间,非但没有扭转中美贸易不平衡的局面,反倒扩大了这种不平衡。2018年中国贸易总额4.6万亿美元,,去年这一数据是6.4万亿美元,增长了1.8万亿美元;而同一时期,美国贸易总额增加了1.2万亿美元,足足比中国少了6000亿美元。特朗普和拜登的对华贸易政策,失败的一塌糊涂,在这期间美国的底层民众叫苦连天。美国对华商品加征关税,只会推高中国商品对美出口的成本,而这部分被推高的成本,很大一部分要美国民众承担。
中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话语权提升,为其提供了独特的战略筹码。2024年中国与东盟贸易额突破8500亿美元,"一带一路"倡议覆盖149个国家。这种广泛的经济联系,使美国难以通过单边关税孤立中国。正如基辛格研究所报告所言:"对抗中国需要盟友支持,但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正在削弱这种支持"。2025年中期选举临近,农业州选民的态度至关重要。中国作为美国农产品第三大出口市场,采购量直接影响中西部选区的支持率。
特朗普(资料图)
当前僵局本质是两种秩序的碰撞:美国试图维系单极霸权,中国则推动多极体系。短期内,双方在半导体、新能源等战略行业的"精准脱钩"仍将加剧。但中长期看,经济相互依赖的"金融恐怖平衡"终将迫使双方回到谈判桌——美国需要中国维持美债市场稳定,中国需要美国保持技术交流窗口。在这场世纪博弈中,没有绝对的赢家。当关税武器逐渐显露其反噬性,中美贸易战的最终结局或将超越经济范畴,成为人类文明演进路径的某种预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