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研究显示,2004年导致乌克兰总统候选人维克多·尤先科中毒的二噁英纯度极高,显然出自实验室环境。但科学家至今仍无法确定这种化学物质的来源,以及毒害现任乌克兰总统的幕后真凶。
2004年9月基辅晚宴后突发重病的尤先科,血液中二噁英含量超出正常值5万倍。数百种二噁英衍生物产生于含氯工业生产过程,如除草剂制造、纸浆漂白等,西方民众体内普遍存在微量二噁英。但医疗团队在尤先科体内发现的TCDD(四氯二苯并二噁英)属剧毒类型,正是越战期间美军"橙剂"的主要成分,该除草剂已证实会导致多种健康问题。中毒后的尤先科出现严重消化道症状,面部一度毁容。
《柳叶刀》医学期刊发布的在线研究显示,尤先科体内二噁英的半衰期约为15.5个月,远低于专家预估的数年周期。主治医师称这是针对性治疗的效果,但未透露具体疗法细节。
剑桥大学化学系专家约翰·埃姆斯利(未参与该研究)指出:"尤先科体内二噁英浓度证实系蓄意投毒。这种物质引发的皮肤病变首先显现在面部,常波及生殖器等部位,绝非自愿摄入所致。"
与2006年伦敦钋-210毒杀俄叛逃特工案不同,尤先科所中二噁英为实验室提纯产物,自然界不存在同类物质,这使溯源工作陷入困境。日内瓦大学与瑞士应用人类毒理中心的医疗团队持续三年采集尤先科血液与脂肪样本,追踪毒素代谢过程。研究发现,期间排出体外的二噁英约60%未经代谢,主要通过粪便排出,少量残存于血液和尿液。
研究负责人让·索拉特博士解释,尤先科的面部病灶是皮肤代谢毒素的表现:"皮肤主动吸附二噁英后,成为人体排毒的重要器官。"目前尚无证据显示中毒事件增加尤先科患癌风险。
尽管科学验证确证投毒事实,但分析结果未能提供更多破案线索。作为乌克兰"橙色革命"民主运动领袖,尤先科在推动削弱俄罗斯影响力、强化西方关系的竞选期间遭遇毒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