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陆弃

世界贸易组织日前确认,美国已被列入第一类会费拖欠成员名单。这意味着美国已连续一年以上未支付应缴的会费,虽然还未满两年,尚不构成严重违约,但已足以令整个世贸组织感受到财政与信任的双重压力。在美方“暂停缴费”的借口背后,显然藏着一盘更大的棋局——一个正在瓦解全球多边秩序、掏空国际规则体系的超级大国,正在用拖欠的支票宣告对国际组织“选择性忠诚”的新时代。



根据世贸组织规则,成员国的会费缴纳关系到组织日常运行,是维持全球贸易秩序正常运作的基础性义务。按照美国体量,其分摊比例位居各成员之首,历来是世贸组织财政的“顶梁柱”。如今,这个支柱自己倒了。据公开资料,美国代表团本月在世贸会议上公开表示,将在“对国际组织会费问题完成审查”之前,暂停向世贸组织缴纳2024年和2025年会费。这不是资金问题,而是政治信号。

美国在关键时刻“掐断”世贸组织的财务命脉,其动机昭然若揭。正如特朗普政府时期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卫生组织的“退群+断供”所展现的那样,这种以“审查”为名行“施压”之实的做法,已成为美国操控国际组织、倒逼规则改写的惯用伎俩。一旦国际机构不再完全按照其意志运行,便施加财政压力,制造治理瘫痪,逼迫对方“纠正偏向”,重回美式轨道。

在国际政治与经济愈发碎片化的当下,世贸组织的存在感本已式微。争端解决机制瘫痪多年,改革共识难以凝聚,发展中国家诉求长期被边缘化。美国此时暂停缴费,更是雪上加霜。其战略意图显然不是“改革世贸”,而是“绕过世贸”。从“印太经济框架”(IPEF)到《美欧贸易与技术委员会》(TTC),美国正以双边与小多边的方式另起炉灶,绕开传统多边贸易平台,将全球贸易规则碎片化、阵营化。对他们而言,世贸组织只是个“工具人”,不听话就断粮,听话了才喂食。



目前,美方尚未表明是否会补缴,也未提供任何清晰时间表。这种“不说话、不缴钱、不负责”的操作,恰恰是对全球治理体系最大的不尊重。它不是误会,而是一种战略性冷漠。这种行为的实质,就是用“财政绑架”方式破坏国际组织的权威性与独立性,是对全球秩序的一种制度性掏空。

美国在它主导建立的国际制度中,它已经不再愿意承担“维护者”的角色,而只保留“主导者”的权力。规则可以有,但必须服务于美国利益;组织可以运作,但资金要被勒在美国手中。这种赤裸裸的双标和霸权,正在将本就疲软的国际组织逼入功能性衰竭的深渊。

对世贸组织而言,这不仅是财政问题,更是合法性危机。当最大金主公开违约而毫无惩戒时,其他成员国的信心何在?如果拖欠不需要成本,履约就会变得可笑。更严重的是,这种先例一旦打开,会极大冲击国际组织“成员义务平等”的基石原则。在当前全球面临逆全球化、保护主义、地缘分裂多重风险的背景下,国际组织非但没有被赋予更多权力,反而被“自家人”从内部掏空。



面对这种局面,世贸组织能做的似乎只是“勉力维持”。发言人已经承认秘书处正在统筹资源以维持日常运作,这种“精打细算”的被动姿态背后,是对会员稳定性早已不抱幻想。多数中小成员国也早已习惯美国“既当规则之父又当预算逃兵”的角色,甚至对这种行为逐渐产生“容忍”。这正是美国最危险的能力之一:将不守规则正常化,将单边行为制度化。

拖欠会费只是表象,更深层次的问题是,美国正在重塑国际话语权的方式:不通过协商,而通过控制“生杀予夺”的权柄。财政掐脖子,就是话语权转移的最直接方式。面对这一趋势,其他国家要么被动跟随,要么主动筹建更加公平、稳定、独立的合作平台。世界不能总在美国的预算表下呼吸,更不能让规则变成提款机,让秩序变成勒索工具。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