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自称“特朗普特使”的美国蒙大拿州参议员戴安斯结束了为期3天的访华行程。此次访问虽备受关注,然而直至他低调回国,都未能等来中方领导人的接见通知,这背后蕴含着诸多值得深思的因素,也反映出当前中美关系的微妙状态。
戴安斯虽怀揣着“特使”的使命而来,但实际上,特朗普并未正式赋予他这一头衔。这一身份的模糊性,使得他在外交斡旋中所能发挥的作用大打折扣。此前蓬佩奥以美国总统特使身份秘密访问朝鲜,为美朝首脑会面铺路,其一举一动都代表着美国官方的立场和意图,这与戴安斯有名无实的“特使”身份形成鲜明对比。没有明确名分的戴安斯,就像一艘在茫茫大海中失去导航的船只,难以精准把握中美外交互动的方向。
在访华之前,戴安斯前往白宫,特朗普虽对其行程予以肯定,却未做进一步表示。特朗普此举并非毫无缘由,一旦正式赋予戴安斯特使名分,可能会引发内阁鹰派人物的反对,还会与特朗普在关税问题上塑造的强硬姿态产生冲突。这表明美国内部在对华政策上存在分歧,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博弈使得美国外交决策变得复杂。
戴安斯抵京后,先是会见外交部副部长,中方通告称两人就中美关系和共同关心的问题“深入交换意见”。这种常见且笼统的表述,背后隐藏的是此次会面或许并没有取得实质性的突破。随后中方政府首脑会见戴安斯及部分美企人士,重点聚焦经贸合作,强调中美关系发展来到“新的重要节点”,并提醒美方贸易战没有赢家。这清晰地表明,中方在经贸问题上有着明确的态度和立场,不会因美方的关税威胁而轻易妥协。
从戴安斯的访华目的来看,他更多是为特朗普的外交战略服务。他试图利用自己以往在中国积累的经验和人脉,向中国解释特朗普的政策目标。然而,他却始终围绕美国内部的芬太尼问题做文章,试图将责任推卸给中国,这种预设立场的做法无疑阻碍了双方的深入交流与合作。真正的外交对话需要建立在平等、尊重和客观的基础上,戴安斯这种带有偏见的态度,让他难以在中美之间发挥积极有效的斡旋作用。
在中美关税战的大背景下,美国政府改善中美关系的动力不足,特朗普也不愿承认关税政策的反效果。这不仅限制了戴安斯的外交发挥空间,也使得中美关系在短期内难以出现实质性的改善。蒙大拿州作为农业州,在中美关税战中受到不小的影响,戴安斯回国后也承认了这一点。但由于他与特朗普交情深厚,在关税问题上无法公然指责总统,只能说着模棱两可的车轱辘话。
相比之下,中方在面对中美关系时,有着自己明确的战略和节奏。中方积极与外企高层接触,强调坚持多边主义,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这充分显示出中国在复杂的国际形势下,保持战略定力,坚定不移地推动自身发展和国际合作。无论中美关税战如何发展,中国都不会动摇自己的发展战略,而是积极寻求与世界各国的合作共赢。
戴安斯此次访华,虽带着改善中美关系的期望,但由于自身身份的尴尬、美国内部的分歧以及其错误的外交态度,最终未能实现预期目标。这一事件也为中美关系的未来发展敲响警钟,只有双方秉持平等、尊重、合作的原则,摒弃偏见和错误的战略思维,中美关系才能迎来真正的改善和发展。
责编:陈光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