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差距,并不是贫富差距,而是认知差距。

一开始,大家都是穷人。可为什么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与人之间会拉开差距呢?

拉开差距的原因,有很多,但这里边最关键的,就一点,那就是“认知”差距。A认知肤浅,B认知深刻,十年后,他们就会有“天壤之别”的差距。

一个现实,这6种“愚钝思维”,正在拖累你的人生。



01

情绪控制脑子,而缺乏理性。

人性最大的特点,就在于无时无刻都有情绪。而情绪,恰恰就会导致贫穷。

别人说几句“假话”骗骗你,你就在一旁痛哭流涕,满是感动。如此,不就只能成为别人眼中的韭菜吗?

看到一些“貌似可以赚钱”的项目,就一股脑往前冲。如此,不就容易掉入到别人设置的陷阱当中,被人收割吗?

凡事,都不能情绪化,而是要动动脑子。特别是在商业化社会的今天,所有“缺乏理性”的行为,都会让自己负债累累。

02

永远都随大流,而缺乏主见。

人,要有坚定的底线、立场,不能因为别人的煽动,就随波逐流,失去主见。

比如说,庄子是个坚定的“潇洒人生”执行者,对内卷极度反感。这个时候,哪怕别人再煽动庄子去内卷,庄子也不会去内卷。所以,有主见的庄子,潇洒无拘一辈子。

其他的情况也是如此。你坚持了什么观点,那就按照这个观点过日子,没必要受到别人的影响。因为别人的选择,未必适合你。

自己适合什么,只有自己知道,而别人都不知道。与其活成别人的模样,不如活成自己的模样。



03

凡事蜻蜓点水,看不透本质。

《教父》中有一个观点:半秒钟内看透事情本质的人,跟一辈子也看不透事情本质的人,有着截然不同的命运。

前者,透过现象看本质,基本都可以躲避陷阱,守住所拥有的一切。后者,永远都肤浅,所以他们就容易被收割。

市场最喜欢收割什么人?毫无疑问,喜欢收割那些“思想肤浅”的人。表面上的一切,都是假的。背后的情况,才是真实的。

就跟工作一样,什么努力上班就能升职加薪,都是骗傻瓜用的。而升职加薪的,基本都是“有关系”的人。

04

永远关注外界,却不关注自己。

99%底层人的状态:对于外边的人与事儿,侃侃而谈。而对于自己,却不知道如何过好这一生。

这,不是有点讽刺吗?外边的人与事儿,跟自己无关,为什么要花精力关注?自己的事儿,才跟自己有关,为什么不去思考?

永远都为了别人而活,却没有想过为了自己而活。人生是自己的,而不是别人的。连自己都不为了自己而活,谁为了我们而活呢?

外界如何,不是我们能控制的,随他们吧。自己如何,才是我们可以控制的,要上点心。与其取悦别人,不如取悦自己。



05

倾向于延迟幸福,而不是及时满足。

著名作家周国平说过,在所有的人生模式中,为了未来而牺牲现在,是最坏的一种。

一个小孩,明明10岁那年就能吃冰糖葫芦,但他不吃,非要等30岁的时候再吃。等他到了30岁,再吃冰糖葫芦,已经不是小时候的滋味了。

一个成年人,明明30岁的时候,就能追求梦想,去诗与远方遨游,但他放弃了,非要等60岁的时候再去。如果他40岁就死了,那怎么办?

如果你经常看新闻,就会发现,2025年还未到四分之一,就已经有很多名人去世了。而有的名人,也就四十来岁。人生,要及时行乐,不要再延迟幸福了。

06

没苦硬吃,容易让人生雪上加霜。

既然谈到“延迟幸福”,就不得不谈到一种匪夷所思的观念——没苦硬吃。

什么是没苦硬吃呢?意思是,本来生活就是幸福的,没有什么痛苦。但是,总有人不死心,非要自讨苦吃,自己制造痛苦。

比如说,本来不借钱给别人,就没啥矛盾。可总有人多管闲事,非要借钱给别人,不仅钱收不回来,还跟别人反目成仇。人财两空。这,不是没苦硬吃吗?

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都应该从自己的“切身利益”出发去思考。否则,想吃苦,就会苦一辈子。这世上最不缺的,就是苦头,等着无知者去吃。

文/舒山有鹿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