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地产头条》,网罗每周房地产行业的大事要闻。这周,房地产行业有哪些动态?明源君帮大家汇总起来了,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多家头部企业业绩报告出炉
结果喜忧参半
近日,多家头部房企发布2024年业绩报告,具体已经发布报告的房企如下:
华润置地:2024年综合营业额为人民币2788亿元,同比增长11.0%。其中,开发销售型业务营业额为人民币2371.5亿元,同比增长11.8%;经营性不动产业务营业额为人民币233亿元,同比增长4.8%,轻资产管理业务营业额为人民币121.3亿元,同比增长14.0%。经常性业务收入合计为人民币416.5亿元,同比增长6.6%,占总营业额14.9%;
中国金茂:2024年实现收入590.53亿元,同比下降18%。另外,财报显示,金茂面对严峻的市场挑战,扭亏为盈,实现股东应占盈利约10亿元,去除投资物业公平值损益后股东应占溢利达13亿,毛利率同比上升3个百分点。2024年,金茂累计取得签约销售额983亿元,行业排名较2023年提升一位至第12位,稳居第一梯队。公司累计回款970亿元,回款率高达99%,并保持“三道红线”全绿档,财务状况稳健。
金地集团: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53.44亿元,同比下降23.22%,其中房地产业务结转收入600.26亿元,同比下降29.77%,结算面积395.96万平米,地产业务结算毛利率为14.11%,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61.15亿元,这是自2001年上市以来公司首次出现年度亏损。不过,尽管2024年面临业绩压力,但金地集团已成功渡过偿债高峰,并在25年计划新开工面积127万平方米,同比增加25.7%。
点评:
总体而言,2024年头部房企业绩表现还是比较稳定,得益于2024年下半年一揽子新政,市场有明显的止跌趋势,尤其是国央企,除了有完美的销售业绩表现,在发展”第二曲线”的模式上也为企业带来良好的盈利。接下来的2025年,市场复苏仍可期待,在政策的红利刺激下,房企的盈利也会走向稳定,也相信会有更多房企能逐步走出难关,扭亏为盈。
金茂架构大调整
内部重新确定14个新地区公司
近日,内部最新组织架构已经明确,14个地区公司有了明确方向。
据了 解,在3月18日,金茂就宣布启动重大组织架构调整,将现有的“总部—区域—城市”三级管控架构调整为“总部—地区”二级管控架构。 此次调整的核心内容包括撤销原有的华北、华东、华南、华中、西南五个区域公司,将现有约20个城市公司撤并重组为14个地区公司。
具体调整结果如下:
北京(下设龙河事业部/片区);山东(下设济南事业部/片区);天津;郑太;上海;浙江(下设宁波片区);苏南;南京;合肥(筹);广深(下设福建事业部);长沙(下设武汉事业部);成渝(下设重庆事业部);西安;雄安。其中,有5个城市公司(济南、龙河、宁波、武汉、重庆)降级为事业部,被并入了邻近城市公司。
此外,目前金茂每个区域平台大致有四五十人,五个区域撤销后,区域有至少250人要产生新的流动:区域平台人员队伍中,一部分人会直接落位到属地城市公司;一部分人会流入总部业务口;城市公司人员在城市合并中,原则上会保持稳定;下属事业部人员未来会开放式流动。
据悉,此次架构调整是中国金茂在新任主席陶天海上任后的一次重大战略举措。
点评:
近几年,房企的架构调整已经成为常态,变革不仅有助于减少管理层级,降低沟通成本,还能让企业更精准地聚焦核心城市,优化资源配置,为公司的深耕提供有力支撑。同时,架构的变革也体现了房企对市场趋势的敏锐洞察,通过整合资源,进一步提升其在重点区域的市场竞争力,为未来的稳健发展奠定基础。了解AI智能工牌pro,读懂客户,加速转化
中国银行业绩会发布
地产贷款压力有望改善
3月26日,中国银行副行长武剑在中国银行2024年度业绩发布会上表示,2025年房地产开发贷款的不良压力有望延续2024年的边际改善趋势,但个人按揭贷款和经营贷款仍面临一定压力。
武剑指出,24年房地产行业仍然是中国银行新增不良贷款的第一大行业,但风险已逐步出清,不良率同比呈现下降趋势。
根据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中国银行房地产业不良贷款率为4.94%,较上年末下降0.57个百分点。展望2025年,尽管房地产市场仍处于深度调整期,但随着国家一揽子增量政策的落地转化,房地产市场有望逐步止跌回稳。
然而,个人按揭贷款和经营贷款的资产质量预计将持续承压。
这主要是由于房地产市场的持续调整以及就业结构性矛盾等因素,导致个人贷款的偿还能力受到一定影响。
此外,美元前期加息以及北美、欧洲等市场商业地产的不景气,也给中国银行境外资产质量管控带来了一定挑战。
武剑表示,中国银行将继续加强信用风险全口径、全周期管理,优化金融供给结构,主动应对不良资产的分散化和小额化,争取最大化现金清收,盘活资源,释放空间。
点评:
随着国家增量政策的落地,楼市止跌回稳的态势逐步增大,有利于降低地产开发贷的不良率,是一个积极信号。不过从今年形势看,内外风险仍需警惕,包括内需的不稳定以及外部贸易经济的挑战,都会影响接下来的市场行情,当下,对于大部分房企,仍需以去库存,偿还债务为首要任务,逐步让风险降低。
一周多个“地王”频现,什么信号?
近日,热点城市单价“地王”不断被刷新,引起业内关注。
3月25日,杭州一宗宅地卖出约7.7万元/平方米的高价,不到两个月单价地王再次被刷新。这也是杭州全面取消新房限价不到半年迎来的第三任单价新“地王”。不过杭州,只是一个缩影。
紧接着在3月27日,成都楼市迎来了历史性时刻:金融城三期河东片区H10地块土拍以41200元/㎡的地价被建发地产斩获,此地价再度捅破成都楼市天花,基本与一线楼市地价持平,标志成都正式进入中国楼市一线。
就在一周前的3月18日,北京也诞生了新的单价“地王”,海淀区上地板块一宗宅地以10.23万元/平方米楼面价创北京土拍历史新高。
包括3月11日,成都高新区一宗地块成交价突破3万元/平方米,刷新楼面价“天花板”。同样在上海,2月末协议出让的静安高品质袖珍地块,以16万元/平方米的单价刷新上海新的地价纪录。
一线、强二线城市地价不断刷新纪录,市场迎来对核心城市核心资产的“价值重估”。
在优质地块供应的带动下,核心城市土地市场率先回暖,加之一二手房价、去化率、成交规模等需求侧指标带来的正向反馈,2025年上半年核心城市有望延续年初的土拍热度,并助力房地产行业加快筑底企稳。
点评:
从房企角度看,房企投资更加注重“利润率”和“安全性”,核心一二线城市优质宅地成为头部房企低风险配置的首选。值得注意的是,“地王”现象主要集中在核心一二线城市,且多由头部房企推动。相比之下,多数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市场表现平淡,企稳回温仍需时间。
无锡马拉松享购房优惠政策
最高可获8万元补贴
近日,无锡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体育局、市房地产业协会联合推出“锡马有礼”购房优惠活动,以助力2025年无锡马拉松赛事,激发市场活力。
该活动时间从2025年3月23日开始,持续半年周期,在这期间,参加过历届无锡马拉松赛事或已报名2025年赛事的选手,以及完成2025年赛事全程马拉松、半程马拉松项目的选手,均可享受相应购房优惠。
具体从政策来看,参加过历届无锡马拉松赛事的选手,凭参赛证明,在购房时按该楼盘近期实际市场价格外,可享受3万元优惠;已通过官网报名2025无锡马拉松赛事的选手,凭报名记录,可享受5万元优惠;
完成2025无锡马拉松全程马拉松、半程马拉松项目的选手,凭完赛证明,即可享受8万元购房优惠。
针对满足上述三类条件之一的购房者,只享受相应的购房补贴一次。
点评:
将马拉松赛事与购房优惠相结合,的确是一个新的营销创新举措,在全国较为少见,也为其他城市提供了新的思路。从侧面看,可以看到政府为了刺激地产销售,也在给予大力支持,接下来除了一线城市,二线城市估计会更聚焦强有力的营销模式,以达到去库存的目的。
明源云董事会主席高宇:
最艰难的时刻已过去
未来将聚焦优质客户与AI创新
3月26日,明源云举行2024年度业绩发布会。
董事会主席高宇在会上表示,国内商品房销售额从2021年的18.2万亿元缩减至2024年的9.7万亿元,公司业务在行业变局中也受到显著冲击。不过经过这两年的积极应对调整,最艰难的时刻已过去,接下来将提高产品收益率,聚焦国企和优质民企客户,恢复合理盈利。
作为国内不动产生态链数字化解决方案服务商,明源云2024年实现总收入14.35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下降12.5%;亏损约1.9亿元,同比减少67.7%;经调整净亏损4396万元,同比减少74.1%。
据悉,在报告期内,明源云的云客AI产品累计终端签约金额接近2800万元,被保利发展、中海地产、华润置地、越秀地产和龙湖集团等头部房企采用。明源云相关负责人表示,看好AI商业化产品在房地产领域的应用,预计其在未来带给公司的付费收入将实现三位数增长。
对于明源云2025年的计划,高宇提出了三点:
首先是国内市场战略聚焦,改善公司的盈利能力。
其次是在“AI+营销”领域推动创新产品研发,实现业务收入快速增长。
同时,探索“AI+管理”商业化机会,挖掘不动产建设、资产管理领域的AI应用价值。点击了解云资管,唤醒沉睡资产
点评:
这次业绩会,亮点之一就是出海计划取得成效。2024年,明源云启动了海外市场战略,新增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区域的直销团队,并签约多家当地不动产客户。
按照规划,明源云将在东南亚、日本及中国香港拓展市场,结合各区域的数字化需求持续迭代产品,重点发展AI+/AIOT类的SaaS产品。并且,将积极探索在中东、北美等海外市场的发展机会,寻找潜在的合作和突破口。
万物云朱保全:
物业行业处于“战国时期”
住宅小区更换物管是大趋势
3月26日,万物云举行2024年度业绩发布会。
董事长朱保全在开场照例表达了他对目前物业行业的观察,他形容当下的中国物业行业是处于“战国时期”状态,同时抛出了几个关键词:确定性、资产所有者大更换、应收账款回收、人工智能。
年报显示,2024年,万物云实现营业收入362.2亿元,同比增长9.2%;核心净利润22.3亿元,同比下降4.8%。截至2024年末,万物云来自关联方的贸易性应收账款24.5亿元,较年初下降0.4亿元。
朱保全在业绩会上指出,随着开发商前期物业合同过渡到物业服务合同,存量住宅市场打开空间,住宅小区更换物业将是大趋势。 当甲方对投标企业提出资源交换条件时,只有规模物业企业可以应对,规模物企的获聘将是大概率。 同时。 随着资产交易增多,资产所有者正处在大更换阶段,新的资产持有人也会提出对资产运营效率、成本等新的要求。
点评:
物管行业比较值得关注的大事件,从2024年以来,各地降物业费的呼声此起彼伏。为此,万物云在去年底推出弹性定价产品,即物业公司决定项目服务底线,客户按需选择服务项目及每个服务项目服务频次,基于所选服务定价。
弹性定价作为创新物业管理模式,未来,通过持续优化服务清单、加强市场推广和保障服务履约,该模式有望在更多项目落地,为公司创造新的盈利增长点。
代建行业规模增长进入“沉淀期”
近期,克而瑞发布的《2024年中国房地产企业代建综合能力TOP30》榜中,可以看出,2024年综合实力TOP30代建企业总合约面积达到9.14亿平方米,同比增长23%;新增签约面积1.93亿平方米,同比增长6%,其中TOP5企业集中度接近五成。
经历过快速扩张和激烈竞争后,代建行业已进入稳定发展的“沉淀”期,需要企业不断修炼内功来提高竞争力,从战略、服务范围、组织架构等各方面做出准备,增强自身穿越周期的能力。
截至2024年全年,代建综合能力30强企业的总合约面积达到9.14亿平方米,同比增长23%。其中总合约规模同比增长超过50%的代建企业有9家,部分“新”入局企业仍在快速扩张。
具体企业来看,2024年只有2家代建企业总合约规模超1亿平方米,分别为绿城管理和蓝城集团。这两家企业虽然有明显的规模优势,但两家企业2024年总合约规模同比增速低于平均水平,增速有所放缓。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代建企业实现梯队跃升,总合约规模在2000-5000万平方米、1000-2000万平方米的企业数量均有所增加,分别增加2家和1家至8家和7家。
点评:
从2024年中国房地产企业代建综合能力TOP30来看,总体呈现两个特征:首先,代建头部企业强者恒强,表现稳定。综合能力TOP10企业总体变动率仅为10%,另外绿城管理、蓝城集团、金地管理三家企业更是呈现出三强鼎立态势。
其次,民营代建企业仍是主流。从TOP30上榜代建企业的性质来看,民企占比高达63%;国企央企数量占比17%,不在头部TOP5企业中,央国企和混合所有制企业占比更高。
来源:中国建设报、克而瑞数据、第一财经、每日经济新闻、新京报、乐居财经、丁祖昱评楼市、亿翰智库、江苏新闻等
点击下图,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