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在中国的历史上,曾经有过一支军队:他们头戴法式钢盔,肩膀扛着马克沁,手里拿着捷克式,一路从西南打到东北。

不管是他们的精良武器,还是辉煌战绩,都让国民党的中央军羡慕嫉妒恨。甚至在解放战争开始前,蒋介石还要优先搞掉他们的领袖才能放心。

然而,也就是这样一支军队,却有着“内战外行,外战内行”的古怪评价。

在国内战争中,他们鲜有胜迹;但如果是打外敌,不管是日本人还是美国人,他们从没掉过链子。这支军队,就是滇军。



滇军,顾名思义就是云南的军队。这支军队的前身是云南新军,辛亥革命后成了云南地方实力派手中的武装。滇军的主要将领有蔡锷、唐继尧、龙云、卢汉等人。和其他的地方军阀一样,他们的指挥和武装也是相对独立的,很少能从中央政府拿到军饷。也因此,不管是清朝、北洋军阀还是国民政府,滇军都很少买他们的账。



虽然云南地处边陲,但是滇军的将领却很重视教育,尤其是军事教育。近代史上的著名军校——云南陆军讲武堂,就曾在滇军管理之下。从这所学校中,走出了新中国的两位元帅:朱德和叶剑英。同时,滇军还开设了陆军测量学校、陆军军医学校、云南航空学校、驻滇干部训练团等等军事院校,其体系之全,已经超过了国民政府的军校体系。

只不过,滇军虽然军校体系完备,但是由于周边战乱不断,使得教育很难完整实施。滇军的训练体系,也是沿用的清朝旧习。而且,滇军的思想教育非常薄弱,政治课往往就是长官的训话。这就使得滇军的士兵普遍都浑浑噩噩,不知道为什么而打仗。也因此,在国内的军阀混战当中,滇军的战绩远远算不上优秀。



真正让滇军走上神坛的,是抗日战争。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而到了12月,日军已经兵临南京,距离本来被当作后方大本营的长沙城已经近在咫尺。在这种情况下,原本设置在长沙的商业机构和工厂、学校,只能再次向西南方向撤退,进入云南安置。这个事件,使得云南的现代化企业数量猛增了十倍。



此前,在云南省主席龙云的主持下,云南的农业、矿业、金融业已经具备了一定规模。同时,为了向中国输送国际援助,云南又接连出现了滇越铁路、滇缅公路两条大动脉。现在,又有了现代化企业的加持,云南的经济一下子腾飞了起来。

经济的飞速发展,也促进了滇军的发展。他们的武器装备,在极短的时间内有了长足进步。其机枪等武器在部队中的比例,甚至超过了蒋介石的中央军。这之后,滇军以强势的姿态,接连参与了台儿庄会战、武汉会战、长沙会战等大型战役,表现极其抢眼。



1942年春天,日军开始进攻缅甸。国民政府为了保护滇缅公路,派遣十万远征军援缅。虽然远征军打了一个很好的开头,但是由于英美军队的指挥混乱,最终功败垂成。借着这个势头,日军的两个师团组成联军,开始进犯我西南边陲。

5月5日,敌人已经来到了怒江之畔。他们妄图更进一步,打过怒江,去攻击昆明和陪都重庆。关键时刻,滇军第36师1028团前出到保山一带,和日军来了一次硬碰硬的对冲。日军在势如破竹之下,根本没有防备,结果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自此,他们很难再继续前进了,只能隔着怒江,与滇军开始了将近两年的对峙。



不过,日军在此时并没有闲着。他们开始以龙陵、松山为核心,以平达为右翼,腾冲为左翼,以芒市、遮放、畹町等地为后方,建立了一个强大的防御体系。在这条防线上,碉堡林立,坚固异常。一些西方记者看了空中的侦察照片后,将其称为“东方的马其诺防线”或“东方的直布罗陀”。从中可以看出,他们对日军防线的恐惧。

但是,对于滇军来说,却没有什么防线是他们啃不动的。虽然他们没有接受过什么思想教育,但是朴素的民族思想,已经足够激发他们的斗志了。1944年5月,中国远征军开始再次发起进攻。而滇军,也开始了自己收复失地的战斗。5月11日,滇军开始强攻高黎贡山。高黎贡山海拔高,地形陡峭,滇军想要进攻,只能仰攻。但是,他们不顾牺牲,前仆后继,最终成功拿下了这处重要的阵地。

接着,滇军开始向腾冲方向进攻。同时,战线铺开,松山、龙陵等地的战斗也接连打响。到了9月14日,滇军已经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接着,他们两翼并进,相继克复芒市、遮放。到了1945年 1月20日,收复畹町。至此,滇西失土全部光复。而原本占据这里的日军,除了少部分逃窜之外,大部分被歼灭。



这场战役,就是著名的滇西战役。战役历时八个月零十六天,滇军以牺牲六万余人的代价,歼灭了日军二万余人,创造了全歼日军主力兵团的战例。自此,滇缅、中印公路胜利打通,抗战局面大为改观。从此后,中国军中便有了一句话:“滇军之精锐,冠之于全国!”

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结束。蒋介石对于地方军阀颇为忌惮,所以立刻就开始解决实力强大的滇军。他先是让卢汉去越南受降,接着就命令龙云调兵去东北,将滇军的一二号分而治之。龙云发起抵制之后,被蒋介石以诡计扣押在重庆,之后软禁在了南京。一年后,龙云被流放海外。

龙云被解决后,滇军变得支离破碎。而滇军的精锐第60军,也不得不前往东北作战。然而,滇军不是中央军,所以总是被调去打最苦的仗。1947年3月,60军下辖第184师被解放军全歼。之后虽然重建,但是班底已经不再是滇军了。在梅河口战役中,60军在撤往吉林的途中遭到解放军的截击,被一次性消灭了两千多人。一次次的失败,再次验证了滇军“内战外行”的传言。



1948年,60军在辽沈战役中被扯来扯去,最后坐困于长春。此时,不多的空投物资,已经被中央军全部垄断,留给60军的只有酒糟。甚至到了最后,连酒糟都不够吃了。此时,我党的地下人员,开始在60军中活动,引导他们走向光明。10月17日,60军在长春宣布起义。这支部队在最关键的历史时刻,选择了一条正确的道路。

1949年1月2日,滇军第60军,被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0军,原军长曾泽生仍然留任。后来,这支部队随着解放军渡江作战,并且参加了鄂西战役、成都战役,成为了解放战争的功勋部队。



滇军60军选择了起义,那么其他的滇军部队呢?他们也走上了同样的道路。1949年12月9日,时任云南省主席的卢汉,十分巧妙地困住了国民党中央军的将领以及监视自己的特务,带着其他的滇军将领宣布起义。自此,云南全境解放,而滇军历史,也随之告一段落。然而,滇军的传奇并未结束,还有另一场硬仗等着他们。

1950年2月,第50军回师湖北,开始参与国家建设和农业生产。但是,这种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的悠闲生活,他们仅仅过了半年多,就又被卷入了另一场战争。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美国很快参与其中。9月,美军发动了仁川登陆,战争形势朝着不利于朝鲜的方向急转直下。不久,美军越过了三八线,并且开始轰炸我国东北地区。忍无可忍之下,毛主席下令抗美援朝。而第50军也在10月25日跨过鸭绿江,踏上了朝鲜战场。

在第一次战役中,第50军打得并不好,没有完成包抄敌人的任务。在战后的总结会上,司令员彭德怀批评了同样没完成任务的38军军长梁兴初,却没有批评曾泽生。曾泽生觉得,这是彭老总不把自己当自己人看,心中十分不快。



在接下来的战斗里,50军知耻而后勇。在第三次战役中,他们遭遇到了英国的重坦克营。在没有反坦克武器的情况下,50军的战士创造了“揭盖打坦克”的战斗方法,也就是人跳上坦克,揭开坦克的驾驶舱盖,然后往里扔手榴弹。这种战术,在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志愿军步兵打坦克的有效方法。

时间很快来到了1951年的春节附近。此时,虽然前三次战役打得都很顺利,但是彭老总已经察觉到,敌人很快会有一场大反扑。为了给其他部队以休整时间,他命令50军驻守汉江防线。曾泽生意识到,这将是一场对自己的严峻考验,但也同时是50军立功报国的机会。于是,他作了保证,一定会严守防线,不让敌人越过汉江一步。

1951年1月25日,美军的进攻开始了。他们的重炮、坦克和飞机的数量都相当多,火力比当年的日军猛烈了数十倍。50军纵然强硬,也无法从容面对这样的火力。于是,50军各级指战员发挥出了自己的聪明才智,采取了多种主动防御、积极避弹的战术,一次次地让敌人无功而返。

随着战斗的加剧,50军的损失也逐渐变大。开始,曾泽生每天让人统计伤亡数字;到了后来,伤亡太大了,他干脆开始统计还能战斗的人有多少。他还说了一句很硬气的话:营长阵亡团长上,团长阵亡师长上,师长阵亡了我上!凭着这股气势,50军硬生生地抗住了敌人五十多个昼夜的进攻,为之后的反击打下了基础。

这一战,打出了50军的气势,也将滇军的传奇推上了另一个神坛,并再次将其“外战内行”的特点展现得淋漓尽致。

1951年3月,50军回国休整,并于7月份再度来到朝鲜。这之后,他们将主要精力放在了海岸防御上,先后攻占了韩军的多个岛屿。

1953年,朝鲜战争结束,50军又在朝鲜停留了两年,之后才回到国内。

整场战争中,50军涌现出了多名战斗英雄和特等功臣,有七千余人受到了嘉奖。这之后,50军在1967年被调归成都军区指挥。这也就意味着,这些滇军子弟终于回家了!



1985年12月1日,随着新中国精兵简政制度的实行,第50军番号被撤销了。滇军的传奇故事,也就此画上了休止符。在滇军的整个发展过程中,“内战外行、外战内行”这个评价,始终跟随着他们。不过,这并不是一个贬义的评价。云南的子弟质朴实在,自己人打自己人时难免会无所适从。但是,他们却明白一个道理:自己的国家,必须要靠自己来守护!所以他们在面临外辱时,往往可以一次次创造奇迹的原因!这样的质朴士兵,值得我们骄傲。

参考资料:

陈一览、杨成书:云南陆军讲武堂与滇军抗战

徐铁红、孟峰磊:威名赫赫建奇功——记抗美援朝战争中的50军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