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新闻网报道,《纽约时报》爆料马斯克将听取美军对华战争计划,随后遭特朗普和五角大楼紧急辟谣。另一边,菲律宾正试图拉拢印度、韩国加入美澳日菲“小分队”,专家直言其意图难以实现。
《纽约时报》的一则报道引发轩然大波,称马斯克将参与五角大楼对华作战计划的绝密简报。消息一出,特朗普迅速否认,强调“美国不想与中国发生任何潜在战争”,并指责媒体捏造事实。五角大楼同样澄清,称会议仅涉及政府效率议题,与中国无关。
马斯克资料图
这场风波背后,是美国对华策略的矛盾性。尽管部分官员鼓吹对华强硬,但最高层显然在避免直接冲突。特朗普的表态并非孤立,此前美国防部长奥斯汀也多次强调“管控中美竞争风险”。军事分析人士指出,美国深知与中国全面对抗的代价,尤其在俄乌冲突未平的背景下,开辟新战线绝非明智之举。
就在美国试图降温对华紧张局势时,菲律宾却动作频频。菲武装部队总参谋长布劳纳公开宣称,要将印度和韩国纳入美澳日菲“小分队”(SQUAD),直言中国是“共同敌人”。他还透露,菲律宾计划从印度采购价值2亿美元的“阿卡什”导弹,试图以军购为纽带深化合作。
然而,印度的反应颇为冷淡。尽管布劳纳与印度防长会面,但印方未明确回应是否加入SQUAD。印度海军参谋长特里帕蒂在同一场合强调,印度的核心关切是印度洋的和平稳定,而非参与针对第三方的联盟。专家分析,印度虽与中国存在边境争端,但更倾向于保持战略自主,避免被绑上菲律宾的“反华战车”。
马科斯资料图
菲律宾的急迫性与其国内困境密不可分。马科斯政府因逮捕前总统杜特尔特引发政治地震,达沃市“独立公投”和军方分裂进一步加剧动荡。通过炒作南海议题,马科斯试图转移国内矛盾,但效果适得其反。菲民众对政府的南海政策怨声载道,中期选举压力更让其如履薄冰。
国际层面,菲律宾的“拉帮结派”同样步履维艰。韩国虽未直接拒绝,但其外交重心仍是美日同盟与对华经济合作。韩联社报道称,布劳纳的提议未获韩国官方回应,侧面印证了韩方的谨慎态度。
中方多次指出,南海问题的症结在于域外势力的干预。菲律宾的挑衅行为被形容为“编写剧本的是域外势力,承包直播的是西方媒体”,最终只会损害自身利益。国际舆论也对菲方的单边行动提出质疑,多国学者呼吁通过对话解决争端,而非制造对抗。
菲律宾资料图
菲律宾试图借SQUAD扩员对抗中国,但现实是,印度和韩国的战略考量远非马科斯所能左右。美国的支持同样充满变数,特朗普的避战表态已释放明确信号。对菲律宾而言,与其寄希望于不可靠的盟友,不如正视现实,回到谈判桌前。
国际格局的复杂性决定了对抗并非最优解。特朗普的避战与马科斯的冒进形成鲜明对比,而印韩的冷静反应更凸显了地区国家的理性选择。在南海问题上,合作与对话才是唯一出路,任何试图“拉帮结派”的举动,终将徒劳无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