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新能源市场有一个巨大的增长幅度,相比于纯电车,插混车型的增幅要更大一些,尤其是高端市场,买混动的明显比纯电多。

为什么?

其实很简单,混动没有焦虑,可以纯电行驶还有发动机,短途用电,长途用油的体验感是油车和电车都给不了的。



有人说,混动非常鸡肋,没有油车的耐用性,也没有电车的续航能力。

说这种话的人,基本上都没有电车,因为从日常的使用层面来看,不可能长途、短途“混合用”,绝大多数用车场景,车主都是市区代步。

混动车型动不动就是100多公里的纯电续航能力,难道不够用?



就算是长途,很多人一个月都跑不了200km以上的长途,所以从“唯物主义”的角度来看,混动并没有在实际使用层面,给用户带来任何的不适感。

所谓的不如油车、比不了电车,都只是在思维层面制造焦虑。

不信回头看看身边买了混动的人,真焦虑的没几个,都是自己给自己制造焦虑,电池包没电之后就焦虑,急着给电池包充电。

混动的电池包完全没必要时刻保持有电状态,不然要发动机干嘛?



目前混动车型的电池包都特别大,已经超出了人们的使用范围,更多是进入到了一种“拼参数”的阶段。

谁的电池包大,谁就更容易在消费选择中胜出,其实这是不对的。

此前有数据显示,其实大多数人的日常出行强度不足50km,3天出行强度150km,按照混动车型百公里15kWh的电耗来计算,三天消耗的电量在22kWh左右。

目前15万左右的混动车辆,电池包容量妥妥的在25kWh以上。



也就是说,只要有家用充电桩,混动车辆日常代步也完全没有必要一天一充,两天一充都跑不到强制启动发动机的地步。

举个例子,吉利星舰7高配版,纯电续航120km,一块19kWh的电池包,如果你只是市区代步出行,每天上下班50km,两天才能跑完电量,第三天才启动发动机。

这台车的高配车型终端价格也不过12万左右,经济划算。



如果混动车型天天都要充电,那么要发动机干什么?我刚才说的吉利星舰7还是入门混动车型,一些混动车型的电池包容量大的离谱。

最近出的几台中大型国产新能源SUV,电池包动不动就是40kWh、50kWh,我承认大尺寸车辆的电耗更高,但很多车型的纯电续航都已经到了200km级。

注意,这里说的200km级是WLTC的标准,已经很接近日常使用状态了,对于很多人来说,完成跨城出行完全没有问题。



退一步来看,其实目前的混动电池包都已经很大了,完全没有必要买这么大电池包的混动车型。理由两个:

1、更大的电池包一定是高成本,即便是按照目前电池包1000元1kWh的成本来算,多10度电就会增加1万的购车成本,既然用不到就没必要,又不是没发动机。

2、更大的电池包意味着更大的自重,其实对操控、安全是一种压力,小电池包更有助于轻量化,降低自重,提升整车的平衡能力。



不少人把混动当电车开,其实没有必要,如果有家用充电桩,回家顺手就插上充电了,如果没有充电桩,也不必天天去充电,有合适的机会去充也无妨。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