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重庆违法强拆 120 亩鱼塘事件” 再度引发社会广泛热议。法院虽已判处涉事街道办违法强拆并需赔偿 380 万,然而街道办一句 “无赔偿支付能力,可法拍国有资产来赔付” 的回应,着实让民众瞠目结舌。


故事的主角是 49 岁、养鱼经验丰富的万朝林夫妇。2007 年,重庆市沙坪坝区陈家桥街道以招商引资之名将万朝林从隔壁县请回。当时,街道计划打造 “十里千亩” 渔业生产(垂钓)示范基地,万朝林在考察并享受政策优惠后,通过土地流转承包了 120 亩鱼塘,承包期 30 年,每年租金 12 万。此后,他先后投资数百万,鱼塘生意红火,还成立了水产养殖场。


但 2021 年 3 月,平静被打破,街道办通知鱼塘要关停整治。万朝林与街道办协商赔偿,街道办却在测量后反悔。8 月 13 日深夜,噩梦降临。万朝林夫妇发现有人砸毁鱼塘监控,报警后得知竟是街道办行政强拆。天亮后,挖掘机挖开塘坝放干水,周边数百人哄抢鱼塘里的鱼,万朝林夫妇多年心血毁于一旦,鱼塘从此荒废。

面对巨大经济损失,万朝林将涉事街道办告上法庭。庭审中,街道办以鱼塘水质不达标、已下达整改通知且逾期未整治为由,为强拆辩解,还称已卖掉鱼塘里的鱼,存款可随时支取。但法院认为,街道办无水质监测行政执法权,属于越权执法。经第三方评估,万朝林损失高达 379.9 万元,法院判决街道办支付赔偿款及相应利息。


然而,判决后街道办却称无赔偿能力,甚至提出用国有资产赔付,卖鱼余款 3 万多元也不翼而飞。2024 年 9 月强制执行申请立案后,万朝林至今未收到一分钱。街道办的回应和行为,严重损害了政府公信力。此次事件经媒体报道后,在网络引发轩然大波,众多民众密切关注,期待相关部门重视并妥善解决。毕竟,法律判决不应成为一纸空文,民众合法权益需得到切实保障。


社会各界对此事反响强烈,不少法律专家指出,街道办的回应明显有悖于法治精神,其提出的“无赔偿支付能力,可法拍国有资产来赔付”方案,实际上是在逃避法律责任,将公共财产置于风险之中,此举无疑是对法律尊严的践踏。公众呼吁,相关部门应迅速介入,不仅要确保赔偿款及时到位,更要对街道办的违法行政行为进行严厉追责,以儆效尤。


与此同时,万朝林夫妇的遭遇也引起了众多中小企业的共鸣,他们担心类似事件可能在自己身上重演,呼吁建立健全更加透明、公正的行政执法与赔偿机制,保障公民与企业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网络上,#维护法律尊严#、#保障民众权益#等话题持续发酵,民众对于法治社会的期待与呼唤愈发强烈。


随着舆论的持续关注,上级政府部门已开始着手调查此事,承诺将全面核查事实真相,确保法律判决得到有效执行,同时加强对基层行政执法单位的监督与管理,防止权力滥用。万朝林夫妇也表示,无论前路多么艰难,他们都将坚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期待正义的最终到来。


此次事件,无疑是对我国法治建设的一次考验,也是对政府公信力重塑的一次契机。公众期待,通过这一事件,能够推动相关制度的完善,让法治之光照亮每一个角落,让每一个公民都能在法律的庇护下安心生活、放心创业。你如何看待街道办的行为以及此次事件的后续走向?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一同关注事件进展。

用真实的记录,笔者要为那些平凡和不凡发声!我们相信,真实故事,更具说服力,更感动人心。更多资讯请关注:艺飞说!

#时事热点我来评#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