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工业的产业链可涉及到钢铁、橡胶、玻璃、发动机、各种电子元件等等,因此也被称为现代工业技术集大成者,那么我国近些年在新能源汽车上的研发实力及产销状况引领全球,是否算的是我国现代工业实力的一种展现呀?

但绝对可肯定的是电动汽车发展对国内各地汽车工业格局引发了深刻的变革,如吉林省、湖北省、上海市等传统汽油车产能大省受到非常大冲击,同时又有诸多新兴汽车生产基地崛起,彻底颠覆了早期格局。



如安徽、浙江、陕西等早年汽车工业非常薄弱的地区就是凭借着新能源汽车的产能布局与扩张,在短短数年内就实现了汽车工业大省,产能都能堪比甚至超过湖北、吉林等传统汽车生产大省了。

然而当看到2025年前2月各地区的汽车产量排行出炉时还是被吓了一大跳的,不仅省市间的排位格局继续大动荡,而且出现了从未有过的巨量增速差,如广东省出现了28.4%的同比下跌而同时却又出现了像湖南、河南等涨幅超过100%的,贵州省甚至达到了505.1%,这实在太不可思议了吧?



就两个月时间不可能引发产能大变革的呀,肯定有特殊原因的。通过分析与观察,小编认为应该是统计口径调整了,进一步弱势产能属地化。

简单说之前各地的汽车产能统计有很大一部分是总部口径,譬如比亚迪分布在各省市生产基地的产量都归算到总部深圳了,其他品牌也类似,本次调整就是将产量落实到各生产基地口径,是在哪里生产的就算在哪里的产量。

这样的口径变化更能真实反映各省汽车工业发展状况的,是件大好事!



那么经过调整后到底发生了多大的格局变化呢?让我们来大致了解下。

首先是广东省可能因比亚迪产能口径的调整而下滑了28.4%而前2月只有37.4万辆的产量了,这也让它被大涨35.9%的安徽省所超,后者以44.5万辆的产量跃居首位了。

其实也不奇怪,安徽省不仅拥有奇瑞、蔚来等自有品牌大量产能,而且也是比亚迪重要生产基地,是近些年新能源汽车崛起的典型省份,有如此产量也属正常。



再有江苏省的产量也实现了大幅提升,前2月暴涨68.3%而可达到37.2万辆,这不仅让它的产量排名从上年同期第8位左右跃居第3,而且还一下就逼近了广东省。

另外还实现排位大提升的还有陕西、湖南、北京、河南、贵州等省,其中陕西省因有46.3%的大涨而前2月产量累计达到28万辆而可位居第6位了;湖南、北京与河南也因暴涨而全都跻身产量前十之内,尤其是湖南省上年同期还只能以6.8万辆而远在15位之外,今年前2月就能以22.8万辆高居第8了,暴涨235.5%。



有升必有降的,除了广东省外还有重庆、吉林、上海、湖北与河北等地也是有显著排名下滑的。其中重庆市在上年同期还是以35.6万辆高居全国之首,但在今年前两月因有10.1%的下滑而产量降至32万辆,排名掉到了第5位;吉林、上海与湖北也因有下跌而它们的产量全都掉到了前十之外了。

这里要注意,这些城市的产量下跌主要还是口径调整所致,当地实际汽车产量变化并没有这么大的。另外通过调整能让我们更能了解到各省市真实的汽车工业现状,是一次值得称道的调整,大家说是吧?

最后请来看下表,详细了解前2月各省市的汽车产量和排位变化情况: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