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下图,超过90%以上的网友,都会将其认作“中华鳖”,其实它是“佛罗里达鳖”,看名字就知道是外来物种。



现阶段,佛罗里达鳖已出现在我国16个省份的自然流域中,例如江苏、浙江、江西、广东、广西等,分布数量以黄河一带最多,不少钓友都曾捕捉到过这玩意。

我们都知道,外来物种一旦在野外大规模繁殖,就会破坏当地生态环境,泛滥成灾后想要修复生态平衡,投入的费用简直令人心疼。



为什么佛罗里达鳖会进入中国?

这事就必须提到中国的“鳖文化”,“鳖”和“龟”都有着“长寿”、“吉祥”的寓意,只不过因鳖肉质鲜美,它们被归于“食用”,而龟则是好生奉养,鳖看到龟,别提有多难受……

在我们江苏,每逢红白喜事,又或者其他节日宴席,必须要有一道“鳖菜”,俗称“甲鱼肉”,吃起来鲜嫩肥美,往往一端上桌就被抢光,手速慢的只能蘸点汤汁。



除了江苏,全国也有大量省份吃鳖肉(甲鱼肉),例如浙江省、安徽省、湖北省等。

这就导致中国人每年对鳖肉的需求量特别高,以2023年为例,鳖肉需求量高达39.2万吨。

既然大家都这么喜欢吃甲鱼肉,那就大规模养殖呗,问题就出在咱们本土的中华鳖身上。



中华鳖生长速度慢,需要精饲料喂养,喂得差了还不吃,如果频繁投喂45%~55%蛋白质含量的精饲料,成本又非常高。

况且中华鳖的抗病能力又差,就算养殖户愿意“伺候”,没准最后一场大病,让养殖户亏得血本无归。

总结一下就是,中华鳖个体小,长得慢,出肉率低,饲养成本高,抗病性差,导致价格不断上涨,大多数消费者望而却步。



养殖户就在思考,有没有什么“平替鳖”?在全球范围内研究了一圈,结果还真找到了,那就是原产地在美国的佛罗里达鳖。

同样恒温养殖条件下,佛罗里达鳖的生长速度是中华鳖的3~4倍,它不仅不挑食,就连剩菜都愿意吃,还能从容应对突然升温或降温,只要水温在3~45℃就没问题。

也就是说,佛罗里达鳖吃的少,不挑食,生长速度快,出肉率高,抗病性强,非常适合大规模养殖,轻松满足中国市场对鳖肉的需求。



佛罗里达鳖在中国多省份出现,会不会泛滥成灾?

西班牙曾因引入佛罗里达鳖后,差点导致当地鳖类灭绝,为啥?

因为这家伙太能“造”了。



佛罗里达鳖主要以鱼虾、螺类、水生昆虫及植物为食,跟中华鳖、中华草龟的食谱高度重叠,而一片水域内的食物总量有限,佛罗里达鳖吃得多,就意味着其他鳖、龟吃的少。

更离谱的是,佛罗里达鳖单次产卵20~40枚,繁殖能力远超中华鳖,并且产卵场地和中华鳖高度重叠,这说明,但凡几只佛罗里达鳖进入野外,不需要多久,它们就能形成一支强大的“外来部队”,抢夺霸占水域资源。



除此之外,大量佛罗里达鳖在水域狂吃,就连水生植物都不放过,它们很容易打破生态链平衡,并且大量鳖类排泄物会加速水体富氧化,很快就会滋生大量有害藻类。

西班牙曾经投入数亿欧元,用来治理泛滥的佛罗里达鳖,但效果一般,那么中国呢?

要搞懂这个问题,就需要明白,为什么中国自然水域会出现佛罗里达鳖?



在古籍《淮南子》中,鳖被视为“祥瑞吉兆”的象征,很多人对此深信不疑,于是咋办?

一大群人开始“放生”,由于中华鳖生长速度慢,他们觉得,老鳖长这么大不容易,不应该被吃掉,于是花大价钱从商贩手中买来,接着放回野外。

真相是,绝大多数都属于佛罗里达鳖,由于二者外观极其相似,没有一点经验的人还真无法分辨。



上文说过,佛罗里达鳖生长速度快,每年能长1.5~2.5公斤,大量商贩拿着35斤以上的佛罗里达鳖,骗这些人说是活了几十年的中华鳖,结果一骗就是几万元。

所以很明显,野外出现的佛罗里达鳖,绝大多数来自于“放生”。



民间放生“东西”简直就是五花八门,例如放生蟑螂、蛇、福寿螺、鳄雀鳝,甚至还有放生矿泉水的……





野外的佛罗里达鳖,由于缺乏短吻鳄这类天敌,它们开始在中国水域肆意繁殖。

那么佛罗里达鳖,到底会不会在中国泛滥成灾呢?

我认为是“不会的”,因为咱们喜欢吃甲鱼肉,小龙虾在一旁瑟瑟发抖。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