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故土唐努乌梁海,现在已经成为俄罗斯的图瓦共和国。图瓦共和国位于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萨彦岭以南,唐努乌拉山以北,面积约17万平方公里,人口约32万。图瓦共和国的主体民族为图瓦族,达到了总人口的82%,第二大民族为俄罗斯族。据资料显示,1991年苏联解体时,图瓦共和国的俄罗斯族比例为32%,现在已经下降到了16%,形成了三十多年的“反向移民”浪潮。那么俄罗斯图瓦共和国,俄罗斯族为什么大量离开呢?
第一,经济恶化。图瓦共和国历史上是中国的唐努乌梁海地区,1727年,清朝和沙俄签署《布连斯奇界约》,确定中俄中段边界从额尔古纳河到沙毕纳依岭为界。《布连斯奇界约》从法律上确认了包括唐努乌梁海在内的外蒙古地区属于中国领土的一部分。1864年,沙俄迫使清朝签订了《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侵占了唐努乌梁海地区西部的阿穆哈河地区。
清朝灭亡之后,沙俄策动外蒙古独立,并宣称唐努乌梁海受到俄罗斯的“保护”。1917年沙俄灭亡后,苏俄强迫唐努乌梁海通过了所谓的《关于苏俄与图瓦的互助条约》。1921年,在苏俄支持下,唐努乌梁海宣布“独立”,成立“唐努图瓦共和国”。1926年,苏联要求“唐努图瓦共和国”改名为“图瓦人民共和国”。1944年10月11日,苏联最高苏维埃颁布了《关于接纳图瓦人民共和国进入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的决定》,图瓦人民共和国”改名为“图瓦自治州”,隶属于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至此,苏联吞并了唐努乌梁海。
苏联时期,重视图瓦地区的建设,加大了对图瓦地区的经济投入。1950年代,苏联投资建设的克孜勒到沙戈纳尔铁路网,1963年投产的图瓦石棉联合企业。苏联不仅对图瓦进行经济投入,还要求大批俄罗斯技术工人和管理人员迁徙到图瓦。这些俄罗斯族移民给图瓦带来了工业生产技术,促进了图瓦经济发展。但1991年苏联解体后,情况发生了变化。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采用“休克疗法”发展经济,导致经济形势雪上加霜,俄罗斯对图瓦共和国的经济投入越来越少。1992年休克疗法实施后,图瓦工业产值暴跌67%,失业率在1996年达到创纪录的38%。现在的图瓦共和国是俄罗斯最穷的地区之一,在图瓦共和国的乌鲁格-赫姆盆地,钨矿工人每月薪仅为全俄平均水平的43%。在图瓦共和国首府克孜勒,很多工厂被废弃,工业不断凋零。这种经济塌方对图瓦共和国俄罗斯族的生活造成了很大影响,迫使他们向经济形势相对较好的地区迁徙。
第二,文化差异。图瓦共和国的主体民族图瓦人,属于黄种人,体貌特征,文化背景,都和俄罗斯族存在很大差异。图瓦族使用图瓦语,俄罗斯族使用俄罗斯语,两大族群的交流存在一定障碍。苏联解体后的图瓦共和国人口普查显示,图瓦族中能熟练使用俄语者仅占38%,而俄罗斯族掌握图瓦语的比例更低,还不足5%。语言障碍就像无形的墙,将两个民族分隔在平行的社会空间。
1993年,图瓦共和国颁布《图瓦共和国语言法》,确立了图瓦语的官方语言地位,2018年修订案要求图瓦共和国的公职人员必须掌握图瓦语。语言政策的调整使俄语居民在公共服务领域面临很多实质性障碍,导致他们在图瓦共和国的生活越来越不便。综合这些因素,导致了图瓦共和国的俄罗斯族大量离开。据俄罗斯联邦数据显示,离开图瓦共和国的俄罗斯族,主要流向了俄罗斯远东地区,其次是欧洲部分和乌拉尔工业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