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竹竿阵”,二年级女孩文文(化名)双脚用力一跳。“啪!”一不小心,文文把“竹竿”踩断了,这让她好不容易鼓起的勇气消失殆尽。她下意识地朝一旁的个训老师李运佳伸出手。“没事的,高一点地方我们可以试试跨过去。”老师的手似乎一下给了她力量。10厘米、20厘米、30厘米,“竹竿”高度依次升高,牵着老师的手,文文或跳或跨,完成了挑战。
从老师手中接过“箭”,用力一扔,四投三中!男生笑笑(化名)兴奋地给自己竖起大拇指。只不过,这场“投壶”的装备都是“XXXXXL”号——“箭”是一米多长的海绵棒,“壶”也有半人多高,形状如一个酿酒桶。
XXXXXL号投壶
这是记者昨天在华师大附属卢湾辅读实验学校举行的一场古风运动会上见到的场景。老师们从捶丸、竹竿舞、蹴鞠、投壶等传统体育游戏中获得灵感,为特殊孩子们定制了“风火轮试炼(曲棍球)” “混天绫冰道(冰壶)”“东海龙筋阵( 跨障碍)”“乾坤震妖球(足球)”“灭妖神箭台(投壶)”等运动项目。校教学教导龚伊娜说,以“小哪吒闯关”为主题,也是希望把小哪吒“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勇气,传递给面对命运挑战的孩子和他们身后的家庭。
足球变软了
和小哪吒一样降妖除魔
投壶变大了,足球变软了,身体不便无法在冰壶赛道上下蹲,还可以尝试玩“桌上冰壶”…… 康复组教研组长陈丽介绍,每个项目是根据特殊孩子的身体特点和运动能力设计,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要让他们在运动中获得“成就感”。每一个项目的讲解和演示视频,也是几个能力较强的孩子花了一周时间自己录制的。自闭症孩子沟通能力不佳,但读图能力强,于是,老师设计了“运动会项目流程图”,还给每人准备了一张“帮帮卡”,让他可以选择任意一名老师、同学或志愿者帮助完成任务;面对新的环境、新的游戏,一些孩子可能会情绪不稳定,老师们在心理活动室准备了“哪吒”拼图,引导孩子们平复心境,并起了个好听的名字,“莲藕重生站”。
“在运动场上,很多时候我是被学生感动了。”说起运动给特殊孩子们带来的变化,体育老师栾雅萍深有感触。
栾雅萍最直观的感受是,训练过程中,很少有孩子发脾气。受到表达能力限制,他们开心说不出来,难过也说不出来,然而,跑起来、奔起来,压在内心的情绪得到了释放。运动,成了一条孩子们感知世界的通道,也让他们相信,“我可以变更好”。
曾有个胖胖的智力障碍男孩,十几岁的年纪、一米七左右的身高,体重却近100公斤,甚至出现了高血压等症状。面对孩子过于旺盛的食欲,父母束手无策。参加了一次旱地冰球比赛后,男孩似乎意识到自己可能太胖了,导致一点都跑不动。就在那场比赛后,不用人提醒,他管住了“馋虫”,瘦身效果显著。
在卢湾辅读学校,如今有乒乓球和旱地冰球两支校队,每周各训练一次。去年,女生缪灵还在2024年上海市特奥融合乒乓球比赛中取得了所在组别女单第一名。在一次公益活动中,卢湾辅读的孩子们和包玉刚学校的同龄人组队打了一场旱地冰球。看到孩子们能听懂新队友的指令带球突破时,看到他们在比赛间歇热情地唱起歌、夸赞对方时,栾雅萍感叹,运动中,孩子们的规则意识增强了,沟通意愿提高了,而这是他们融入社会的第一步。
原标题:《足球变软了,投壶换成XXXXXL号!为特殊孩子定制校园运动会|学堂有名堂》
栏目编辑:王蔚
来源:作者:新民晚报 陆梓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