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让人开了眼了,“激素泡大”、“变质水果”被商家一忽悠还成了高价珍品了!
市场上风靡各类花里胡哨的高价水果,什么嘉宝果、爆炸桃、藏乌梨...在宣传中各个都是稀罕货,吃着味道好、营养价值高,曾有网店三天卖出十五万斤,一些官媒也下场支持,但27日央视却发视频,揭露了持续数年的“水果骗局”。
黑心商家是怎样蒙骗消费者的?消费者权益究竟谁来保障?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以次充好售高价
现在网络越来越发达,花里胡哨的新奇东西也越来越多了,网红水果就是其中一种。
相信绝大多数人在生活中都是买来现成的水果,绝大多数消费者并没有真正见过未采摘的水果究竟是什么样,这就给了不少无良商家可乘之机。
一些回收商根本看都不看的水果残次品就这样换了个身份流入市场。
3月27日,央视就报道了一系列关于网红新奇水果的骗局,这一看可是让人心惊肉跳,原来只是以次充好都算有良心的了!
可能很多人会觉得现在的规整的大果都是塑料大棚里转基因和打药催熟的,于是宁可多花点钱也想去买“纯天然绿色水果”,例如所谓的“野生猕猴桃”。
这些猕猴桃个头很小,长得也没那么规则,但味道却不错。
一些人会下意识产生那种想法:这些猕猴桃其貌不扬恰恰说明它没加什么科技和狠活,于是愿意花远超一般猕猴桃的价格把它们买回去,还自认为自己买到了绿色食品。
绿不绿色先不说,但“野不野生”可是已经被揭露的一清二楚——市面上绝大多数所谓的野生猕猴桃都是种植基地里长不大的残次品,还不如普通猕猴桃。
类似这样的例子还有所谓的“辣椒芒”——一种弯弯尖尖,形似小辣椒的新型芒果。
不同于普通芒果的一大片果核,辣椒芒中的果核只有细小的一条,就和一根棉签没有什么区别。
商家会把这归功于农业育种,把这称为一种专门培育的、果核没那么大的新品种芒果,吸引许多人花钱争相购买。
可事实上所谓的“新品种芒果”只是发育不良的贵妃芒,可能因为在生长过程中缺乏光照或者微量元素,最后长成了这种样子。
这些水果在正常收购流程中都是会以低价收取,甚至直接被采购方忽视的。
就是这么一堆次品,被水果商一忽悠,就摇身一变成了与众不同的高档货,放在市场上能卖出远超实际价值的高价。
添加剂也成“镀金”
如果说没长大的残次品以高价流入市场还能说是商家为了谋财,用信息差投机取巧,那接下来这下可就完全是连消费者的健康也不管不顾了。
可能有些人在外面见到过“金西梅”,这水果看上去相当讨喜,而且如果尝尝的话金西梅味道也不差,比不少普通桃子都要甜的多。
从2018年进入市场,小巧的样子、可爱的颜色、远超天然水果的口感让它成了不少景区和打卡地小吃摊的网红水果,也因此收获了一个称得上是“水果刺客”的售价。
但是世界上其实根本没有所谓的“金西梅”,外面售卖的小水果只是小桃子,这些桃子在大量添加剂的浸泡下变得粉粉嫩嫩,味道齁甜,也不会再长大了。
至于添加剂泡大的水果究竟能不能吃又有谁知道呢?
除了金西梅还有“爆炸桃”,一种口感脆甜的大桃子,桃子看上去就像长得过于饱满,表面裂着一道大口。
爆炸桃2021年出现在电商平台,随即风靡互联网,它往往能定出一般桃子三四倍的价格,销售高峰期有些网店一天就能卖出五万斤爆炸桃。
可是这真的是一种特殊品种的桃子吗?怎么可能!育种都是往好了育,怎么会有人专门培育会裂开的品种,是生怕虫子不来吃吗。
网红爆炸桃其实就只是营养和水分过剩裂开的冬桃,商家利用消费者的好奇心对它进行一番包装,到手就成了贵上两三倍的新鲜玩意。
去掉这层滤镜再想想看,一个生长中裂开的桃子,说难听点就是烂在树上了,遇到那种会给果实套袋的正规种植园还好,如果是不太正规的话桃子的裂口不知道被虫子和鸟光顾过多少次了。
这些桃子买回家也的确更容易腐烂,很多到了买家手里就已经有了变质的迹象。
315何时能变365
事实上除了这些以外,一同被央视曝出的还有许多其他问题。
例如被称为有抗癌功效的藏乌梨其实只是普通梨加热氧化后的结果,营养是香蕉十五倍的水果西兰花只是从普通西兰花上掰下来的部分,价格惊人的嘉宝果只是表面抛光又涂了蜡的葡萄......
数不清的水果被套上崭新的标签,打着更具营养价值的旗号,或者利用新鲜猎奇心理,在消费者市场上大行其道,收割老百姓的钱。
更有甚者还要以此收割老百姓的身体健康。
毕竟他们只需要推出一个新奇事物赚钱就行了,但普通老百姓要考虑的可就多了。
而绝大多数人又的确意识不到,花大价钱买到手里的网红水果可能是一般果农不会要的残次品,甜蜜的味道可能来源于各类添加剂,漂亮的颜色也是色素催熟的结果。
许多人并不信任市面上的水果,下意识认为长得好的就是打了激素,因此去买所谓纯天然水果,却想不到那些广告宣传中的纯天然可能也打了激素。
相比于告诉老百姓怎么区分“水果刺客”,或许更能改变这种情况的是加强市场监管,让水果刺客远离消费者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