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大连市政府新闻办召开“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决战决胜抢开局”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六场。金普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冯维民,大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杜岩,大连长兴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吴峻峰介绍有关情况。


高新区
车联网产业发展迅猛连企研发机器人“入职”多个行业
关键词:大项目
一季度,高新区新谋划项目55个,总投资277.8亿元;推动新开工项目24个,总投资60.9亿元,其中总投资8亿元的大连融科新型储能技术创新及产业孵化平台项目在英歌石科学城开工建设;英国边行集团、聚思鸿等30余个重点企业项目落地。
关键词:产业能级提升
高新区锚定“1+4”产业赛道,持续推动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提质升级。车联网产业发展迅猛,东软智行、吉利等车联网企业营收实现两位数增长。人工智能产业方兴未艾,坤达自动化、大华中天研发的机器人成功“入职”多个行业。智能制造产业加速聚集,西门子智能测量压力核心元件产线正式投运,黄泥川智能制造产业园初具规模,华邦化学、宗益科技等领军企业的新研发基地落地投产运营。低空经济蓄势待发,九成JC-900飞机项目、低空产业可信数据空间项目等多个重点项目成功签约。持续加强与旅顺口区协同发展,联合推进头部企业电池生产基地、航天器生产基地等项目签约落地。
关键词:科技创新驱动
高新区在科研创新能力聚集、建立科技成果转化体系、聚集高端科技人才、金融赋能科技创新等六个方面“先行先试”,加快建设科技创新高地、成果转化高地、人才集聚高地。积极探索“高校院所+科技园区”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通过建设“大连工业软件创新发展研究院”“大连青年科学家创新创业谷”等平台,加速形成新质生产力。陈忠伟院士团队自主研发的超低温高比能锂电池适配六旋翼无人机试飞成功。创新主体培育取得新成效:2025年第一批通过省备案瞪羚企业8家、雏鹰企业59家,在全市占比名列前茅;全区高成长企业总数达到921家,高企总数达1471家。
关键词:营商环境6.0版
高新区全面落实营商环境6.0版提升方案,全力打造营商环境新高地。将优化营商环境大会作为新春第一会,现场兑现1.29亿元企业扶持资金,真金白银助力企业创新发展。紧扣“两重”“两新”政策机遇,靶向施策激发内需潜力。持续加大消费补贴力度,推出房交会“顶配补贴”政策,有效激活区域消费动能。
关键词:激活“新动能”
近期,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按照市委部署要求,出台了《关于园区提质优化发展的工作意见》,下一步,高新区将围绕“功能再定位、发展有支撑、改革再深化”,激活“新动能”,打造“新高地”,以首季“开门红”实现“全年红”。
强化高新区“三个功能定位”,即科技创新策源核心区的科创功能定位、新质生产力首选地的产业功能定位、创新生态要素集聚区功能定位。
构建“2+5+3”分层分类支撑体系,即精心编制科技创新规划、产业发展规划“2”个规划指引;推动科研平台、转化孵化平台、政策与金融、精准赛道产业链、创新人才“5”个要素聚集;打造以产业园为载体的产业承接平台、聚焦科技服务的国企平台、科技成果转化平台“3”个支撑载体。
深化7个方面改革,即深化英歌石科学城“管委会+公司”运营体制改革,建设全链条创业孵化服务体系,健全成果转化链接产业推进节点建设,建立产业专班“全链条”推进工作机制,建立精准化、及时化、创新化的产业政策体系,建立科技金融风险补偿和尽职免责制度,建立资源要素供给保障快速响应机制。通过深化改革,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全面激活“又高又新”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金普新区
全年预计开复工项目495个
关键词:大项目
金普新区全年预计开复工项目495个,总投资2562亿元。谋划“两重”项目34个、“两新”项目45个。一季度,计划新开工项目60个,总投资284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35个。氢能产业园、国创氢能等一批催生新质生产力的优质项目建成运营。一汽大柴中重型发动机升级改造、达利凯普电子元器件技改等一批利长远的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冰山松洋压缩机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
关键词:人工智能
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大连数谷加快建设,人工智能计算中心500P高性能算力投入运营,工业互联网通用平台、工业仿真服务中心、工业互联网体验中心3大平台发布上线。举办DeepSeek应用技能培训大会,率先在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成功部署DeepSeek昇腾推理模型。
关键词:科技创新
加快实施科技型企业梯度培育计划,全区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800家、占全市38%,瞪羚企业达到103家、占全市37%,创新主体规模日益壮大。大连松木岛化工新材料中试基地正式启用,辽宁滨海实验室中试示范基地挂牌运营,新区备案市级以上中试基地达到11家。发布集聚年青人来连留连等系列人才政策,加快打造千套人才公寓,数字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投入运营,新区创新生态持续优化。
关键词:改革开放
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一网通办”“一窗通办”水平不断提高,全程网办应用场景进一步拓展。产控集团和德泰集团同时获得AAA主体信用等级认证。全区各类市场主体突破25万户,占全市25%。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3架飞机保税融资租赁业务成功落地,大窑湾保税物流中心(B型)正式运营。招商引资成果丰硕,1-2月,实际利用外资6458万美元,同比增长104.6%。全区储备在谈项目266个,投资总额超过1200亿元。
关键词:民生福祉
全区30件惠民实事有序推进,紧密型教育集团和教联体建设成效显著,辽宁省涉外旅游管理学校产教融合基地项目开工建设,智慧医疗“互联网+护理服务”拓展至31家,脑机接口系列产品实现临床应用。银发经济产业创新发展中心投入使用。城中村改造、城市更新、韧性城市三大城市品质提升行动稳步推进,基础设施配套、老旧小区改造等民生工程加快建设,宜业、宜居的良好环境加快形成。
关键词:扩大内需
坚持促消费和惠民生相结合,认真落实“两新”政策,加快实施工业设备、老旧电梯等重点领域更新改造,促进汽车、家电等消费品以旧换新。千方百计提高投资效益,全年计划推进实施的项目超过500个,重点推动国电电力二期、大沈线升级改造等新项目开工建设。
关键词:新质生产力
扩大石油化工、装备制造、汽车整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生命健康5大优势产业规模效益,推动齐化环氧树脂扩产、金普国际智慧谷等项目尽早开工,确保通用大连机床研发基地、可挺汽车底盘件等项目年内竣工投产。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新能源、新材料、低空经济、海洋经济5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年底前进一步扩大大连数谷高性能算力规模,低空经济产业园实现区域飞行功能,加快建设天丰氢源、东睿化学生物材料、海洋经济产业园等项目。
长兴岛经济技术开发区
三年内工业总产值力争达到3500亿元
关键词:经济指标增速“提速”
1—2月,全区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大幅增长110%,投资体量约占全市4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2%;限额以上批发业销售额同比增长16%;省外实际到位资金达105.4亿元,同比增长119.1%;进出口总额183.77亿元,同比增长33.5%。
一季度,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增长8%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预计增长10%以上,推动开复工项目133个,总投资约1362.4亿元,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增长10%以上,签约亿元以上项目23个,总投资266.77亿元,新增市场主体584户,同比增长56.99%。
关键词:重大项目加快实施
抓紧抓实万亿级绿色石化、千亿级高端临海装备制造、五百亿级氢基能源产业集群建设,推动鼎际得绿色新材料等重大项目落地建设,加快石化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步伐。恒力重工“未来工厂”正式投产,助力船舶产业基地提质升级。总投资550亿元的东北亚氢基能源加注基地项目启动,氢基能源产业链条全面贯通,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迈出新步伐。
与此同时,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链加快构建。创新实施工程建设项目用林(草)用海用地审批“并行服务”模式,项目前期工作节省30天,试点实施项目用地审批直报省厅,审批环节节省60天。设立“企业之家”,推行重大产业项目“六个一”工作机制,项目服务秘书提前介入指导、全程代办,确保项目审批和建设环节不走弯路,倾力打造“开放包容、益企长兴”营商服务品牌。
在重大项目落地建设上,推动恒力新材料科创园系列项目、鼎际得高端新材料项目投产达产,促进总投资338.8亿元的恒力精细化工新材料创新示范项目、鼎际得绿色新材料、黑猫股份碳基新材料等重大项目加快落地开工。推动中石油大连石化易地升级改造、绿电项目加快实施。谋划建设西中岛五百亿级高技术先进新材料产业项目集群。
关键词:人口净流入
1-2月,长兴岛经济技术开发区规上工业总产值实现408.8亿元,占全市的31.2%。伴随着恒力重工产业园等重大项目的陆续投产,人口呈现持续净流入态势,两年间增长了约3万人,主要为年轻产业工人,到今年底全区将达到15.5万人。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保持两位数增长,新建商品房价格同比上涨约2%。 关键词: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聚焦构建具有长兴岛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主导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集群化发展,其中包括万亿级绿色石化产业、千亿级高端临海装备制造产业、五百亿级氢基能源产业。力争2025年末石化产业精细化率由目前6%提高到20%以上。推动西中岛片区“从高向优”高端化、绿色化发展,加快完善低碳醇、轻烃等轻质化原料产品路线布局,化工新材料和高端化学品率达到30%以上。在千亿级高端临海装备制造产业方面,加快推动恒力重工、大船长兴两大龙头总装企业提质升级和扩能发展,全力推动船舶海工配套项目落地并不断扩大本地配套,本地配套率由目前的不足20%提高到50%以上。依托西中岛氢基能源加注基地打造东北亚绿色船燃加注中心和转运基地,推动中国最大LPG化工品五星旗船队建设,开辟氢能、储能发展新赛道。
关键词:科技创新成果转化
建立与大连化物所全生命周期合作机制,规划共建千亿级产业化基地,启动与大连化物所合作建设西中岛中试基地3.0版本,开展“海豹孵化洄游”行动,推进科技成果本地转化效能不断提升。启动创新主体培育三年倍增计划,力争年内高企、雏鹰、瞪羚、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企业总量增长30%以上。
关键词:产业国际合作
强化对韩船舶配套和对日氢基能源产业招商,深化与俄罗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中东地区能源化工项目合作。加快荷兰孚宝、阿联酋美笛、香港华光海运等外资公司设立。积极把握大连自贸片区提升机遇,发展保税燃油加注贸易、恒力重工“整船换部件”新型贸易,建设东北亚绿色甲醇交易中心,形成对外开放国际化合作新格局。
长兴岛将统筹抓好“十项目标”“十大产业项目”“十项服务配套”,三年内工业总产值要达到3500亿元,五年内要突破5000亿元。
半岛晨报、39度视频记者齐媛媛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