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解放战争一触即发时,原本的革命圣地延安便岌岌可危。作为革命的圣地,也是中国革命的指挥中枢,延安的地位不言而喻,所以敌人便想尽办法也要占领延安。面对敌人来势汹汹的攻势,延安上演了一出革命战争年代的空城计,由此革命的中枢由延安迁往了西柏坡。

将革命中枢迁往西柏坡在当时看来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西柏坡得以接过延安的接力棒,成为中国革命事业的指挥中枢,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中组部的一个决定,于是从这里也能看出中组部对于当时中国的革命事业是具有相当大意义的一件事情。而在西柏坡成为中国革命的指挥中心之际,有一位中组部的干部为这次革命中枢的转移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一度被誉为革命战略转移路上的大家长,那么这位中组部干部是谁呢?他又做出了什么样的贡献呢?



一、曾是中组织副部长

抗战时期,因为抗日根据地大多分散,并且很多地区敌我反复易手,这造成了组织上对不少地区的实际情况掌握得并不充分。所以当时就有不少干部提议要成立相关部门进行统一管理,于是到了抗战胜利后,中组部便因此而成立。

中组部成立后,很快针对各个解放区的情况进行了走访和了解,这对当时中国革命的顺利进行是有非常大的帮助的,于是到了解放战争爆发后,中组部成为了革命事业中的中流砥柱。



解放战争初期,因为敌我军事力量悬殊的缘故,当敌人疯狂进攻革命中枢延安时,党组织都以战略转移作为应对办法,所以如何将革命有序地统一起来就是中组部所面临的一个问题。当时中组部的所解决的第一个问题便是将革命中枢安排在了西柏坡,而在革命中枢转移的过程中就不得不提到一位中组部的优秀干部,他就是安子文。

安子文加入革命事业很早,早在求学时期就因为受到先进思想的影响,于是安子文加入了共青团,后来还顺利地加入了党组织,并在组织的安排下投身了地下革命工作,开始了漫长的革命工作之路。经历过抗日战争的考验后,安子文得益于在抗战时期的优异表现,被组织任命为中组部副部长一职,开始挑起了中组织的这个重任。



二、一生功勋卓著

革命中枢转移到西柏坡后,作为中组部副部长的安子文又就解放战争时期后方的管理工作问题,做出了不少有开创性的改革,这为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一个坚实的后盾。到了新中国成立后,安子文又在过渡时期继续出任中组部副部长一职,并为国家顺利过渡,提出了不少有利政策,也正因为这一点到了1956年,过渡时期结束后,安子文便被组织任命为中组部部长一职。

随后安子文就经济建设时期的干部管理问题,提出了多项建议,这让安子文的提议得到了党组织的广泛认可。此后安子文还以此为蓝本发表了在经济建设时期干部队伍的管理办法,并得到了毛爷爷的高度赞誉,这让安子文在新时代下抓起了党风建设。狠抓党风建设的安子文在出色的成绩面前依旧不傲慢,一心一意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这让他成为了当时不少青年干部的一个榜样。



可是因为安子文的为人风格,他也难免因为工作得罪人,于是到了特殊时期后,安子文不仅被免职,还被下放劳动,此后更是被关监狱,彻底失去人生自由。面对如此不公平的待遇,安子文依旧坚持自己的革命理想,一直没有放弃,这让他终于等到了特殊时期结束后,他被平反的那一天。

安子文最终得到了平反,后来还被组织任命为中央党校校长一职,可是因为特殊时期饱受精神摧残,这让安子文后来身患绝症,不久便离世了。虽然安子文不幸因病离开了人世,但是他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却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年干部群体,他的后人也各个成就非凡,其女儿后来成为了胡主席的儿媳。侄子安鲛驹也是在早年加入部队后,因为在部队表现出色,被组织予以提拔,后来还担任了武警部队副司令员一职,官至少将,可谓是当代英才的典范,这让安子文的革命精神有了传承。



三、结语:

作为一位早年加入革命事业的优秀青年,安子文在加入革命事业后,就以高度的责任感来要求自己,这让他无论是在基层工作岗位还是在中组部任职,都表现得十分优异,也正是他这种工作精神至今值得被所有青年人敬仰和学习。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
400x320-vi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