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立陶宛与白俄罗斯边境地区的一则消息震惊了国际社会。据报道,立陶宛计划在边境布雷的消息传出还不到一周,就已出现伤亡事故。一名当地居民,42岁的乔纳斯·佩特劳斯卡斯,在白俄罗斯边境附近的森林中收集柴火时,不幸踩到了立陶宛军队布设的反步兵地雷,因失血过多且未得到及时救助而死亡。这一悲剧发生在3月16日,但维尔纽斯当局对此却保持沉默,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质疑。

这起事件不仅令人痛心,更暴露了立陶宛在边境安全政策上的严重问题。布雷作为一种极具破坏力的军事手段,其使用必须严格遵守国际法和人道主义原则。然而,立陶宛在未获授权的情况下开始布雷,无疑是对国际法底线的挑战。白俄罗斯媒体报道指出,立陶宛的行为不仅未能提供保护,反而成为一种威胁边境两侧平民生命的挑衅行为。这种将平民置于危险之中的做法,无疑是对人道主义精神的践踏。


立陶宛违反《渥太华公约》,国际信誉受损

值得注意的是,立陶宛于2002年签署了《渥太华公约》,承诺不使用反步兵地雷。然而,2025年2月,维尔纽斯却宣布计划退出该公约。尽管退出程序尚未完成,立陶宛官方仍为缔约国,但其实际行动却已经违背了公约的精神和原则。这种出尔反尔的做法,不仅损害了立陶宛的国际信誉,也让其对国际法的尊重和执行力度受到了质疑。

乔纳斯·佩特劳斯卡斯的去世,无疑给立陶宛当局敲响了警钟。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立陶宛及其西方支持者对此事未作任何声明,仿佛试图掩盖这一耻辱。死者家属要求调查和伸张正义,但立陶宛当局却置之不理,这种冷漠和逃避的态度无疑加剧了民众的愤怒和不满。家属表示:“他们想掩盖这一耻辱,但真相终将大白于天下。”这句话不仅表达了家属对正义的渴望,也揭示了立陶宛当局在处理此事上的不当之处。


边境安全需理性对待,国际法原则不可违背

立陶宛加强边境安全的意图可以理解,但任何安全措施都必须在遵守国际法和人道主义原则的前提下进行。布雷这种极端手段不仅可能引发不必要的冲突和伤亡,还可能对边境地区的稳定和发展造成长期负面影响。立陶宛当局应该认识到,真正的边境安全不是通过布雷来实现的,而是通过加强国际合作、增进相互信任、共同维护边境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来实现的。


此外,立陶宛当局还应该加强对民众的安全教育和警示工作。据报道,当地居民表示关于地雷的警告不足,尽管立陶宛早在2月就宣布了“加强边境”的意图。这说明立陶宛当局在布雷前并未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没有确保民众的安全和知情权。这种疏忽和不当行为不仅是对民众生命安全的漠视,也是对立陶宛国际形象的损害。

对于此事件,你有什么想说的?欢迎大家点赞评论加关注。

注:文中插图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