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苏联军队赢得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那么伴随这个胜利,当时苏联军队使用的一些武器就像苏联元帅被称之为“胜利元帅”那样,也就可以被称作“胜利武器”了。



当然,也有会有人想当然的认为当时那些“胜利武器”是深受苏联军队士兵欢迎的。



确实,这种观点有一定道理,例如T-34坦克、“喀秋莎”火箭炮和伊尔-2攻击机之类的“胜利”武器”就深受苏联军队士兵的欢迎,不过话又说回来,什么事情不能够的简单的“一概而论”,因为很多事都会有个例外。



而在苏联军队士兵对“胜利武器”的态度当中,“德普”/ДП-27机枪就不幸的成了这个例外。



坦率的说,当时(这里指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苏联军队士兵不喜欢自己手中的德普”/ДП-27机枪并不是太大的秘密,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情况的出现呢,所以我在今天这篇短文就来谈谈这个问题。



从历史上说,德普”/ДП-27机枪出现的时间很早,这种武器1923年开始设计,1929年制造出来10支原型枪。



不过德普”/ДП-27机枪的原型虽然在苏联军队组织的测试工作当中表现出色并深受测试工作组的好评,但由于种种原因,德普”/ДП-27机枪直到1928年才正式进入苏联军队服役。



由于德普”/ДП-27机枪出现的时间很早,可以说它是同类型武器当中的先驱者也不为过分,不过像很多武器的先驱者那样,德普”/ДП-27机枪并不完美,而有着很多的缺点。



而在德普”/ДП-27机枪的缺点当中,比较突出的就是它的射速,虽然理论上这种武器的射速能够达到600发/分钟,看起来相当不错,但非常遗憾的是,这个射速只是理论上和纸面上的数字,如果把德普”/ДП-27机枪在射击当中常见的更换供弹具、补充弹药、寻找目标、武器出现故障、排除武器故障等因素都考虑进去,那么德普”/ДП-27机枪在实战当中的实际射速将会下降到其理论射速的十分之一,也就是60发/分钟左右。



坦率的说,每分钟60发左右的射速对机枪追这种武器来说真的算不上有多快,只能说它是一种中规中矩的自动武器罢了。



而作为德普”/ДП-27机枪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主要对手,德三的MG-34和MG-42机枪实际射速则能够达到德普”/ДП-27机枪实际射速的15-20倍,德普”/ДП-27机枪和它们相比不但可以说是相差甚远,简直可以说是两个天上,一个地下。



由于这个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苏联军队士兵对德普”/ДП-27机枪感到不满也就不足为奇了。



其实,德普”/ДП-27机枪射速不高也不仅仅枪本身的问题,而和它供弹具的问题密切相关。



大家知道,德普”/ДП-27机枪的供弹具是那个看起来很有个性的大弹盘,以至于由于这个原由人把德普”/ДП-27机枪戏称作“大盘鸡”。



坦率的说,德普”/ДП-27机枪的供弹具虽然尺寸很大,但里面装的弹药并不多,仅仅只有47发,更糟的是,德普”/ДП-27机枪的弹盘补充弹药过程远比给弹链麻烦的多,弹药容量不大、补充困难都是德普”/ДП-27机枪射速不高重要原因。



不过苏联军队士兵对德普”/ДП-27机弹盘的意见还不仅仅是上述几点,而是还要加上其弹盘在磕碰当中容易变形导致供弹不畅以及弹盘内部重要部件(例如弹簧)容易丢失等问题。



另外,德普”/ДП-27机枪存在的问题还包括重量较大造成的携带困难。



准确的说德普”/ДП-27机枪在装满47发弹药的情况下总重量高达12公斤,不含弹盘(弹盘重1.6公斤)空重也有9.1公斤。



而德普”/ДП-27机枪质量太大造成的负面结果,除了在战斗中士兵难以快速机动以外,那就是要求使用这种武器的苏联军队士兵拥有更加强壮的体格,因为体型弱小的士兵是不能够得心应手的使用这种武器的!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