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编辑/南方健哥

近期,缅甸遭遇地震侵袭,大量房屋倒塌,民众生命财产安全遭受重创。灾难发生后,人道主义救援刻不容缓,然而在这场救援博弈中,国际地缘政治的暗潮涌动值得高度警惕,尤其是美国势力借机进入缅甸的潜在风险。




地震发生后,缅甸出于人道主义考量与救援实际需求,大概率会邀请国外救援团队参与救援工作。在国际上,有能力且可能被缅甸纳入邀请范围的,主要是中国、美国、俄罗斯等大国,印度、土耳其以及部分欧洲国家也可能毛遂自荐。泰国因自身处于震区,自顾不暇,难以对缅甸伸出援手。
印度尽管一直自诩为南亚大国,但其救援体系存在诸多问题。从过往灾害救援行动来看,印度的救援效率极为低下,组织协调混乱,物资调配不及时。

因此印度救援队伍前往缅甸,不仅难以有效开展救援,反而可能因资源分配等问题扰乱救援秩序,增加救援难度。土耳其当前国内面临诸多复杂问题,从经济危机到社会矛盾,再到自身频发的自然灾害,使其焦头烂额,很难有精力与资源对南亚地区实施大规模救援行动。欧洲国家与缅甸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相对有限,双方关系并不紧密,这使得欧洲国家参与缅甸救援的意愿和动力都相对不足。




美国与缅甸军政府长期以来关系紧张。美国出于自身地缘政治利益考量,对缅甸内政指手画脚,频繁以人权等问题为借口,对缅甸军政府实施经济制裁,干涉缅甸内部事务。然而,以特朗普为代表的美国政治人物行事风格难以预测,在面对缅甸地震这一事件时,极有可能将人道主义救援作为幌子,达成不可告人的政治目的。

因为美国在国际事务中,借救援之名行地缘政治渗透之实的案例数不胜数。在海地地震后,美国迅速派遣大量军队与救援人员抵达海地。表面上看,这是一次人道主义救援行动,但实际上,美国利用这一机会,加强了对海地政治、经济的控制,扩大了在加勒比地区的军事存在。在阿富汗战争期间,美国也通过所谓的人道主义援助,试图影响阿富汗的政治走向,扶持亲美势力。


  • 一旦美国以救援为借口进入缅甸,将会对缅甸的主权和稳定构成严重威胁。

在政治方面,美国可能利用救援行动,扶持缅甸国内的亲美势力,干扰缅甸的政治进程,破坏缅甸现有的政治生态,试图将缅甸纳入其战略轨道,打造一个符合美国利益的政治格局。在经济领域,美国企业可能借助救援契机,大肆进入缅甸,抢占缅甸的资源与市场,控制缅甸的经济命脉,阻碍缅甸的经济自主发展。在军事层面,美国可能以保护救援人员和物资安全为借口,在缅甸设立军事据点,增加军事存在,这将对缅甸的国防安全以及周边地区的和平稳定构成严重威胁。


  • 与美国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一直秉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积极开展对外援助与合作。

在国际救援行动中,中国始终坚持不干涉他国内政,以纯粹的人道主义精神为指引,为受灾国家提供及时、有效的援助。在尼泊尔地震发生后,中国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机制,第一时间向尼泊尔提供大量的救援物资与专业救援队伍,帮助尼泊尔人民渡过难关,且未附带任何政治条件。中国在参与国际救援时,不仅注重短期的灾害应对,更着眼于受灾国家的长期发展,通过分享救援经验、提供技术支持等方式,帮助受灾国家提升自身应对灾害的能力。




缅甸在邀请国外救援力量时,需保持清醒的头脑,认清美国等西方国家的真实意图,防止被别有用心的国家利用。国际社会也应共同努力,监督美国等国家在缅甸救援行动中的行为,确保救援行动不被政治化,维护缅甸的主权与稳定。同时,中国等秉持正义的国家,应积极发挥作用,提供及时、有效的救援与帮助,推动缅甸在灾后实现和平、稳定与发展。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