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天津,仅用时29小时!
很多人都知道刘亚楼是重要原因,但不知道另外三个原因。




【首先,我们得重申一下,刘亚楼的水平绝对是一流的,不接受任何质疑。】
刘亚楼这个人,脾气大,但水平绝对不孬,长征时候是猛将一名,后来去了苏联学习,还参与了苏联的“卫国战争”。
所以,此人是“中西合璧式”的猛将,水平高得一塌糊涂,既可以冲锋陷阵,也可以指挥大兵团。
当时,上面要求他三天内攻下天津就行,可他仅用了29小时,这足以说明刘亚楼的厉害。



【其次,我们说说天津战役能够快速获胜的另外三个原因。】
一是,“军人人数”相差悬殊。
解放军攻城部队有34万人,守城的国军人数只有13万人。从人数看,是3:1,这对快速取胜有很大帮助。不过,按常理讲,就算守城人少一些,策略若得当,一样不好打。
二是,情报工作搞得太好了。总攻还没开始,天津市的城防图,都被刘亚楼等人拿到了。这让总攻的目的性强了太多,可以指哪打哪。
三是,装备要比守城的国军强太多。
天津战役,攻方是四野的悍将们,四野好东西多,火炮多、弹药多,还有缴获的坦克、装甲车等等。
攻城时,火炮整体超过1000门,光是75毫米以上的大口径火炮,刘亚楼这里足足有五百多门,而国军只有五六十门火炮。这绝对是碾压式的差距。
果然,发起总攻之后,火炮先行,前40分钟就打了6万发炮弹。国军都打懵逼了。
之后,就是快速攻城。挡不住,敌人根本挡不住。
此役,四野伤亡人数为2.3万人,全歼守军13万。守军最高指挥陈长捷被俘虏,其他国军将领也悉数被俘。
后来,陈长捷对傅作义各种埋怨,因为傅作义让他死守,没想到,傅作义自己后来投诚了。陈长捷发的牢骚是:早知道傅作义会投诚,他也可以早早起义,不用进战犯看守所了。毕竟,天津战役时,双方差距非常大。
总结天津战役,解放军和国军的差距太大,从指挥员到战士素质,从人数到装备,从情报到策略,全面碾压,不是一点优势,而是巨大的优势。
天津战役的获胜,为和平解决北平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



样说吧,解放战争的三大战役中,“平津战役”打得最轻松,平津战役中,最重要的“天津战役”仅用29小时。如此差距,傅作义的部队,怎么能抵挡呢?

作义是个聪明人,一看情况不对,在各方努力下,直接和平起义了。
应了一句古话:识时务者为俊杰!

是苦了陈长捷这个“老实的娃”!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