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社会财富积累和家庭结构复杂化,遗产纠纷案件数量激增。作为深耕继承法领域十余年的专业律师,笔者结合典型案例,揭示遗产争夺中的常见乱象,并针对性地提出应对策略,助力当事人维护合法权益,化解家庭矛盾。
一、遗产争夺典型案例中的三大乱象
1. 遗嘱形式瑕疵引发无效争议
案例:湖南王某病逝后,其亲生女儿陈乙持打印遗嘱主张继承全部房产,但法院认定遗嘱因缺乏见证人签名而无效,最终养女陈甲依法获得均等继承权。
乱象解析:根据《民法典》第1136条,打印遗嘱需由两名见证人全程在场,且每页均需签名并注明年月日。实践中,超70%的遗嘱纠纷源于形式瑕疵(如代书遗嘱无见证人、录音遗嘱未密封),导致立遗嘱人真实意愿被推翻。
2. 旁系亲属借“扶养”之名争夺遗产
案例:北京赵女士去世后,9名叔姑舅姨以“帮扶”为由争夺400万房产,法院最终判决房产收归国有,仅现金部分按扶养程度分配。
乱象解析:民法典第1131条允许非继承人分得适当遗产,但需举证“扶养较多”。部分旁系亲属通过伪造就医记录、社区证明等手段虚构扶养事实,甚至利用孤寡老人心理诱导财产赠与,形成“亲情绑架式”争夺。
3. 法定继承中的隐匿财产与证据灭失
案例:上海葛老伯猝死后,堂弟夫妇声称长期照料并主张继承300万存款,但因证据不足被驳回。法院查明其仅在发病时临时协助,未形成持续性扶养关系。
乱象解析:近40%的继承案件涉及隐匿存款、转移房产或销毁遗嘱。当事人常因未及时保全银行流水、房产登记信息等关键证据而陷入被动。
二、遗产纠纷应对策略——陈律师实务建议
1. 生前规划:筑牢法律防火墙
- 遗嘱规范化:采用“公证遗嘱+律师见证”双保险模式,确保遗嘱形式合法(如打印遗嘱需两名无利害关系见证人逐页签名)。
- 资产隔离工具:通过保险金信托、指定受益人寿险等方式实现定向传承(如大S案例中保险金可规避遗产税和继承争议)。
- 证据留痕:对重大财产处置进行公证,保留医疗陪护记录、转账凭证等扶养关系证明。
2. 诉讼应对:精准突破争议焦点
- 举证策略:
- 针对遗嘱效力:调取立遗嘱人病史记录,证明其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申请笔迹鉴定或见证人出庭。
- 针对隐匿财产:申请法院调查令查询银行账户、证券持仓及不动产登记信息。
- 请求权选择:
- 确认遗嘱无效之诉(适用于形式瑕疵或胁迫情形);
- 遗产管理人指定之诉(适用于财产分散、继承人矛盾激化案件)。
3. 调解优先:平衡法理与人情
- 家事调解:邀请家族长辈、专业调解员介入,通过“情感账户修复+经济利益置换”达成和解(如案例中子女放弃房产继承权换取折价款)。
- 律师谈判:运用“证据优势展示+诉讼风险预警”策略,促使对方理性协商(如向争夺方出具类案败诉判决书)。
三、律师的社会责任——陈律师办案理念
在处理某上市公司高管遗产案时,笔者发现其继母伪造债务企图侵吞股权。通过调取境外银行流水和审计报告,不仅推翻虚假债务,还促成6名继承人设立慈善基金,将部分遗产用于助学项目。此案是一个继承领域优秀典型案例,彰显法律人“止讼于未萌,化争于既生”的职业追求。
执业承诺:
- 严守伦理:拒绝代理证据造假案件,对弱势当事人实行阶梯收费;
- 普法先行:定期举办社区遗嘱公益讲座,编制《继承风险自测表》免费发放;
- 技术赋能:建立“遗嘱云存证系统”,通过区块链技术防止证据篡改。
陈律师最后想说的是:遗产争夺不仅是法律博弈,更是人性试金石。作为专业律师,我们既要运用法律武器捍卫当事人权益,更需引导社会形成“生前明权属,身后少纷争”的理性传承文化。若您面临遗产纠纷,建议尽早咨询专业律师,通过风险评估—证据固化—多元化解的“三步法”实现权益最大化。
(本文由北京陈律师团队原创,引用案例均来自公开裁判文书。预约咨询请私信)
作者简介:北京陈律师,法学硕士,高级合伙人律师,历任特种部队指挥员,检察官,侦查员,纪检干部,企业高管,阅历丰富,学养深厚,擅长疑难重大案件,多种法律关系交叉复杂案件处理,重信守诺,值得托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