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农业绿色化发展,建设农业循环生态种植模式,是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有效路径。今天的“万象‘耕’新”,来看河南如何通过化肥减量、有机肥替代,实现小麦绿色种养。

河南广电大象新闻记者 王艺轩:在新乡市中原农谷的这块高标准农田里,200多亩小麦进入了返青期,不同于往年,今年这块地首次施用了有机肥,而且根据小麦的品种量身定制了肥料的配比。

与化肥相比,生物有机肥不仅富含氮、磷、钾、钙、镁等多种营养元素,还有增加土壤通透性和团粒结构,提高土壤保水保肥的优势。

新乡市原阳县种粮大户 王在学:打过(有机肥)以后分蘖率特别高,没有这个干尖黄叶,这个它的长势比较旺。你看这个叶吧,它都是清明发亮的。成本这一亩地也也不算太贵,二十多块钱。

种粮大户王在学今年首次选种了“普冰03”号专用小麦,这个品种虽然抗逆性强,但产量略低。他与生物有机肥企业合作,企业重新配比微量元素,实地指导科学喷洒,预计亩均产量能提升200斤以上。

漯效王集团常务副总经理 马永超:通过氮磷钾的一些配比、腐植酸、微量元素一些配比,经过长时间的螯合,喷施于作物的叶面,从而提高作物的抗疫性,然后增加了籽粒数,达到一个增产的目的。

在南阳市内乡县的牧原数字化种养循环示范区里,有机小麦的肥料,则是来自于牧原集团养殖产生的粪肥。

南阳市内乡县牧原综合体农艺师 王昊:在养殖过程中产生的猪粪尿,通过灭菌腐熟变成有机肥,然后固液分离之后的一部分液体,我们会通过测土配方,在作物需肥的时间段免费为农户进行施肥,从而达到我们的种养循环。

示范区最初种植的6200亩地中,有一半是岗坡丘陵,土质薄、灌溉难、产量低。如今,通过种养循环模式的应用,小麦和玉米连作,在提高亩产的同时,还大大恢复了土壤活力。

南阳市内乡县王店镇岗樊村农民 王定根:俺们过去种的都是一亩地都是700斤、800斤,顶多就是800斤(产量),用这个猪粪,一亩地(产量)达到1200斤左右。

河南省牧原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 吴祖坤:最直观的表现就是土壤耕层的增加,每年能够提升接近6%的土壤有机质,因为产量提升了,我们可以给予农民进行一定的分红,农民一年每亩地平均要增收190元以上。

截至目前,河南省累计遴选绿色种养循环实施主体715个。根据监测数据,粪肥还田的小麦平均产量为565.6公斤/亩,相较于常规施肥增产5.5%,每亩实现节本增收80元。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