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1年7月23日晚,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今兴业路76号)正式开幕。出席中共一大的13名代表中,只有毛泽东和董必武一直参与并领导革命走向胜利;那么,当时出席中共一大的共产国际代表马林最终的结局如何呢?
共产国际代表马林
马林,1883年出生于荷兰海港城市鹿特丹,荷京大学政治经济学专业毕业,在大学就读期间就开始研究革命理论。1902年,19岁的马林加入荷兰社会民主党和铁路工会,表现出极强的组织能力。
1913年2月,马林远渡重洋来到荷属东印度(即印度尼西亚)从事革命工作,在印度尼西亚,荷兰人都是殖民统治者,唯有马林却站在被压迫者的一边,并成为当地的革命组织者。
1914年5月,马林发起创建了印尼社会民主联盟(即印尼共产党前身之一),并先后创办荷兰文的《自由呼声报》、《人民呼声报》,大肆宣传马克思主义。
马林在印尼积极领导工人运动触犯了荷兰殖民当局的利益,也遭到了荷兰社会民主党多数成员的反对,马林干脆在1916年退出荷兰社会民主党,转而加入了荷兰共产党。
1917年,列宁领导的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令马林兴奋不已,连续发表多篇文章使劲儿宣传十月革命,荷兰殖民当局生怕马林会引发印尼革命,于是把马林驱逐出印尼。
回到荷兰的马林,继续致力于当地的工人运动,与荷兰共产党主要领导发生严重意见分歧,在党内,马林逐渐被边缘化。
1920年,马林离开荷兰前往莫斯科,以印尼共产党代表的身份参加了共产国际第二次大会的筹备工作,马林有丰富的领导殖民地革命工作经验和超群的工作能力而得到列宁的赏识。
在共产国际二大上,马林当选为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委员,进入共产国际领导人的行列,列宁担任共产国际民族和殖民地委员会主席,钦点马林为秘书。
马林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和出色的工作能力,又能说荷兰语、英语、德语、法语,也懂得一些俄语,列宁对他委以重任,把他派往中国,帮助中国共产主义者建立共产党。
1921年6月马林抵达上海,公开身份是记者。实际上,马林和另一名同事已经被荷兰驻上海总领事通报给了上海工部局,并要上海警方和租界巡捕房密切注意马林二人的动向。
中共一大(油画)
马林一踏上码头就已经被密探盯梢,他化名安德烈森前往荷兰驻上海总领事馆办理手续,并声称自己是“日本《东方经济学家》杂志记者”,为方便与中国人交往,他又化名倪公卿。
马林在中共一大上带来列宁关于“期望中国建立共产党,期望在世界的东方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的口信,使与会的13名代表大感振奋。
1921年7月30日晚,会议刚开始几分钟,法租界巡捕房密探突然闯入,马林以其丰富的地下工作经验预判此人是“包打听”,他果断决定停止会议,马上疏散代表,避免了一场大祸。
马林依据自己在印尼工作的经历,借鉴弱小的印尼社会民主联盟加入庞大而松散的伊斯兰教联盟的做法,提出要中国共产党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以发展壮大中国共产党。
1921年12月23日,马林在翻译张太雷的陪同下亲赴广西拜望孙中山并考察国民党,考察之后,马林向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报告,提出中国共产党应与孙中山及其领导的国民党合作。
马林的建议得到了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的赞同,却遭到了中国共产党大多数党员的强烈反对,马林于是前往莫斯科汇报,共产国际执委会完全同意马林的主张。
1922年7月27日,马林与苏联外交代表越飞一起来华,出发前,马林把共产国际远东局对中国支部陈独秀的指示打在了他自己穿的一件衬衫上,一到上海马林就把这衬衫交给陈独秀。
刚刚结束的中共二大同意了中共加入第三国际,这就意味着中国共产党必须服从共产国际的领导,陈独秀必须执行共产国际的指示,同意中国共产党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
8月底在西湖会议上,马林说服了中共中央接受了共产国际的意见,决定实行国共合作,1923年6月中共三大召开,中共接受了共产国际关于实行国共合作的指示。
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召开,李大钊被孙中山指派为大会主席团成员,选举出来的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或中央候补执行委员中,共产党员约占四分之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中共一大,嘉兴南湖(油画)
1923年1月12日,共产国际执委会书记柯拉洛夫签署文件任命马林为远东局第三号人物。但此时马林因与共产国际斯大林等领导产生分歧,而于10月份被调离中国。
1924年4月,马林向共产国际辞职,回到了荷兰,担任荷兰码头工会秘书,他的公开身份是大学教授。1925年去德国汉堡出席国际运输会议的罗章龙遇到马林,两人都非常兴奋。
会后,马林邀请罗章龙特意到他家住了一星期,他家在首都阿姆斯特丹,住的是花园洋房,条件非常不错。马林在家中热情款待了罗章龙,在这一星期中与罗章龙相处情同手足。
马林虽然已经离开共产国际,也远离了中国,但他对中国革命的命运非常关心,他告诉罗章龙,中国只有通过工人运动才可以接近民主,即使有困难也不要灰心,否则徒劳无功。
1926年斯大林在共产国际及苏联党内开展反托洛茨基斗争,马林支持托洛茨基,于是,他为荷兰共产党所不容,他干脆于1927年退出了荷兰共产党。
1929年,马林在荷兰建立了托派组织“革命社会党”,并以“革命社会党”代表身份参加荷兰国会。1940年,德国法西斯入侵荷兰,马林投身革命,鼓励荷兰人民奋起反抗法西斯侵略者。
1942年3月6日,马林因事故负伤被送进医院时落入德国法西斯手中。马林在狱中表现出了一名革命者的不屈气节,他在庭审上怒斥德国法西斯,不久他留下遗书同女儿、女婿诀别。
4月13日,在被执行枪决前一个小时,马林和其他六人一起昂首挺胸、大义凛然地高唱《国际歌》,然后被装进一辆汽车,大约9时20分,马林等七人被执行枪决。
据张国焘回忆,马林体格强健、雄辩滔滔,目光逼人、声色俱厉。既倔强又侠义,他在上海路遇到一个外国人欺负中国苦力,他看不惯挺身而出,对那个外国人大打出手。
马林身上或多或少沾染了一些荷兰人在印尼做殖民地主人的那种习气,也因为有马列主义学说的高深素养而自带优越感,但他对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和第一次国共合作无疑是有大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