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上午,由中共威海市委宣传部与威海市社科联指导、威海市中华文化促进会与中共威海市文登区委宣传部联合主办的“文登学”思想内涵研究座谈会在威海市举行。本次座谈会围绕“文登学”的思想文化内涵展开深入挖掘与探讨,旨在促进优秀传统文化和地域特色文化创造性传承与创新性发展。座谈会期间,备受关注的《“文登学”丛书》同步揭彩。
据了解,“文登学”之名,来源于“文登县学”,最初的精神内涵是崇文尚学、尊师重教。在千年的发展中,“文登学”从最开始的士学文化,与道家文化、李龙文化、红色文化深度融合、兼容并蓄,形成了以家国情怀为基石,以“仁爱、正义、明礼、尚学、守信”为主要内涵的文登学文化,哺育了一代代有志有成、赤心报国的文登人民。多年来,文登区持续深入开展“文登学”文化研究,并将其作为推动地方文化繁荣、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抓手。
座谈会上,“文登学”研究学者于敬民、牛志宁、许建中、林涛先后以《“文登学”之文化审视》《文脉千载有序章》《试论“红色文登”的历史地位与优秀品质》《文登士子,“文登学”的创造者和推动者》为题,从不同维度解读“文登学”的精神内核。随后,他们四人获颁“威海市中华文化促进会资深文化研究员”荣誉证书。“今后我们将开展系统性、规范性的研究,持续挖掘‘文登学’文化潜力,让‘文登学’成为引领当地发展的主流文化。”于敬民表示。
现场,举行了《“文登学”丛书》首发仪式。据介绍,《“文登学”丛书》包含《文登进士探研》《文登学人著述录》《尚书丛兰》《<四书传习心谭>点注》4套专著,共计300余万字,由6位学者历时2年多时间完成。《丛书》的发行从多维度丰富了“文登学”文化内涵,具有“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的独特作用,成为了解文登历史、展示文登文化的重要窗口。
在专家点评环节,威海市委党校原常务副校长曲赓,威海市欧美同学会会长赵玉璞,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中心主任张红军,威海文登天福山书院院长、紫光教育首席国学讲师李林,威海市中华文化促进会主席李富胜五位学者围绕“文登学”研讨内容以及如何更好地传承和发展“文登学”文化开出良方。
“至今东鲁遗风在,十万人家读书声”。“文登学”是兼具地域性与时代性的精神气象。近年来,文登区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大力推动“文登学”文化传承与发展。先后筹建文登学人著述馆、文登名士馆,编印出版《文登学》季刊、《文登学述要》《“文登学”丛书》,举办“文登学”文化专题研讨活动、座谈会、公益讲座,以及“文登学”艺术展、文化节等,不断提升知名度和影响力。
从李龙文化的历史探源,到昆嵛山道教的智慧淬炼;从明清书院的治学精神,到当代乡村振兴的文化赋能......“文登学”文化的千年文脉,在传承与创新中,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郭彦成 于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