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最在意是什么?是公平!长沙推出了高层次人才子女享受教育优待的政策,可以不参加中考统招,通过专属通道进入优等院校,这一消息的传出已经让不少普通人破防了,原来自己努力目标竟然是其他人唾手可得的起点。

都说“不患寡而患不均”,这句话用在教育资源和个人发展上来看,含金量还在不断提升,资源少不可怕,毕竟大家都很不容易;但资源分配不均,就意味着普通人在努力的时候,无法避免的想到那些享有优待的人,过得究竟有多轻松,这种负面情绪的影响所带来的蝴蝶效应是不容忽视的。

教育资源的倾斜本就会引起普通人的不满,可当普通人走完教育之路后却意外发现:原来在教育生涯中遭遇过的“不公”,跟踏入职场后的相比,简直是小巫见大巫!



不好意思,我们不太喜欢“三无家庭”的本科生!大公司HR道破现实

普通人在找工作的时候难免会面临这样的困境:自己辛辛苦苦努力打拼,比不过那些会拍马屁的也就算了,更比不过那些自带资源的新手小白,这种巨大的落差所带来的不仅是挫败感,还有对自我的怀疑。

对于那些“三无家庭”出身的本科生来说,把教育视为改变命运的唯一机会,却依旧不得不面对这样的现实:自己努力的终点往往比不上别人唾手可得的起点,但最令人崩溃的不止于此,如果“三无家庭”的本科生从面试那一关就已经被排挤嫌弃了,当事人又该如何面对这种局面呢?



一名大公司的HR在最终轮面试时,问了求职者这样几个问题:你的家庭年收入是多少?父母是否做同行业的工作?你的家庭能否为你的职业发展提供一点的资源或者帮助?

接连三个问题直接让坐在对面的求职者愣在了原地,直到这一刻他才明白,原来自己就是所谓的“三无家庭”本科生,而在如实回答了HR的问题后,求职者明显感受到了HR的失落,也明白自己这次面试结果早已注定了。

实际上很多大公司的HR甚至都不会掩饰,他们对“三无家庭”本科生的不喜欢,那些尚未摆脱学生思维的求职者,会认为这是区别对待、是不公平,而那些有一定社会经验的毕业,即便家庭条件也很普通,却也能明白这背后的道理。



其实从HR面试时提出的问题,就已经道破了这种现象背后的现实和本质:企业以发展和盈利为主要目的,更看重的是其实是求职者的性价比,家庭背景好的求职者往往自带人脉圈,也就更能为公司创造额外的价值。

这虽然是摆在普通人面前的现实,但却并不代表着这应该成为阻碍普通人求职、甚至晋升的唯一理由,别说工作环境中了,即便是学校里也无法保证每个人都能百分百地被公平对待。



“三无家庭”出生的普通人如何破局?关键在于以下两点:

可怕的不是自己遭遇了不公平的对待,而是在被不公平对待之后,被挫败和不甘蒙蔽了前进的动力,放弃了争取机会和自我提升,这才是困住普通人职场发展的隐形阻碍。

那么作为“三无家庭”出身的普通人,如何在这本就不公的求职市场中,搏杀出属于自己的精彩呢?首先可以肯定的是,求职的渠道很重要,广撒网多捕鱼的道理适用于任何领域的求职者,求职渠道越多元化,能获得的工作机会也就越多,除了常规招聘网站,也要关注企业官网、行业论坛等渠道,抓住一切能接触到的机会,是普通人求职破局的第一步。



在此基础上,下一步要做的就是提升个人的综合实力,从提高自身学历背景,到打破行业信息差,再到个人社交圈的建构,以及丰富实习经历、构建长久的职业发展等等。

普通人或许在求职先机上不占优势,但等待我们去做的努力还有很多,与其因为一次的挫败一蹶不振,不如重整旗鼓,让自己成为有价值、有能力的人,没有任何企业会拒绝一个能为自己带来效益的优秀面试者,即便他的背后空无一人。



今日话题:你如何看待这件事呢?

(所有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