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巩固《成都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四周年成果,深化全民参与垃圾分类行动,3月28日,公平街道在惠民社区广场举办了以“科技赋能惠民生 垃圾分类美家园”为主题的垃圾分类宣传活动。此次活动吸引了260余名居民热情参与,通过艺术表演、知识宣讲、成效展示和趣味互动等多种形式,生动展现了科技与人文融合的垃圾分类新实践。
文艺搭台+知识唱戏 分类理念润民心
活动在欢快的垃圾分类手语舞《垃圾分类歌》中拉开帷幕。表演团队巧妙地将分类知识融入艺术创作中,三句半《戏说垃圾分类》以诙谐押韵的台词拆解垃圾分类的要点,引得观众笑声不断;舞蹈《垃圾要分类》则通过肢体语言模拟垃圾投放场景,生动诠释了“变废为宝”的生态循环理念;而歌曲《听我说》则以悠扬的旋律倡导“光盘行动”,传递节约资源的重要性。活动现场还穿插了三轮知识问答,围绕《条例》内容、光盘行动及垃圾分类设置题目,居民们积极参与抢答,互动中加深了对垃圾分类相关知识的理解。
科技赋能+成效共享 分类成果亮实绩
科技在垃圾分类中的应用成为此次活动的亮点之一。公平街道的蓝光香境等小区已经率先启用了智能分类投放设备,这些设备集自动感应开关、满溢监测报警、垃圾称重计量、LED宣传教育等智慧功能于一体,大大提高了垃圾分类的准确性和管理效率。截至目前,辖区共有20台这样的智慧化分类投放设备。活动现场通过展板和实体设备展示了这些智能设备的应用情况,以及垃圾分类工作的实践亮点和成效。
条例入心+行动落地 全民参与建家园
此外,公平街道平安建设和综合执法办公室的马晓丽老师还对《成都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进行了深入解读,让居民们对垃圾分类的相关规定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她结合具体案例强调了垃圾分类的法律责任,同时详细讲解了垃圾分类的实操规范,如碎玻璃需独立包装标注警示、过期药品定点回收等。
此次活动不仅展示了成都市垃圾分类工作的阶段性成果,更通过科技与人文的深度融合,为构建垃圾分类的新格局提供了创新样本。垃圾分类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小事”,也是关乎千家万户的“民生大事”。期待每一位市民都能成为垃圾分类的践行者、监督者和传播者,共同书写公园城市的新篇章。
供稿:平安建设和综合执法办
排版:陈曦
审核:王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