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近日,“中国老铁”——塞尔维亚,爆发了大规模抗议行动。

据媒体相关媒体报道,10多万人举着“下台谢罪”的旗帜,要求现任政府总理武切维奇辞职。

但实际参与人数可能达到32.5万人.

在抗议的巨大压力下,塞尔维亚总理武切维奇不得不宣布辞去职务。

这场政治风波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塞尔维亚透着一股“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气氛。

毕竟,抗议,人群聚集,这些熟悉的手法已经在乌克兰和中东上演过几次,结合塞尔维亚的历史,不难推测,事件背后隐藏着欧盟和美国想搞“颜色革命”的企图。


万人抗议

这场抗议的直接导火索发生在去年的11月1日。

当天,塞尔维亚第二大城市诺维萨德的火车站在一次意外中发生了严重事故——站台上的混凝土突然倒塌,15人当场死亡,另外2人重伤。

这起悲剧的发生不是无缘无故的,这座老火车站建成已经有数十年,早就因为年久失修而隐患重重,但因财政困难,塞尔维亚一直没有足够财力去维护基础设施,因而酿成惨剧。


(萨尔维亚火车站倒塌)

事故发生后,现场的惨状通过社交媒体迅速传播,有一些别有用心的境外势力趁机乱带塞尔维亚网络舆论的节奏,故意将民众的悲痛转化为对塞尔维亚政府的攻击。

在一些声音的推波助澜下,诺维萨德的市民自发走上街头,悼念遇难者并要求彻查事故原因。

而随着调查的深入,塞尔维亚的自由派媒体披露了一些令人震惊的细节:负责火车站维护的公司涉嫌贪污工程款,但相关官员对此视而不见。

这一丑闻迅速将抗议浪潮从诺威萨德推向塞尔维亚全国。

据《纽约时报》披露,11月10日,首都贝尔格莱德首次出现了数千人的抗议活动。


(贝尔格莱德)

抗议者手持标牌,上面写着“政府杀人”“我们要真相”的口号,要求塞尔维亚现任政府主要领导引咎辞职。

经过数月的酝酿,抗议活动在今年3月15日达到顶峰。

当天,10万名抗议者聚集在贝尔格莱德的街头,他们封锁了政府大楼周围的主要道路。

面对沸腾民意,塞尔维亚政府总理乌切维奇不得不在3月19日宣布辞职。

离开之前,乌切维奇向记者透露:

之所以选择辞职,是为了“平息抗议,保证国家稳定,为政府重组创造条件”。

然而,抗议者并未就此罢休,他们进一步将矛头指向总统武契奇,要求更深层次的政治变革。

此刻,抗议者终于图穷匕见,暴露出了自己真正的意图......


颜革

就在塞尔维亚继续动乱时,西方媒体却不断发声支持,甚至将在抗议中受伤事件,编造成“塞尔维亚政府为了镇压民众抗议,不惜使用昂贵的声波武器”的谣言。

面对指控,总统武契奇没有惊慌失措,在3月17日,武契奇在自己的社交平台上写道:

“亲爱的公民们,政府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好吧,他们(2014年基辅)独立广场就这样做了。你们还记得‘亚努科维奇带着狙击手向人民开枪‘的指控吗?“


(亚努科维奇)

之后,在面向全国观众的电视讲话中,武契奇再次公开表示:这场抗议并非单纯的国内矛盾,而是外部势力精心策划的“颜色革命”。

毕竟,西方国家就喜欢通过制造动荡,推翻不亲西方的政府,然后换上一个亲西方领导人,这并不罕见,11年的阿拉伯之春和14年的乌克兰橙色革命就造就了如今的叙利亚和乌克兰。

在电视讲话里,武契奇还拿出证据表示,部分抗议者获得了100到200欧元的报酬,而这笔钱与西方情报组织有关。

武契奇的讲话引发了众多国家对颜色革命的讨论。

这一方面,欧美国家可谓是臭名昭著。

在历史上,欧美一贯喜欢通过支持反对派、发起街头抗议和操控舆论的手段,来让目标国的政权更迭。

2004年乌克兰的“橙色革命”和2003年格鲁吉亚的“玫瑰革命”都是典型案例。

在乌克兰,美国和欧盟通过非政府组织向反对派提供了数百万美元的资金,最终推翻了亲俄政府。

但此后,乌克兰陷入了长期的经济衰退和分裂,为了生存,乌克兰的女人不得不出卖自己来换取生存保障


其现状何其悲惨!一位名叫娜佳的乌克兰妓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痛哭流涕道:

“我的外祖母是斯大林格勒上空的雄鹰,参加过抗击纳粹的伟大战争,而我是一名妓女,为了生存,不得不把她留给我的苏联英雄奖章贱卖!”

而在格鲁吉亚,西方支持的动乱同样颠覆了政权,却导致国家长期依赖外部援助,沦为西方对外进行大国博弈的棋子。

这一次,西方明显要推翻武契奇政府。


(塞尔维亚地图)

自从塞尔维亚拒绝完全放弃对科索沃的主权主张后,欧盟和美国便对其施加了持续的经济制裁和外交压力。

此次抗议为西方提供了一个绝佳机会,他们试图通过支持反对派,将塞尔维亚拉入北约和欧盟的轨道,从而削弱塞尔维亚和中俄两国之间的关系,夺取这一重要地缘战略点。

据俄国塔斯社权威披露,在2024年11月的抗议活动中,部分组织者得到了西方NGO组织的资助,这些组织多年来在塞尔维亚培训反对派领袖,提供抗议物资,甚至直接下场。

与此同时,在西方媒体的“助攻”下,塞尔维亚政府的负面报道铺天盖地,塞尔维亚政府的失误被刻意放大,成为了塞尔维亚反对派口中的“恶魔”。


国际博弈

实际上,由于塞尔维亚极其重要的地缘位置,从南斯拉夫共和国时期开始,这里就成为了全世界各大国博弈的战场。

所以这次的抗议事件持续过大,外部势力参与很明显。

事后各国态度无疑说明了这一点。

欧盟和美国在这次的塞尔维亚事件里保持一贯的强硬。

欧盟是老一套,即拿加入欧盟为诱饵,要求塞尔维亚在科索沃问题上让步。

而美国则是软硬兼施,通过经济援助和军事合作,试图拉拢塞尔维亚脱离中俄阵营。

他们支持抗议活动,认为这是推动塞尔维亚所谓“民主化”的机会。

至于中国和俄国作为塞尔维亚的老牌盟友,则一直强调尊重其主权和自主选择。


(塞尔维亚是老朋友)

综合以上这些要点来看,这场博弈的焦点在于塞尔维亚能否保持独立性。

塞尔维亚必须在加入西方势力范围和中俄希望维护巴尔干地区多极化格局的目标里坚持站稳自己的脚步。

毫无疑问,作为一个孱弱的小国,塞尔维亚不得不在大国之间寻找平衡,又要面对西方干预,又要倚靠中俄支持,其处境异常艰难。

此外,塞尔维亚之所以会爆发如此之大的抗议,这与塞尔维亚的政府的部分失职也是离不开的。

毕竟,“一个巴掌拍不响”,塞尔维亚政府在腐败、基础设施维护和经济建设上的确有失职的地方,诺维萨德火车站事故就暴露赛政府的严重缺陷。

而抗议者也正是抓柱了这一点,从最初的追责问题逐渐演变为对塞尔维亚整个政治体系的质疑,武契奇政府必须短时间内拿出切实的改革措施,否则民怨必将进一步加剧。

又要防止颜色革命,又要搞好内政外交,还要防止内部科索沃分裂的问题,这些问题对塞尔维亚武契奇政府的执政能力可谓是一个极大考验。

本期参考文献:

[1]黄凯越,谷名飞.地缘战略视角下美欧俄对西巴尔干地区的政策转型分析

[2]徐刚.抗议潮下,塞尔维亚政局将走向何方

[3]李涛,吕晓如.“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与塞尔维亚贸易合作研究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
400x320-vi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