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某品牌系列酱油被检出微量重金属镉事件,引发公众对“零添加”概念的关注。该品牌回应称镉元素源于原料且产品符合国家标准,但这一事件促使消费者思考,市场上宣称的“零添加”产品是否真的不含添加剂?


记者查询相关信息了解到,目前我国对“零添加”尚无统一定义,不同品牌对“零添加”的界定不同。部分品牌将“0添加”作为商标或营销概念,需结合配料表判断是否真正无添加。

面对琳琅满目的酱油产品,消费者该如何辨别、选择安全的酱油呢?

1.看瓶身标注:要吃“酿造酱油”,不要吃“配制酱油”

2021年6月29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加强酱油和食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的公告》提出,酱油和食醋生产企业不得再生产销售标示为“配制酱油”“配制食醋”的产品。

配制酱油以酿造酱油为主要成分,向其中加入酸水解植物蛋白浆,再加入少量食品添加剂配制而成。在制作过程中,配制酱油不仅将酿造酱油进一步稀释,降低营养价值,还存在氯丙醇超标的风险。

氯丙醇类化合物对人体的肝、肾、神经系统、血液循环系统皆有一定的毒性,还有一定的致突变和致癌作用。如果家里存放或使用的酱油正是“配制酱油”,建议就不要再继续食用了。

2.看国标分级

国标GB 18186-2000规定,根据氨基酸态氮含量不同,将酱油分为特级(≥0.80g/100ml)、一级(≥0.70%)、二级(≥0.55%)、三级(≥ 0.40%)。特级酱油的氨基酸态氮含量应≥0.8%,滋味也最鲜美。

摇晃酱油瓶身,泡沫小而均匀且不易散去的酱油好。优质的酱油摇动时,会起很多比较小、比较均匀的泡沫,且不易散去。这种泡沫的出现其实与氨基酸态氮有重要关系,当氨基酸态氮多的时候,酱油中的泡沫会呈现这种状态。

3.看含盐量

酱油含盐,为健康考虑,我们应当尽量选择钠含量更低的酱油。对特级酱油进行对比,选择钠含量更低的一种。有些酱油上有减盐、薄盐的字样,也可以优选。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酱油营养成分表中分量可能不同,在比较钠含量时应该先换算成相同的量。例如,某特级酱油营养成分表标注为“每10毫升中含量”,另一种特级酱油营养成分表标注为“每15毫升中含量”,在对比时就需要先换算。

4.看原料配置

酱油的发酵原料主要有大豆、豆粕、小麦以及麸皮。相比之下,使用大豆和豆粕对于酱油的品质影响不大;小麦当中的糖类物质更加丰富,所以在后期发酵过程中也会使得香气更加浓郁;麸皮成本较低,味道适中。

记者:李梦婷

制图:黄珈玥

编辑:叶芳芳

校对:耿洁玉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徐汇官方账号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