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这孩子留着只会拖累你。”

刘老太看着儿子怀中的婴儿,
皱着眉头说道。
刘福贵不顾母亲反对,
坚持抚养这个在雨夜捡到的婴儿,
被村民们视为愚蠢至极。

15年后,
当省城豪车开进村庄,
亿万富翁对刘福贵鞠躬时,
所有人都沉默了。



01

“这、这这是谁家的娃?”

28岁的庄稼汉刘福贵左右张望。

冒雨回家的途中,
他在灌木丛里看到一个被粗布裹着的小婴儿。

可荒郊野外哪有人影。

他二话不说,
立马脱下自己的外衣包住孩子,
护在怀里,
拔腿往家跑。

刘福贵家里只有他和五十多岁的老母亲刘老太相依为命。

今天老太太去隔壁村走亲戚还没回来。

刘福贵把孩子放在火炉边,
用手帕蘸着温水轻轻擦拭孩子的脸和身体。

又从柜子里翻出一条干净的旧毛巾把孩子包好,
孩子的嘴唇渐渐有了血色。

这一整晚,
刘福贵没合眼,
手忙脚乱的一会儿喂米汤,
一会儿换尿布,
生怕孩子有什么闪失。

第二天一早,
刘老太拎着一篮子鸡蛋回来了。

刚进门就看见儿子怀里抱着个婴儿,
问名情况,
顿时瞪大了眼睛。

她凑近看了看,
又叹了口气,
“你自己都还没个媳妇,
哪有本事养孩子?

我前几天刚托人打听的杨春花,
本来看中你勤快老实,
现在你捡个拖油瓶回来,
人家肯定不乐意嫁你了!”

02

刘福贵低着头不说话。

刘老太骂骂咧咧,
嘴上虽然不饶人,
手上却很麻利地烧水洗尿布,
一边忙活一边嘀咕:“这么小的娃,
没奶怎么养活?

村里张寡妇家的羊刚下崽,
我去讨点羊奶来。”

刘福贵心里暗暗松了口气。

他知道自己结婚主要是为了完成母亲的心愿,
如今既然救了个小生命,
又能当儿子养,
两全其美。

至于杨春花,
确实长得水灵,
他也有几分好感,
但他想:缘分由天,
她愿意嫁就嫁,
不愿意也是命里无缘。

刘福贵给这个孩子取名“小满”,
寓意生活从此充实。

他把自己攒了好几年的彩礼钱拿出一部分,
跑到镇上买了奶粉、尿布和婴儿衣服。

回村时,
碰到了几个村民,
都用异样的眼光看他。

很快刘福贵捡了一个娃,
的消息很快传遍了石湾村。

杨春花得知此事,
果然打了退堂鼓。

有一天,
刘福贵抱着小满去村口打酱油,
正好碰见杨春花和几个村里人在闲聊。

杨春花远远地看见他,
撇了撇嘴,
故意提高嗓门:

“你自己口吃说话都不清楚,
能教好孩子吗?

我可不想守着个结巴过一辈子,
还带个来路不明的孩子,
传出去我这脸往哪搁?”

周围的人哄堂大笑。

刘福贵抱着孩子,
低着头快步走开了。

接下来的日子,
村民们看到刘福贵带着小满在村里走动,
经常在背后嘲笑。

“瞧那刘福贵,
说句话跟打嗝似的,
‘爸、爸、爸爸’,
听着就烦人!

那孩子跟着他,
怕是要成哑巴了!”每当听到这些话,
刘老太就会火冒三丈地回怼:“你那闺女几个月换一个男人,
都不知道肚子里怀的是谁的种,

还好意思笑话我家福贵?

你们这些人啊,
就是见不得别人好!

我儿子就算口吃,
但他心好!

你们这些人心都黑透了,
早晚遭报应!”

刘福贵对村里的冷嘲热讽充耳不闻,

依然尽心尽力地照顾小满。

他连夜学会了用布条缝制简易的玩具,

白天干活时就把小满放在地头,

用自制的布老鼠逗他玩。

晚上,
他抱着小满在院子里看星星。

这一切,
刘老太都看在眼里。

渐渐地,
她被儿子的坚持和小满的乖巧打动了。

她再也没提过把小满送走的事,

反而主动宣称这是她刘家的孙子,
谁敢说三道四,
她跟谁急。

03

小满学说话时,
刘福贵不敢亲自教,
生怕孩子跟着他学了口吃。

刘老太便挑起了这个担子,
一口流利的乡音教小满说话。

“叫奶奶,
奶——奶——”刘老太指着自己,
一字一顿地教。

“奶奶!”小满瞪着圆溜溜的眼睛,
奶声奶气地喊道。

“哎哟,
真聪明!”刘老太高兴得合不拢嘴,

转身炫耀似的看了儿子一眼,

“叫爹,
爹——”

“爹!”小满朝着刘福贵伸出小手。

刘福贵鼻子一酸,
差点掉下泪来。

村里人惊讶地发现,
小满不仅没有随刘福贵口吃,

反而说话伶牙俐齿,
乡音纯正。

小满到了上学年龄,
刘福贵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拼命干活多挣钱。

白天种地、收庄稼,
晚上还接了个给镇上豆腐坊送豆子的活儿。

那时村里没通公路,
他每次得扛着一百多斤的豆子走七八里山路。

这一年,
村里来了支教老师周晓琴,

是从省城下来的大学生,
专门教孩子们标准普通话。

刘福贵特地去学校,
拜托周晓琴多关照小满。

“周老师,
我、我是小满的爹。
麻烦您多、多照顾他。

他爱学习,
就是、就是家里条件不好,
没法辅导他。”刘福贵站在教室门口,

帽子搓在手里,
局促不安。

周晓琴看着眼前这个壮实却总是低着头的男人,

点点头:

“刘大哥,
您放心,
我会特别关照小满的。
他很聪明,
跟您不用担心。”

果然,
在周晓琴的帮助下,
小满普通话说得越来越好,

成了班上最会讲故事的孩子。

每次学校有活动,
小满都是主持人。

刘福贵偷偷躲在人群后面,
看着台上落落大方的儿子,

心里比吃了蜜还甜。

周晓琴经常来刘家辅导小满功课,

久而久之,
她发现刘福贵虽然说话不利索,

但特别踏实肯干。
慢慢就越来越欣赏这个朴实的庄稼汉。

两年后的一个冬天,
周晓琴支教期满。

离开前一天晚上,
她来到刘家,
对刘福诚说:“刘大哥,
我想留下来。”

刘福贵一愣:

“周、周老师,
你、你不回省城了?”

“我想留在这里,
和你、还有小满一起生活。”

周晓琴直视着刘福贵的眼睛,

脸上泛起红晕。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