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地名人名虚构,请勿与现实关联
本文所用素材源于互联网,部分图片非真实图像,仅用于叙事呈现,请知悉

"老周,这次回来就别走了吧?"林大爷拄着拐杖站在村口,望着眼前这位略显憔悴的男人,"你爹天天念叨你,说你在县城里当大官了,连家都不要了。"

周志华抿了抿嘴唇,眼神复杂地望向远处那片熟悉又陌生的村庄,握紧了手中的行李袋...



01

青山村,一个坐落在赵县东南部的小山村。山不高,水不深,但四季分明,风景如画。

初夏的午后,一辆破旧的中巴车缓缓驶入村口。车门打开,一位身着简单衬衣和牛仔裤的中年男子提着一个布袋和一个行李箱走了下来。他个子不高,身材清瘦,眼角已有了些许皱纹,但一双眼睛却依然明亮有神。

周志华,今年四十二岁,青山村人。十年前,他的妻子因病去世,留下他和当时只有十岁的儿子周明。为了生计,他把儿子托付给姐姐,自己只身前往县城打工。命运的安排让他成为了赵县县委书记李志强的司机,一干就是八年。

"小华回来了!"村口的大榕树下,几位老人看到周志华,惊喜地喊道。

周志华放下行李,笑着走过去:"各位叔叔阿姨,好久不见了!"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妇人拉住他的手:"小华啊,听说你在县城给大官开车,日子过得不错吧?"

周志华微笑着点点头:"还行,这些年攒了点钱,儿子今年考上了大学,我就想着回来照顾爹妈了。"

"你回来得正是时候啊!"一位满脸皱纹的老人叹了口气,话说到一半又戛然而止,眼神闪烁。

周志华敏锐地察觉到了什么,但没有多问,只是说:"那我先回家看看爹妈,改天再来给各位叔叔阿姨请安。"

说完,他提起行李,朝着村子深处走去。

走在熟悉的乡间小路上,周志华的心情越来越复杂。十年前离开时,他满怀愧疚与无奈;十年后回来,他带着些许成就与期待。这些年,他虽然只是一名普通的司机,但因为工作认真负责,深得李书记的信任。

他每个月都会寄钱回家,供儿子读书,照顾父母生活。如今,儿子周明已经顺利考上了省城的重点大学,他终于可以喘口气,回家尽一份孝心了。

转过最后一个弯,周志华的老家应该就在眼前了。但是,映入眼帘的却是一个崭新的招牌:"青山村综合小超市"。

周志华愣住了。这不可能是自己家啊!他记得清清楚楚,自家老宅在村东头第三排第二户,院子里有一棵梨树。他环顾四周,地形没错,位置也没错,只是他的家不见了,变成了一个小超市。

超市门口,一位老人坐在木凳上,神情呆滞地望着远方。周志华仔细一看,竟是自己的父亲周国富!



"爹!"周志华放下行李,快步跑了过去。

老人转过头,看到周志华,眼中先是一片茫然,随后泪光闪烁:"小华,你回来了?"

周志华蹲下身,握住父亲的手:"爹,我回来了。这是怎么回事?咱们家怎么变成超市了?"

老人的眼神暗淡下来,嘴唇颤抖着:"那个王八蛋......"

话未说完,超市里走出一位五十来岁的中年男子,肚子微微凸起,眼睛小而锐利,一看就不是善茬。

"哟,这不是周志华吗?听说你在县城给大官开车,今天怎么有空回来了?"男子的语气带着明显的讥讽。

周志华认出了这个人,是村长王建国。十年前他离开时,王建国刚当上村长不久,那时候他还是一副老实巴交的样子,现在却判若两人。

"王村长,请问我家怎么变成超市了?我爹妈住在哪里?"周志华强压着怒气,礼貌地问道。

王建国摸了摸下巴上的胡茬:"依照村规民约,长期空置的房屋可由村委会统一调配使用。你家房子空了这么多年,村委会研究决定,把它改成村里的便民超市,怎么,有意见?"

周志华皱起眉头:"我从来没听说过这样的村规民约。再说了,我家房子虽然我不在,但我爹妈一直住在这里,怎么算空置?"

"你爹妈现在住在村西头的集体房里,条件比这里还好呢!"王建国不以为然地说。

"那我爹怎么在这里?"

"他啊,整天来这儿闹,说什么房子是他的,不让村里用。我看他是老糊涂了!"王建国冷笑道,"你要是不信,可以去村委会看看决议。这事是村里集体研究决定的,合法合规!"

周志华看了看父亲,又看了看王建国,知道一时半会儿说不清楚,便道:"好,那我先带我爹回去休息,改天再去村委会了解情况。"

王建国满不在乎地摆摆手:"随你便!不过我可提醒你,别以为你在县城有点关系就了不起。这青山村的事,还轮不到外人来管!"

周志华没有理会他的挑衅,扶起父亲,拿起行李,朝村西头走去。路上,他问父亲:"爹,妈呢?"

老人叹了口气:"你妈住在你三姑家,他受不了那个集体房,太小了,而且阴暗潮湿,住了就是病!"

周志华心中的怒火更盛,但他知道现在最重要的是安顿好父母,其他事情可以慢慢解决。

村西头的集体房是一排上世纪八十年代建的红砖房,本来是用来安置五保户的,现在竟然让他父母住在这里!房间不足十平米,阴暗潮湿,墙壁上还有明显的霉斑。周志华的心像被刀割一样疼。

"爹,您和妈先跟我去县城住吧,等我把事情理清楚了再说。"周志华提议道。

老人摇摇头:"我哪也不去!这是我们周家的地方,我就是死,也要死在自己家里!"

看着父亲倔强的样子,周志华知道无法说服他。他决定先去三姑家看看母亲,了解更多情况。

三姑家在村子的另一头。周志华一路打听,终于找到了地方。敲开门,迎接他的是一位矮小枯瘦的老妇人,正是他的三姑。

"小华回来了?快进来!你妈在里屋呢。"三姑热情地把周志华迎进门。

屋内,周志华的母亲张月华正坐在床边发呆。看到男儿回来,老人家激动得泪流满面:"小华,你可算回来了!"

母男俩抱头痛哭了一场。冷静下来后,周志华问起了家里的变故。

张月华哽咽着说:"你走后几年,家里还好好的。去年年底,村里突然说要建便民超市,看中了咱们家的位置。王建国带人来说要征用房子,你爹不同意,他们就说按村规民约,长期空置房屋可以调配使用。你爹据理力争,说房子一直有人住,不算空置,王建国就让村委会的人投票表决,全票通过征用咱们家的房子。"



"这也太霸道了!"周志华气愤地说,"我爹妈在房子里住了几十年,怎么能说是空置?"

"不只是这样,"张月华继续说,"你爹反对了几次,王建国就派人威胁他。有一次,你爹去村委会理论,被王建国的儿子王波打了一顿,现在还留着伤呢!"

"什么?我爹被打了!"周志华大惊失色,"为什么不报警?"

"报了,可派出所的人来了之后,王建国说是你爹先动的手,还拉了几个证人作证。最后不了了之。"

周志华咬了咬牙:"妈,您放心,我一定会讨回公道的!"

张月华拉住男儿的手:"小华,你别冲动。王建国这些年在村里势力很大,村委会的人都是他的亲信。他还和镇上的领导关系密切,不好惹啊!"

"妈,我不怕!"周志华坚定地说,"这次我回来,就是要照顾您和爹,给咱们家讨个公道!"

当晚,周志华住在三姑家。躺在床上,他辗转反侧,无法入睡。他万万没想到,十年后回到家乡,迎接他的竟是这样的变故。

第二天一早,周志华便前往村委会,想要查询所谓的"村规民约"和征用决议。村委会设在村中心的一栋两层小楼里,楼前挂着"青山村村民委员会"的牌子。

进入办公室,一位年轻男子正在整理文件。周志华上前询问:"你好,我想查询一下关于村规民约和征用房屋的决议。"

男子抬头看了他一眼:"你是谁啊?查这个干什么?"

"我是周国富的男儿周志华,我想了解一下我家房子被征用的过程。"

听到这个名字,男子的表情明显变得警惕:"哦,你就是周志华啊。这些档案资料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查的,得村长批准才行。"

正说着,王建国迈着方步走了进来。看到周志华,他撇了撇嘴:"这不是周志华吗?一大早就来村委会了?"



周志华礼貌地说:"王村长,我想查询一下关于征用我家房屋的决议和所谓的村规民约。"

王建国摸了摸肚子:"这些都是村委会的内部资料,不对外公开的。"

"可这直接关系到我家的权益,我有权知道啊!"周志华据理力争。

"你有什么权利?你这些年在哪里?青山村的事,是村民集体决定的,用不着你一个外人来指手画脚!"王建国的语气变得强硬起来。

"我怎么是外人?我是青山村人,我的户口至今还在这里!"

"行了行了,别在这儿闹了!"王建国不耐烦地挥手,"要是有意见,可以等下次村民大会上提,现在请你出去,不要影响我们工作!"

周志华还想说什么,但看到王建国不容置疑的表情,知道在这里争辩不会有结果,只好先行离开。

走出村委会,周志华决定先回父亲那里,看看他的伤势。路上,他遇到了小时候的邻居李大婶。

"小华啊,听说你回来了,有段时间了吧?"李大婶热情地打招呼。

周志华笑了笑:"大婶,我昨天才回来。"

"啊?那不对啊,前几天村里开会,王建国还说你回来过,同意把房子给村里用呢!"

周志华一愣:"什么?这不可能!我昨天才第一次回来,怎么可能同意?"

李大婶也疑惑了:"是啊,我当时还纳闷,你爹那么反对,你怎么会同意呢?看来王建国又在骗人!"

周志华心中冒出一个可怕的念头:难道王建国伪造了我的同意?如果是这样,这事就不只是霸道那么简单了,而是涉嫌违法!

回到父亲住的集体房,周志华仔细查看了父亲的伤势。虽然伤已经好了大半,但右臂上还有明显的淤青,看样子当时伤得不轻。



"爹,您告诉我,到底是怎么回事?"周志华轻声问道。

老人叹了口气,缓缓道来:"去年年底,王建国带着几个人来家里,说要征用咱们的房子建便民超市。我说不同意,他们就搬出什么村规民约,说长期空置的房屋可以村集体调配。我说房子一直有人住,不是空置,他们就说你常年不在,按规定算空置。"

"后来呢?"

"我多次去村委会反映,但没人理我。今年三月,王建国带人强行进入房子,把我们的东西扔出来,我去阻拦,就和他儿子王波起了冲突。他那儿子仗着年轻力壮,把我打了一顿。"

"您报警了?"

"报了,但派出所来人调查,王建国找了几个人作证说是我先动手的,还说我年纪大了,精神有问题。最后不了了之。"

周志华的眼睛湿润了:"爹,您受苦了!我一定会讨回公道的!"

老人摇摇头:"算了吧,男儿。王建国在村里都快成土皇帝了,谁敢得罪他?你就别管这事了,免得给自己惹麻烦。"

"爹,您放心,我不会冲动的。但是,这房子是咱们家的,这个道理谁都明白!"周志华坚定地说。

接下来的几天,周志华走访了村里的几位老人,试图了解更多情况。他发现,不只是他家的房子,近两年来,村里还有几户人家的宅基地和农田也被以各种理由征用了,变成了所谓的"集体项目"。而这些项目的经营权,大多掌握在王建国的亲信手中。

更令人愤怒的是,这些被征用的家庭,不是老人独居,就是年轻人外出务工的家庭,共同点是缺乏强有力的对抗者。王建国利用职权,有选择性地欺负这些弱势群体。

一天傍晚,周志华在村头的小卖部买东西,遇到了村里的老会计张德福。张德福已经七十多岁了,在村委会工作了大半辈子,两年前退休。

"小华回来了?听说你在县城给大官开车,不错啊!"张德福笑呵呵地说。

周志华点点头:"张爷爷,您身体还好吧?"

"老毛病了,不碍事。"张德福咳嗽了两声,"听说你家的事了,唉,这王建国太不像话了!"

周志华见四下无人,低声问道:"张爷爷,您知道村里有什么村规民约,说长期空置房屋可以征用吗?"



张德福摇摇头:"没有的事!我在村委会干了几十年,从来没听说过这种规定。王建国这是胡编乱造!"

"那征用我家房子的决议呢?"

"这个我不清楚,我退休了,现在的账目和决议我接触不到。不过我听说,最近两年村里的账目很混乱,上级检查都是突击整理的。"

这个信息让周志华眼前一亮:如果村里的账目有问题,那或许就是突破口!

告别张爷爷后,周志华又打听到,王建国的儿子王波最近开了一家建筑公司,承接了村里的几个工程,而且价格远高于市场价。但由于这些都是村内工程,没有公开招标,因此没人过问。

随着调查的深入,周志华发现王建国在村里的问题绝不只是霸占他家房子那么简单,而是形成了一个盘根错节的利益网络。村委会的主要成员都是他的亲信,村里的重要项目都被他的家族控制,就连村集体的收入也大部分流入了他们的腰包。

周志华决定,是时候采取行动了。

02

周志华首先尝试通过正规渠道解决问题。他先去了镇政府信访办,详细反映了家里房子被强占的事情。信访办的工作人员记录了他的反映,但也只是敷衍了事,表示会"研究处理"。

随后,他又去了赵县信访局,希望能得到县级部门的支持。信访局的态度比镇里好一些,但也只是说会派人调查,具体何时见效却说不准。

一周过去了,杳无音信。周志华明白,仅靠上访很难解决问题。他决定更进一步,收集证据,直接揭露王建国的不法行为。

他开始有计划地走访村民,特别是那些同样被侵害权益的家庭。刚开始,大多数村民都不愿多说,害怕惹祸上身。但周志华耐心细致地工作,逐渐赢得了一些人的信任。

村民刘大爷的儿子在外地工作,家里只有老两口和一个上学的孙子。去年,他家承包的一块良田被村委会以"调整土地结构"为由收回,改建成了"农家乐"。补偿款只有市场价的一半,而且至今只给了一部分。

村民王大娘的丈夫早年去世,儿子在省城工作很少回来。他家的宅基地被划入了"村庄改造范围",被迫"自愿"搬迁。但承诺的安置房迟迟不见踪影,老人只能寄居在亲戚家。

类似的案例不胜枚举。周志华细心地记录下每一个案例,并尽可能收集相关证据。他还从退休的村干部那里了解到,村里近年来获得的各种扶持资金去向不明,账目混乱。

面对周志华的调查,王建国开始感到不安。一天晚上,当周志华正在村口的小卖部和几位村民聊天时,王建国带着儿子王波和几个壮汉走了过来。

"周志华,听说你最近在村里打听很多事啊?"王建国阴沉着脸问道。

周志华镇定地回答:"是啊,我想了解一下我家房子被征用的过程。怎么,不可以吗?"

"你可以了解,但不要到处散布谣言,挑拨村民情绪!"王建国警告道,"青山村这些年发展得好好的,不需要你来搞乱!"

周志华冷笑一声:"王村长,我只是在了解事实真相。如果您问心无愧,为什么害怕我调查呢?"

王波上前一步,指着周志华的鼻子:"你什么意思?是不是说我爹有问题?"



周志华没有退缩:"我没这么说,但如果鞋合脚,你自己穿上了,那就不关我的事了。"

"你..."王波举起拳头就要打人,被王建国拦住了。

王建国冷冷地说:"周志华,我最后警告你一次,不要多管闲事!否则别怪我对你不客气!"

说完,他带着人扬长而去。

第二天,周志华的父亲周国富突然病倒了。老人本就有高血压和心脏病,加上近期的精神压力,终于撑不住了。周志华连忙将父亲送往县医院治疗。

医生检查后说,老人是因为情绪激动导致血压升高,加上心脏功能减弱,需要住院观察几天。

看着病床上憔悴的父亲,周志华心如刀绞。他握着父亲的手,哽咽着说:"爹,您放心养病,家里的事有我呢!"

老人虚弱地点点头:"小华啊,你别跟王建国硬来。那人不是好惹的..."

"爹,您放心,我有分寸。"周志华安慰道。

安顿好父亲后,周志华回到村里,继续他的调查。这一次,他决定直接面对王建国。

第二天上午,村委会召开例行会议。周志华提前到场,坐在会议室的一角。看到他,参会的村干部都露出惊讶的表情。

王建国皱眉道:"周志华,这是村委会内部会议,你来干什么?"

周志华平静地说:"我是村民,有权利了解村里的事务。今天我是来听听,村委会是怎么决定征用我家房屋的。"

"这...这是之前决定的事,今天不讨论这个议题。"王建国有些慌乱。

"那好,我想看看会议记录和表决结果。"周志华寸步不让。

王建国的脸色变得难看起来:"会议记录不对外公开!"

"为什么不公开?村民有权知道村集体的决策过程。"周志华提高了声音,"还是说,根本就没有什么会议记录和表决结果?"

会议室里一片寂静,村干部们面面相觑,不知如何是好。

"好啊,周志华!"王建国拍案而起,"你是存心来找茬的是吧?信不信我让你在青山村呆不下去!"



周志华不卑不亢:"王村长,我只是行使村民的知情权。如果这都不行,那么我只能怀疑,村委会的决策是否合法合规了。"

就在双方争执不下时,一位上了年纪的村委委员突然说话了:"小华说得有道理。村民有权了解村集体的决策。王村长,要不我们就把记录拿出来看看?"

王建国没想到自己人也不站在自己这边,气得脸色铁青:"张老头,你糊涂了?村委会的内部资料,怎么能随便给外人看?"

"小华不是外人,他是青山村人。"张委员坚持道。

其他委员见状,也有人开始附和。会议室的气氛变得微妙起来。

王建国见势不妙,突然宣布:"今天的会议到此结束!有事改天再议!"

说完,他拂袖而去,留下一屋子的人惊愕不已。

这次会议虽然不欢而散,但周志华却看到了希望:村委会内部也并非铁板一块,有人对王建国的做法有不满。

接下来的日子,周志华继续在村里调查取证。他找到了当年参与"表决"的几位村民代表,他们证实,所谓的表决其实就是王建国宣读了一个决定,然后让大家举手表决,那些不同意的人会被单独"谈话",被"说服"改变意见。

更让周志华震惊的是,他从张委员那里得知,村集体这几年获得的扶贫资金和项目资金有相当一部分被挪用了,账目上做了手脚。这些钱有的进了王建国自己的腰包,有的被用于他儿子的建筑公司。

"小华啊,我老了,不敢得罪人,但看到你这么坚持,我也不能再装聋作哑了。"张委员叹息道,"这些年,王建国把青山村当成了自家的私产,很多村民都敢怒不敢言。我手上有一些证据,都是这些年偷偷记下来的,你可以看看。"

张委员递给周志华一个笔记本,里面详细记录了这几年村里的重大决策和资金流向,与官方账目有很大出入。

周志华郑重地接过笔记本:"张叔,谢谢您的信任。我一定会把这些事情查清楚,给大家一个交代!"

王建国感到了压力,决定釜底抽薪。他放出风声,说要召开村民大会,重新选举村委会成员。

一时间,村里议论纷纷。有人说王建国这是缓兵之计,有人说这是民主的表现。而周志华则看得更透:这是王建国想通过"民主"的方式巩固自己的统治,同时打击异己。

果然,村民大会的召开条件极为苛刻:必须是户主本人参加,不能委托他人;会议时间定在工作日上午,这导致很多在外务工的村民无法参加;而投票规则更是有利于现任村委会:必须获得参会人数三分之二的反对票,才能废除现任村委会的职务。

周志华明白,如果按照这些规则开会,王建国肯定会继续当选。他必须做些什么来改变局面。

就在村民大会召开前一天,周志华得到消息,镇上要来人参加明天的会议,监督选举过程。这是个难得的机会!

第二天上午,村民大会如期召开。村委会的会议室里挤满了人,镇上派来了两位干部,一位是副镇长刘明,一位是党委委员张强。



王建国满脸笑容地迎接镇上的领导,态度谦恭,完全没有了平时的傲慢。

"各位村民代表,今天我们召开村民大会,主要是总结过去一年的工作,并规划下一步的发展。同时,应部分村民的要求,我们也将讨论村委会的人事调整问题。"王建国开场白说得冠冕堂皇。

接下来,王建国开始汇报工作,把青山村描绘得如同人间天堂:集体经济蓬勃发展,村民收入大幅增长,基础设施全面改善...仿佛这是一个模范村。

镇领导们不时点头,对王建国的汇报表示肯定。

当王建国说到"我们还建立了村里的便民超市,解决了村民的日常购物需求"时,周志华再也忍不住了,他站起来大声说:"王村长,这个便民超市是怎么来的,你为什么不说清楚?"

会场一下子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周志华身上。

王建国脸色一沉:"周志华,请不要打断会议!有什么问题,等会议结束后再提!"

"不,现在就要说清楚!"周志华坚持道,"这个便民超市就是强占了我家的房子建成的!我父亲为此被打伤,我母亲被迫寄人篱下!这就是你所谓的为民服务?"

会场开始骚动,村民们小声议论。

副镇长刘明皱眉道:"这位同志,有什么问题可以理性反映,不要情绪激动。"

周志华深吸一口气:"刘镇长,我叫周志华,是青山村人。我要在这里举报,村长王建国利用职权,侵占我家房产,殴打我父亲,贪污村集体资金,欺压村民!我有证据!"

"证据?什么证据?你别造谣!"王建国厉声喝道。

"我这里有村民的证词,有张委员记录的账目,还有..."周志华刚说到这,突然被王波打断。

"你少在这胡说八道!"王波指着周志华的鼻子骂道,"你有什么证据?我爹当了这么多年村长,为村里做了多少事,还轮得到你一个外人来指手画脚?"

"我不是外人,我是青山村人!"周志华坚定地说,"村长是为村民服务的,不是为了牟取私利的!"

眼看场面要失控,副镇长刘明连忙打圆场:"好了好了,大家冷静一下。这位周同志反映的问题,我们会认真调查的。现在,我们继续按议程进行..."

"刘镇长,"周志华再次打断,"王建国和他儿子王波涉嫌贪污、挪用公款、强占他人房产、寻衅滋事等多项违法行为。如果镇上不重视,我将直接向县纪委举报!"

"你敢!"王建国拍案而起,彻底失去了冷静,"你算什么东西,也敢威胁我?告诉你,别说县纪委,就是市里来人,也奈何不了我!青山村是我说了算,谁来都没用!"



会场一片哗然。王建国的这番话,彻底暴露了他的嚣张本性。

就在这时,会场后门突然打开,一位西装革履的中年男子走了进来。

"谁说谁来都没用?"男子的声音不大,但却掷地有声。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