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阿尔汉格尔斯克"号核潜艇的船员会见上,俄罗斯总统普京说了一番意味深长的话。他表示,俄罗斯愿意在和平解决乌克兰问题上与欧洲合作,"但他们的行为前后很矛盾,总是想耍我们。不过没关系,我们已经习惯了。我希望我们不会再因为过度信任所谓的'伙伴'而犯错。"



这番话听着像是随口一说,但背后却有着深深的无奈和愤怒。说白了,普京是在警告欧洲:你们骗我们骗得太多了,这次我们不会再上当了。

为什么普京会这么说?因为在过去三十多年里,西方确实没少骗俄罗斯。最著名的就是北约东扩。1990年,美国国务卿贝克向戈尔巴乔夫承诺:"北约不会向东扩张,哪怕一英寸"。结果呢?北约不仅东扩了,还扩了整整五次,把俄罗斯的"缓冲带"蚕食得差不多了。



再说说《明斯克协议》。这本来是解决顿巴斯问题的关键协议。但前德国总理默克尔和前法国总统奥朗德后来都承认,签这个协议就是为了拖延时间,好让乌克兰有时间武装自己。对此,普京表示:"西方前领导人们现在公开承认,他们需要明斯克协议只是为了重新武装乌克兰政权,准备对我们发动军事行动。"

不仅如此,在2022年的俄乌冲突爆发初期,俄乌在伊斯坦布尔进行了和平谈判。当时双方都觉得有希望达成协议,但英国前首相约翰逊突然跑来基辅,劝泽连斯基继续打下去。普京说:"众所周知,西方的操纵者们...说服乌克兰领导层继续武装抵抗到底,实际上是要打到最后一个乌克兰人,目的是要给俄罗斯造成战略性失败。"



事实上,俄乌冲突爆发后,普京曾在多个场合公开表示,自己和俄罗斯在与西方的交往中多次被欺骗。

比如,在2022年2月24日俄乌冲突爆发后,普京在一次全国讲话中提到,他曾希望通过外交手段解决与乌克兰及西方的分歧,尤其是关于北约东扩和乌克兰中立地位的问题,但他认为西方国家违背了承诺,特别是在北约扩张问题上。他多次提到,西方在冷战结束后曾向苏联及俄罗斯保证北约不会东扩,但此后北约接连吸纳东欧国家,甚至将触角伸向乌克兰,这被他视为一种背信弃义。

此外,在2023年12月14日的年度记者会上,普京坦承自己曾“误判”西方,认为自己一度过于天真,过于相信西方的诚意。他提到,俄罗斯曾试图与西方建立合作关系,甚至在“特别军事行动”之前,希望通过明斯克协议等外交努力维护俄罗斯的安全利益,但西方的反应却是制裁和支持乌克兰对抗俄罗斯。他将此描述为西方“总是欺骗那些相信他们的人”,并表示这是他从与西方打交道中学到的“血的教训”。



可以说,这一系列的经历让普京得出了一个结论:欧洲根本不可信。有意思的是,普京这次特别强调的是欧洲国家的不可信,并没有把美国也划进去。相反,他对特朗普政府还持有"谨慎乐观"的态度,认为特朗普在"真诚地"努力寻求外交解决冲突。

为什么普京会对美欧采取不同态度?因为在他看来,现在的欧洲领导人比起解决问题,更热衷于军事对抗。就在上周,英国首相斯塔默还呼吁欧洲国家制定一个计划,说是要在俄乌达成和平协议后"遏制俄罗斯"。这种态度让普京更确信:欧洲不是真心想和平。

与此同时,普京还特别提到了俄罗斯愿意与哪些国家合作。他说除了美国,还有中国、印度、巴西、南非,所有金砖国家成员,还有朝鲜。换句话说,俄罗斯现在更看重那些没有欺骗过自己的国家。



回顾历史,每次俄罗斯相信西方的承诺,最后都吃了亏。北约东扩如此,明斯克协议如此,伊斯坦布尔谈判也是如此。这次在处理乌克兰问题上,普京明确表示"不会再上当",这不是在耍脾气,而是吸取了血的教训。

普京的这番话,其实是在告诉世界:俄罗斯不会再轻易相信空口白话了,要谈可以,但必须有实实在在的保障。这种态度可能会让谈判变得更困难,但对俄罗斯来说,这总比再次被欺骗要好。毕竟,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更何况是被咬了这么多次。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