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地名人名虚构,请勿与现实关联
本文所用素材源于互联网,部分图片非真实图像,仅用于叙事呈现,请知悉
"她总是背对着窗户写东西,当我问她在写什么时,她只是笑着摇摇头,把本子合上,说:'只是记录生活而已。'那时的我哪里会想到,眼前这个每天为工友们做饭的女人,竟有着让我完全想不到的身份。"
01
2018年春天,杭州城东的一处建筑工地上,工人们正在紧张地忙碌着。钢筋铿锵作响,混凝土搅拌机轰鸣不断,扬尘在阳光下闪烁着金色的光芒。
"老陈,今天得加把劲,这批木料必须在傍晚前全部处理完。"李铮拍了拍身边工友的肩膀,擦去额头上的汗水。他今年34岁,刚被提拔为木工组长,这对于一个只有初中文化的农民工来说,是一份难得的荣誉。
"组长,你看那边,新来的几个女工到了。"老陈用下巴指了指不远处。
李铮顺着他的目光望去,几个女工正提着行李走进工地。在建筑工地上,女工通常负责一些力气活少的工作,比如做饭打扫或者整理材料。其中一个女人引起了他的注意,她个子不高,身材单薄,戴着一顶棒球帽,穿着朴素的工装,背着一个看起来有些旧的双肩包。与其他女工不同,她没有跟人攀谈,独自站在一旁,安静得像是融入了背景。
"听说是老王从河南带过来的,说是做饭的。"老陈又补充道。
李铮点点头,没有多说什么,继续投入到手头的工作中。作为一个丧偶多年的男人,他早已习惯了独自一人的生活。妻子在生下儿子不久后因病去世,留下他一个人带着年幼的儿子和年迈的父母。为了养家,他只能将儿子交给父母照顾,自己常年在外打工。每当夜深人静,想起家中的小宝贝,他都会暗自垂泪,但天亮后,他又会戴上坚强的面具,继续为生活奔波。
工地食堂里,赵敏正在忙碌地准备晚餐。她的动作麻利而精准,一看就知道是个做惯了饭的人。尽管工地条件简陋,但她还是尽可能地让饭菜可口一些。
"新来的,手艺不错嘛!"几个工人端着碗,满意地点头。
赵敏只是淡淡地笑了笑,没有多说什么。她看起来很是沉默,很少与人交流,这与工地上大多数热情直率的女工形成了鲜明对比。
"哎,小赵,你是哪里人啊?"有人好奇地问道。
"河南信阳。"赵敏简短地回答,然后继续忙自己的事情。
就这样,赵敏迅速融入了工地的生活,却又始终保持着一定的距离。她总是准时出现在食堂,认真地做好每一餐,然后安静地离开,回到女工宿舍。没有人知道她在空闲时间做什么,也没有人见过她与外界有太多联系。
李铮每天都会去食堂吃饭,但除了简单的"谢谢"或"饭菜不错"外,很少与赵敏有更多交流。他注意到,这个女人与其他人不同,她的眼神总是飘向远方,仿佛在思考着什么深远的事情。
一天傍晚,工人们已经陆续离开食堂,只剩下赵敏在收拾碗筷。李铮走进来,手里拿着一份图纸。
"还没吃饭吗?"赵敏看见他,不经意地问道。
"刚才忙着核对材料,没顾上。"李铮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赵敏没说什么,转身从灶台上盛了一碗热腾腾的饭菜,放在他面前:"趁热吃吧。"
李铮低头一看,碗里不仅有米饭和炒菜,还有一个荷包蛋,色泽金黄,看起来很是诱人。这在工地食堂是很少见的"待遇"。
"这..."
"吃吧,我看你今天忙了一天,多吃点。"赵敏简单地解释道,然后继续收拾碗筷。
李铮感到一丝暖意涌上心头。他已经很久没有体会过被人关心的感觉了。吃完饭,他主动帮赵敏收拾食堂,两人就这样在沉默中完成了工作。
"谢谢你的饭菜,很久没吃过这么好吃的荷包蛋了。"临走前,李铮真诚地说道。
赵敏微微一笑:"不客气,你是组长,工作辛苦。"
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对话,拉近了两人的距离。从那天起,李铮开始注意到食堂一角总有一份特别的饭菜,那是赵敏专门为他准备的。而他则会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关照赵敏的工作,比如帮她搬运重物,或者在下雨天为食堂修缮房顶。
工地上的人开玩笑地称他们为"工地夫妻",但两人都没有对此做出回应。李铮知道,在这个漂泊不定的建筑工人世界里,感情是一种奢侈品。他有家庭,有责任,不能轻易许下承诺;而赵敏的过去是一片空白,他不知道她是否也有着无法对人言说的故事。
02
一天深夜,一场暴雨突袭杭州。工地上的临时宿舍经不起风雨考验,很快出现了漏水的情况。女工宿舍情况尤为严重,雨水从屋顶的裂缝中渗入,打湿了床铺。
"大家别慌,先把东西搬到干燥的地方!"李铮带着几个工友火速赶到现场,协助女工们转移物品。
混乱中,赵敏突然发现自己的背包不见了。那个看似普通的双肩包对她而言却异常重要。
"我的包!"她焦急地喊道,声音中透露出平日少有的慌乱。
李铮注意到了她的异常:"在哪?我去找!"
"床底下!"赵敏指着已经被雨水浸泡的床铺。
李铮二话不说,冲进已经积水的房间。水已经漫到了脚踝,床铺几乎完全浸在水中。他趴下身子,伸手到床底摸索,终于摸到了那个湿漉漉的背包。
"找到了!"他高兴地喊道,正要起身,却没注意头顶的灯罩已经松动,摇摇欲坠。
"小心!"赵敏急忙冲上来,一把将李铮推开。
"啪"的一声,灯罩掉了下来,正好砸在赵敏的肩膀上。幸好灯罩不是很重,没有造成严重伤害,但还是在她肩膀上留下了一道伤痕。
"你没事吧?"李铮顾不上自己被淋得湿透的衣服,连忙查看赵敏的伤势。
"没事,轻微擦伤而已。"赵敏摇摇头,却紧紧抱着那个被救出的背包,仿佛那里面装着她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
李铮递给她一条干毛巾:"先擦擦吧,女工宿舍现在不能住了,你们今晚可以暂时住在办公室里。"
赵敏点点头,用毛巾轻轻擦拭着背包。李铮注意到她的动作十分小心,生怕里面的东西受损。
"包里是什么啊,这么重要?"李铮忍不住问道。
赵敏犹豫了一下,低声道:"一些笔记和书,对我很重要。"
李铮没有再追问,但他对这个神秘的女人更加好奇了。在建筑工地上,很少有人会带着书和笔记四处奔波。
那晚之后,赵敏似乎对李铮放下了一些戒备。虽然仍然沉默寡言,但偶尔会主动和他聊几句,大多是关于工作或者生活上的琐事。
杭州的工程逐渐接近尾声,包工头通知大家下一站是南京的一个商业中心项目。工人们开始收拾行囊,准备转战下一个城市。
"你会跟着去南京吗?"一天,李铮在食堂问赵敏。
赵敏正在擦拭餐桌,闻言停下手中的动作:"会的,反正我也没有固定的去处。"
李铮点点头,心中莫名有些欣喜:"那我们又可以一起工作了。"
赵敏抬头看了他一眼,嘴角露出一丝几不可见的笑意:"嗯。"
就这样,他们从杭州到南京,又从南京到武汉,再从武汉到长沙...两人跟随着建筑工地的转移,走过了大半个中国。每到一个新的城市,他们都会像初到杭州时那样,保持着若即若离的距离,却又在彼此需要时伸出援手。
在武汉工作期间,李铮不小心被钢筋划伤了手臂,伤口很深,需要缝针。当他独自一人坐在医院的走廊上等待处理时,赵敏突然出现在他面前,气喘吁吁,显然是一路跑来的。
"你怎么知道我在这?"李铮惊讶地问。
"老王说你受伤了,我就猜你会来这家医院,这是离工地最近的。"赵敏平复着呼吸,拿出随身带的毛巾,轻轻擦去李铮额头上的汗水。
"没什么大碍,缝几针就行了。"李铮试图表现得轻松一点。
赵敏没有说话,只是坐在他身边,陪他等待医生叫号。当护士喊到李铮的名字时,赵敏跟着一起进了诊室,全程陪在他身边。看着医生为李铮缝合伤口,她的手紧紧握成拳头,指甲几乎掐进肉里,但脸上仍保持着平静。
"好了,注意伤口不要沾水,一周后来拆线。"医生交代道。
离开医院,赵敏坚持要送李铮回宿舍。路上,两人都没怎么说话,但李铮能感觉到一种无声的默契在彼此之间流动。
"谢谢你今天陪我。"回到宿舍门口,李铮诚恳地说。
赵敏摇摇头:"应该的。你...好好休息。"说完,她转身离开,背影在夕阳下显得有些单薄。
李铮望着她的背影,心中涌起一股前所未有的感觉。他意识到,这个看似平凡的女人,已经悄然走进了他的世界,成为了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赵敏每天都会为李铮准备特别的饭菜,帮助他换药,甚至代替他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李铮深受感动,却又不知道该如何表达自己的心意。在工地这样的环境中,情感的表达往往被粗粝的外表所掩盖,但内心的温度却是真实存在的。
一个平常的夜晚,李铮在工棚外的空地上乘凉,意外地看到赵敏正坐在一盏微弱的灯光下写着什么。她神情专注,笔尖在纸上飞快地移动,仿佛有无数的思绪需要倾泻而出。
李铮犹豫了一下,走了过去:"这么晚了还不休息?"
赵敏明显吓了一跳,迅速合上笔记本:"李组长,是你啊。"
"在写什么呢,这么投入?"李铮好奇地问。
"就是...记录一些生活中的事情。"赵敏含糊地回答,小心翼翼地将笔记本放进随身的背包里。
李铮没有追问,他尊重赵敏的隐私:"写日记是个好习惯,可以记录下生活的点点滴滴。"
赵敏点点头,没有多说什么。月光下,她的脸庞显得格外柔和,眼睛里闪烁着李铮看不懂的光芒。
"你有家人吗?"李铮突然问道,这是他第一次主动询问赵敏的私事。
赵敏的身体明显僵了一下,然后轻声回答:"没有了,都不在了。"
简单的一句话,却饱含着无尽的悲伤。李铮心中一痛,想起自己失去妻子的痛苦,便能想象她的感受。
"对不起,我不该问这些。"李铮有些自责。
"没关系,都过去了。"赵敏淡淡地说,脸上看不出太多情绪,但眼神中的哀伤却无法掩饰。
两人静静地坐在月光下,各怀心事。李铮想告诉她关于自己的家庭,关于他那可爱的儿子和年迈的父母,但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他不确定这样的分享是否合适,毕竟他们之间没有明确的关系定义。
"时间不早了,我该回去了。"赵敏站起身,准备离开。
"我送你。"李铮也跟着站起来。
"不用了,女工宿舍就在那边,很近的。"赵敏婉拒道。
李铮点点头,看着她的背影消失在夜色中,心中有种说不出的滋味。他意识到,尽管他们朝夕相处,却仿佛隔着一层看不见的屏障,有些话永远无法说出口,有些距离永远无法跨越。
03
时间如流水,转眼间,李铮和赵敏已经一起跟随工地辗转了近三年。这期间,他们之间的关系变得微妙而复杂。没有山盟海誓,没有情感表白,却在彼此的生活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工友们早已习惯了看到他们形影不离的画面,"工地夫妻"的称号在工人群体中越发响亮。
2021年春天,他们来到了成都的一个大型住宅项目工地。这是一个为期一年的长期工程,意味着他们可以在一个地方稳定下来一段时间。
"这次的工地条件不错,至少有像样的宿舍了。"李铮满意地看着新分配的工人宿舍,虽然简陋,但比起以往的工棚要好得多。
赵敏点点头:"是啊,终于有个像样的厨房了,可以做一些复杂一点的菜。"
李铮笑了:"那我可有口福了。"
赵敏抿嘴一笑,眼中闪过一丝李铮熟悉的温柔。这些年来,她逐渐变得开朗了一些,至少在面对李铮时不再那么拘谨。但她仍然很少提及自己的过去,也从不与工地以外的人联系。每到一个新的城市,她只会在工作之余独自出去一段时间,回来时总是带着一些书或者笔记本。
工地开工不久,一个意外的事件打破了平静。一天午饭时间,几个工人围在一起议论着什么,看起来很是兴奋。
"老李,你知道吗?赵敏可能是个作家!"老陈神秘兮兮地对李铮说道。
"作家?别开玩笑了。"李铮不以为然。
"真的!我昨天在书店看到一本新出的书,作者叫'雪夜',写的全是我们建筑工人的故事!描写得太真实了,就像亲身经历过一样。"老陈激动地说,"最关键的是,书的封底有作者简介,说她曾在多个城市的建筑工地工作过,时间和地点都跟我们一致!"
李铮心中一动:"这不能说明什么吧?可能只是巧合。"
"我买了那本书,你自己看看。"老陈从包里拿出一本崭新的书,递给李铮。
李铮接过书,封面简洁大方,书名是《钢筋之间》,作者署名"雪夜"。他随手翻开几页,内容确实是描写建筑工人的生活,语言朴实却深刻,每一个细节都令人感同身受。
"感觉怎么样?像不像我们的生活?"老陈追问道。
李铮不得不承认,书中描述的场景和人物确实与他们的工地生活极为相似。但这并不能证明赵敏就是"雪夜",毕竟建筑工地的生活大同小异。
"别胡思乱想了,赵敏整天忙着做饭和干活,哪有时间写书?"李铮将书还给老陈,试图结束这个话题。
老陈却不依不饶:"那你解释一下,为什么赵敏总是在晚上写东西?为什么她的背包里总是装着笔记本?为什么她每到一个新城市都要独自出去一段时间?"
这些问题恰好触碰到了李铮心中的疑惑。这些年来,他确实注意到赵敏有记笔记的习惯,也知道她偶尔会独自外出,但他从未将这些与作家联系起来。
"她可能只是喜欢写日记而已。"李铮坚持道,但心中已经起了波澜。
当天晚上,李铮借口想看书,向老陈借来了那本《钢筋之间》。回到宿舍,他仔细阅读起来。书中讲述了一群建筑工人的故事,他们来自不同的地方,带着各自的梦想和伤痛,在钢筋水泥的森林中求生存。故事情节生动真实,字里行间透露出对建筑工人的深切理解和同情。
读到一半,李铮突然停下来。书中有一个情节描述了一位木工组长在暴雨夜冒险救出女工的背包,结果被掉落的灯罩伤到了肩膀。这个情节与他和赵敏在杭州工作的经历几乎一模一样,只是角色对调了。
"难道赵敏真的是'雪夜'?"李铮开始认真思考这个可能性。如果是真的,那么赵敏为什么要隐瞒自己的身份?她为什么要来建筑工地工作?一连串的问题涌上心头,让他辗转难眠。
第二天,李铮特意观察赵敏的一举一动,希望找到能证实或否定这个猜测的线索。赵敏依旧如常,忙碌于食堂的工作,偶尔与工友们交谈,脸上挂着淡淡的笑容。
傍晚时分,李铮看到赵敏独自一人离开工地,背着那个熟悉的双肩包。他犹豫了一下,决定跟上去看看。这是他第一次这样做,心中既愧疚又好奇。
赵敏走得不快,似乎很享受这段独处的时光。她先是去了一家书店,在里面停留了约莫半小时,然后又去了附近的一家咖啡馆。通过咖啡馆的玻璃窗,李铮看到她坐在角落里,拿出笔记本认真地写着什么,偶尔抬头望向窗外,陷入沉思。
"她到底在写什么?"李铮喃喃自语。他没有继续跟踪,而是转身离开,内心充满了复杂的情绪。
几天后,一个突发事件给了李铮一个意外的发现机会。那天,赵敏突发高烧,被紧急送往医院。医生诊断是严重的流感,需要留院观察。李铮全程陪同,并自告奋勇地留下来照顾她。
"你回去吧,我没事的。"赵敏虚弱地说,额头上还贴着退烧贴。
"我不放心,就在这陪你一晚上。"李铮坚持道。
赵敏没有力气再争辩,很快就在药物的作用下睡着了。李铮坐在病床旁的椅子上,看着她安静的睡颜,心中百感交集。
"不要...不要带走他...那是我的孩子..."赵敏突然在睡梦中呓语道,脸上露出痛苦的表情。
李铮一惊,连忙握住她的手:"赵敏,你没事吧?只是做梦而已。"
"孩子...我的孩子..."赵敏的声音带着哭腔,泪水从闭着的眼睛中溢出。
李铮心中一震。孩子?赵敏有过孩子吗?这个念头在他脑海中闪过,让他感到无比震惊。这些年来,赵敏从未提及过有关孩子的事情,他一直以为她是独身一人。
赵敏很快又安静下来,呼吸变得平稳。李铮坐在那里,脑海中闪过无数个问题,但没有一个能得到答案。
第二天一早,赵敏的烧退了,精神也好了许多。李铮去医院食堂买了些清淡的早餐回来,看到赵敏已经坐起身,正在翻看自己的背包。
"找什么呢?"李铮问道,将早餐放在床头柜上。
"我的笔记本,好像不在包里。"赵敏有些着急。
"是不是落在宿舍了?你昨天发烧得很厉害,我们是直接从食堂送你来医院的。"李铮回忆道。
赵敏面露忧色:"可能吧...那本子对我很重要。"
"我等会儿回去帮你找找。"李铮安慰道,"先吃点东西吧,医生说你今天情况好的话,下午就可以出院了。"
赵敏点点头,勉强吃了几口粥。李铮看得出她心不在焉,显然那个笔记本对她来说意义非凡。
中午时分,李铮回到工地,直奔女工宿舍。经过工友同意,他进入宿舍寻找赵敏的笔记本。在她的床铺上,果然找到了那个熟悉的笔记本,封面很是朴素,没有任何标记。
李铮拿起笔记本,犹豫了一下。他知道偷看别人的私人物品是不道德的,但对赵敏身份的好奇心和那些未解之谜驱使他打开了笔记本。
可下一刻他却如遭雷劈,愣在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