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越军假扮解放军想要进行渗透,而且不管是外貌还是说话都看不出端倪,可谓是以假乱真,不料我军排长却轻松成功识破他们,直接扼杀了越军的计划。
那么,越军为何要搞渗透呢?我军排长又是如何识破他们的呢?
1984年4月,中越老山之战爆发,经过了十几天的浴血奋战,我军收复了将近90%的失地,歼灭了900多名越军。被打得招架不住的越军,只能致电中央表示愿意和平商谈。
本以为战争可以这么结束了,但越南军队却没有死心,还在不断集结兵力进攻老山,而防守老山阵地的,是我军119团八连的一个排,排长是李海欣,此人正是后来识破越军的伪装的英雄。
李海欣是河南临颍县人,在部队里,他从不抱怨艰苦,每天都能专注地训练,任何动作都要做上千百遍,在各项考核中都是优秀。
1979年,李海欣等来了机会,中越自卫反击战爆发,随军上前线的他被任命为排长。
这场反击战我军兵分三路,用极快的速度就逼近越南首府河内,眼见将要战败,越南紧急向我国致电,要求重启对话恢复和平。
我国并没想过要侵吞越南,既然他们教训得到了,那么撤兵就是在所难免的了。
但越南却在解放军主力部队撤退后,再次按捺不住挑起事端,1984年4月,中越双方爆发了老山之战。
经过十几天的浴血奋战,昆明军区第14军40师边防部队夺回了老山主峰。
对于这个举动,越军自然不肯轻易放手,在有限的时间里,不断地发起反攻,但多数都没有成效。从上战场开始,越军对老山主峰不停的进行炮火覆盖。
枪林弹雨的每一天,让李海欣已经家常便饭般习惯了,然而有一天,越军却突然停止了攻击。
这对于有着作战经验的李海欣来说绝不寻常,毕竟事出反常必有妖,想要停止炮火攻击,那么越军很有可能抓住了老山地形的复杂性。
李海欣的部队驻守在主峰的三处高地,易守难攻,但不方便下山。如果越军趁着空挡,派出特工绕道我军后方进行偷袭,那对我们来说肯定是不利的举动。
为了保证战斗的准确性,李海欣带着几名战士,提前来到山脚下埋好了陷阱,随后开始四处观察巡逻。
他知道,越南士兵有些本事全部都是解放军教的,早在抗美援越的时候,那些游击战、丛林战都悉数传授给了他们,而且还曾邀请越南的高级将领,到我国的军事学院学习。也正因为这样,很多的越南兵是会讲中国话的。
李海欣心里一沉,如果真的有越南兵渗透进来,那么对于我军就十分不利,当他巡逻到老山主峰高地东侧的山道时,发现了端倪。
在他迎面走来了三名身穿解放军军服的小伙子,但面生得很,虽然他们热情地跟李海欣打招呼,但直觉告诉他,这三个人不对劲。
几人告诉李海欣,自己是二连的,说话是普通话夹杂着一些广西话,但这并没有打消李海欣的疑虑。
当李海欣意识到他们有问题的时候,就想试探一下,于是询问他们:“同志你们这是要去哪里,要不要跟我们一起去山上休息一下”。
这三名小伙回答有紧急任务,不太方便的时候,虽然用了流利的汉语还夹杂着一些广东口音。但眼神闪烁,更何况刚刚说完就加快了脚步。
这番操作绝对是有猫腻,于是李海欣带着部下,紧紧跟上了三人,希望能一探究竟。
这三个人非常面生,老山的地形较为复杂,近期团部并没有提前发送通知告诉他们会有新人上山。毕竟陌生人到这没有指引,一定会迷路。
如此,李海欣断定三人绝不是战友,很大程度上是越南派来乔装打扮的特工迷惑他们。
越跟越紧后,三个人觉察到了后面有人,为了打消李海欣等人的疑虑,竟然当众唱起了军歌《大海航行靠舵手》。听到这首歌的时候,李海欣会心一笑,基本确定了,他们是越南士兵,而非我国解放军。
《大海航行靠舵手》是五六十年代,我国军营了非常流行的军歌,那时候大伙时不时都要来上几句,可是自从到了70年代,部队里几乎没有人再唱过了。
不过,这首歌在帮助越南抗美的时候,解放军是教过越军的,就连汉语都是那时候教给他们的,这三个人会唱,就说明他们的身份只能是越南的士兵,毕竟新兵没有接触过,根本不知道。
正当这三个人不慌不忙地从他的面前走过时,李海欣突然大叫一声:“站住缴枪不杀”。
他的话让在场所有人都为之一振,随后,这三名小伙子知道自己的身份暴露了,一个翻身滚到了路边的山沟里,接着就是一顿胡乱扫射。
李海欣等人紧急避开,立刻拿出枪给予反击,他身边的战士也做出了迅猛的反应,一阵对开枪火后,李海欣抓住了山沟处的盲点,顺利地溜到了这三个人的后面,对准山沟里面就扔了一颗手榴弹。
随着一声爆炸,李海欣小心翼翼地向前观察,三名小伙已经被炸死在里面了。
战士们都纷纷围观了上来,看着山沟里的尸体,都对李排长拍手叫好,但是同时都十分疑惑,这位李排长难不成是开了天眼的吗,他是怎么知道这几人是越军假扮的呢?
战士们十分疑惑,纷纷询问排长李海欣,为什么能一眼识破越军的身份呢?
李海欣笑了笑,讲出了原因,原来,刚开始看到这几名渗透的越军时,他就感觉到莫名的不舒服。
这三人虽然穿着解放军的衣服,但走路时却东张西望,等到靠近点的时候,发现他们的军装太过崭新。
自从老山战役开始后,各个连排作战士兵,哪天不是忍受着越南军队的炮火轰击,为了躲避经常性的匍匐前进,衣服又脏又皱,还有的补丁打了好几块,新的服装并没有补给过来。
这三个人穿的军服,一看就是新做的,这可比在战场见到新式武器还要罕见。更何况首长级别的战士都没有新衣服,在前线的战士更不可能了。更何况,他们的身上基本是轻装上阵。
为了保证安全每个解放军战士都配备了一把手枪一把扛枪,尤其是巡逻的战士们,有时候走得路途遥远,可能一时半会回不来,除了要带够充足的水分,就连压缩饼干等一些能充饥的食物都有很多。
可他们竟然什么也没有,本来,驻扎在山里的条件就非常艰苦,一些战士还会随时带军用物资和生活用品,以备不时之需。
战场上虽然情况危险,但经常会有一些记者前来采访,他们会把第一手的资料带回去写成文章,让更多人知道。
所以即便是记者,手里都会拿着笔和本记录,在了解了战士们的艰苦后,有时还会送些补给,但这三个人很显然并不符合记者的情况,他们表现得太过轻松。
最后就是,这帮人聪明反被聪明误,自己暴露了身份。
所以李海欣这才大喊一声:“缴枪不杀”,而且这句话他是用越南语喊出来的。
而这几人毙命以后,在很大程度上也给越南军队传递了一个信号,那就是用当年我军教的“伪装术”对付解放军,这招是行不通的。
那么,这位立下大功的李排长,最终结局如何呢?
时间很快来到1984年7月21日,老山峰山下的越军突然袭击我军142号防御阵地,排长李海欣带着战士,与敌人展开厮杀。
然而,这场有预谋地攻击,越南调集了多与我军成倍的士兵。经过几轮的激战,一个排的兵力只剩下十五人。
战士们想掩护李排长撤退,但李海欣坚决不同意,这时候一个炮弹从天而降,为了掩护队友,他直接被炸伤倒地。
他知道自己走不了了,在失去行动能力之前,用尽力气爬到了地雷埋葬样的压火点,看着越军越来越近,最后一颗响雷与他们同归于尽了。
对于李海欣的壮烈牺牲,战友们发誓无论如何都要给他报仇。支援部队到达后,拼尽全力,进行厮杀,最终我军取得了胜利,将越军赶出了边境线以外。
越自卫反击战结束后,中央授予了李海欣战斗英雄的称号,而牺牲在142防御高地的十五名战士,也被称为了“老山十五勇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