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通市“市民之家”政务服务大厅。供图
为更好解决企业和群众反映强烈的办事难、办事慢、办事繁问题,昭通市政务服务管理局聚焦省、市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三年行动(2022—2024年)要求,紧扣市委、市政府扎实做好“产、城、人”三篇文章,深入推进“五大强市”建设,不断开创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新局面,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昭通篇章的要求,始终坚持以“如我来办”的服务理念,围绕“提升企业群众办事体验感”这一目标,坚持打牢基础、提质培优、争创一流,以夯基础、推改革、促智能、疏堵点、强管理、优服务“六轮驱动”,推动企业群众办事逐步从能办向好办易办转变,“通通办”政务服务品牌逐步彰显。昭通始终把“高效办成一件事”作为转变政府职能、提升行政效能的重要抓手,以服务的“小窗口”为改革的“突破口”,通过“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举措和一件件便民利企服务事项,将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要决策部署转化为政务服务改革的具体任务和内生动力。
2024年以来,昭通市累计办结政务服务事项321.28万件,政务服务好评率达99.99%。在省级政务服务能力评估中,昭通市始终位居全省前列,多项经验做法被省委办公厅、省政务服务管理局肯定,市政务服务管理局荣获第五届政务服务软实力“高效办成一件事”“模式创新开拓者奖”,其经验做法被《行政改革内参》以《聚焦“高效办成一件事”打造便民利企新高度——云南省昭通市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实践》为题向全国推广。
夯基础 推改革
畅通政务服务渠道,健全政务服务体系
“政务服务办事大厅宽敞舒适,工作人员服务热情周到,尤其是‘一个大厅、一个窗口、一张网、一套体系、一个标准、一颗印章’的审批服务模式,让来办事的人只需进一扇门,在一个窗口就把要办的事办了。”来自浙江的投资商杨先生感慨地说,他之前从浙江到昭通办证时资料不完整,工作人员耐心细致地告知办事所需资料,今天过来仅10多分钟就全部办好了。
政务服务好不好是地方政府治理能力与形象的直观映射,其中硬实力与软环境扮演着关键角色。完善的基础设施、先进的技术手段等硬实力,是政务服务高效开展的物质根基,而规范的制度、优质的服务态度等软环境,则是吸引企业与人才的重要因素,它们共同构成地方政府的“门面”,展现其行政效能、创新思维与为民服务的决心,是衡量地方政府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尺。
为让办事企业和群众有一个布局合理、设施便民、环境温馨的办事环境,针对全市政务服务环境“老旧小”现状,昭通市对标对表先进发达地区,全力推进政务服务大厅标准化建设,通过新建、改建、扩建,市县两级政务服务大厅全部达标,乡、村两级政务服务场所实现全覆盖。截至2024年底,全市建成县级政务服务大厅11个、乡镇便民服务中心150个,实现政务服务场所市、县、乡、村全覆盖。全面推行政务服务事项进驻负面清单管理制度,部门、人员、事项做到“应进必进、进必授权”,企业群众办事“只进一扇门、能办所有事”的体验感和满意度全面提升。
位于昭通中心城北部新区的市民之家,通过市、区两级政务服务中心及职能部门的线下物理集中、窗口布局优化,为广大企业及办事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极大地节约了办事时间,降低了办事成本,企业群众办事从“能办”“可办”不断向“好办”“快办”“易办”转变,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2023年以来,市民之家收到企业群众感谢信362封、锦旗215面。截至2025年2月底,市级进驻事项达1209项,进驻率达100%;县(市、区)级平均进驻事项达1208项、平均进驻率提升至99.13%。
在“一门能办”基础不断夯实的前提下,为让办事企业和群众少跑路、让数据多跑路,昭通市政务服务中心在积极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实践中,持续深化审批环节、材料、时限及跑动次数“四减”“一窗通办”“一章审批”“一次办成”等改革,全力优化办事流程、升级服务平台,打造出“只进一扇门、只上一个网、只到一个窗、只拨一条线”的便捷服务模式,让群众办事、上网、诉求反馈等都能高效完成,让每一位办事群众都能体验到优质、高效、便捷的“一站式”政务服务。
依托政务平台,办事“只进一网”。昭通市在全省率先实现市县乡村四级政务外网全覆盖,依托云南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整合自建业务系统,统一数据汇聚端口,实现自建系统与省平台对接打通,逐步推动数据互通共享,网办功能不断拓展,“一网通办”质效持续提升。目前,全市承接政务服务事项14548项,网上可办率达99.65%,全程网办率达90.16%;“一部手机办事通”App上线办事主题20个、事项1125项,国家、省级推出的26个“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事项,已有25个实现网上受理,“一网办”“一端办”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深化“综窗”改革,办事“只找一窗”。昭通市在市、县、乡、村四级一体推进“一窗通办”改革,采取“1个无差别综合窗口+N个分领域综合专窗”的“1+N”模式,科学设置办事窗口,选派业务能力强、综合素质好的人员进驻综合窗口,将直面群众的受理环节交由综窗“无差别受理”,统一受理标准、统一服务规范、统一审批管理、统一窗口出件,最大限度将审批人员“解放”出来,集中精力管审批、管后端,专心减流程、压时限,破除传统“自接自审”模式可能存在的审批隐性壁垒,全面构建“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办事不求人、审批不见面”服务新模式,企业群众办事实现“一事跑多窗”向“一窗办多事”转变。
畅通沟通渠道,诉求实现“一线应答”。昭通市强化“12345”热线咨询投诉功能,为企业群众提供24小时“不打烊”咨询投诉服务;在全市政务服务大厅安装“好差评”系统,让群众办事“一事一评”,设置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和背靠背评价,公开举报电话、邮箱等,让群众投诉有门,构建受理、交办、核查、处置、反馈、评价、回访“七位一体”投诉处置机制,让群众诉求有回应。同时,通过“高效办成一件事”新闻发布会、上线“政风行风”等方式接受问政答疑,健全多渠道常态化接受监督机制,实现群众诉求“一线应答”。2024年以来,政务服务好评率达99.99%,“昭通评议”满意度达100%。
促智能 疏堵点
创优政务服务模式,适配企业群众多元办事需求
2024年5月28日,永善县李先生在当地政务服务大厅“高效办成一件事”专窗,通过“一表申请、一次提交”集成服务,短短10多分钟就申领了《道路运输证》和《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
2024年5月,昭通市政务服务在全省率先落地“开办道路货运企业一件事”事项,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将过去分散在市场监管、交运部门的3个事项集成为“一件事”,实现“一表申请、一套材料、一次提交、一次办成”,全流程从过去单独办理40个工作日压减到4个工作日,最快的仅15分钟即办结。
在积极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政务服务中,昭通市全力促进智能化改革,以技术创新为驱动,聚焦办事流程中的难点与堵点精准发力,优化政务服务模式,充分满足企业和群众多样化、个性化的办事需求,推动政务服务效能迈向新高度。
以技术创新为驱动,强化数字赋能。深化“一网通办”改革,在全省率先实现市、县、乡、村四级政务外网全覆盖,建设昭通市数字政务基础设施暨综合服务管控平台项目,开发“综窗辅助、智能咨询、智能引导、智能填单、视频导办、智能预审、智能审批、监督问效”等功能模块,完善26个“一件事”重点事项智能引导、搜索功能,推动咨询服务从线下走向线上,着力搭建智慧运行、高效协同的政务服务“数字快车”,实现“大厅办”更智能、“掌上办”更高效、“自助办”更便捷、“监督办”更精准;即将上线昭通政务服务“通通办”小程序,将让更多政务服务触角向企业群众“指尖”延伸;在全省创新开发AI智能审批自助终端,已上线经营性道路货物运输驾驶员从业资格证考试申请等39个事项实现智能“秒批秒办”,已办理1.02万余件,推动咨询服务从线下走向线上,着力搭建智慧运行、高效协同的政务服务“数字快车”,不断推动政务服务向更加高效、便捷、精准的方向迈进。该项目成功入选2024全国数字政府创新成果与实践案例。
“我们的建议得到有关部门积极采纳并推动落实,现在办理驾驶证业务流程较之前快了不少。”日前,昭通市“政务服务体验官”黄伟再次到“市民之家”政务服务大厅回访体验时发出这样的感慨。前不久,黄伟到昭通市政务服务大厅参加“陪走流程”专项行动,当时的第一感受是窗口排队人员较多、等候时间较长、一次性告知不到位,他和其他“体验官”及时将发现问题反馈给有关部门。
收到建议后,交警部门通过线上线下业务分流、增设业务网点、设立“所长直通车”、强化业务培训、严格窗口纪律等措施,全面实行一次性告知,减少群众办事等候时间,提升了办件效率。
聚焦办事流程中的难点与堵点,推动“领导干部办事服务大体验”、政务服务质效大提升、“纾解办事堵点优化政务服务”“三大行动”有效融合。昭通市政务服务局通过主动聘请100多名市县两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业家代表、新闻媒体记者担任“政务服务体验官”;组织市县两级政务服务干部职工,由领导带头“陪走流程”;通过微信公众号、投诉电话、张贴公告等渠道公开发布问题线索主动征集“困堵点”;围绕企业群众办事“一门通办”不彻底、“一网通办”不完善、“一窗通办”不到位、审批服务不规范、制度落实不严格等7个方面23项重点内容主动自查“找问题”等措施,多渠道多形式破解企业群众办事中的难点堵点痛点问题1300个。特别是2024年,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王宁书记关于深化拓展“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营商环境”部署要求,全市深入开展“疏解办事堵点优化政务服务”专项行动,昭通市政务服务管理局通过“体验办事”“陪走流程”“征集线索”“三查并举”等方式,全面精准查找、破解企业群众办事中的堵点问题,累计发现整改问题378个。
通过促进智能化改革和体验办事、陪走流程、线索征集、自检自查问题等措施,从纵向上打通市县沟通渠道,横向上串联市直部门,适配企业群众多元办事需求,真正“把能办的事办好,把难办的事办成”,最大化便民利企,切实交出群众满意答卷。
强管理 优服务
健全政务服务机制,形成改革长效氛围
“政务服务环境好不好?关系一个地方的营商环境和经济发展,关系市场主体培育,关系民生福祉,关系政府形象。”2025年1月25日,省人大代表、昭通市政务服务管理局局长王昌庆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高效办成一件事”是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旨在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最大限度便民利企的重大决策部署,要让企业群众在政务服务中切身感受到办事更好办更易办,就要以“如我来办”的理念,站在办事企业和群众的角度统筹和谋划政务服务工作,在推改革、强管理、优服务上下功夫,健全政务服务机制,形成改革长效氛围。
昭通市政务服务管理局党组书记吴正亮介绍,市政务服务管理局成立以来,在政务服务大厅管理上始终坚持党建引领,用制度管人、流程管事、标准做事。截至目前,已完善政务服务中心管理制度29个,健全完善政务服务“8小时电子监察、日巡查、周巡检、月通报、半年评、年考核”“五位一体”管理机制,制定出台昭通政务服务“文明公约”“八要八不要”“四声”“六步法”行业规范,让大厅服务制度化、规范化;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强化政务服务队伍业务培训,建立每年邀请专家开展1期政务服务礼仪培训、每年举办1期政务服务技能大赛、每年组织专班深入11个县市区开展1期轮训、每年组织市县两级业务骨干到省外高校培训“四个一”机制,先后组织市县两级业务骨干到厦门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培训3期,有效提升政务服务队伍综合业务素养。
在优化服务方式上,在窗口设立党员先锋岗,创优“跨省通办”、省内通办、昭鲁通办、帮办代办、错时延办等服务举措,让群众“办事无忧”。与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63个地级市、311个县(市、区)、374家单位紧密合作,分别实现375项、799项、415项事项“跨省通办”“省内通办”“昭鲁通办”,有效破解企业群众办事两地间往返跑。在工作日下班时间提供错时办、延时办,在周末、节假日推行预约办,让群众“办事无忧”,2024年全市累计提供错时、延时、预约、上门服务达1.7万余次。组建帮办代办队伍13支212人,围绕社会投资项目、招商引资项目、涉企事项、特殊群体提供“一对一”帮办代办或上门服务,让服务更有温度。2024年,累计提供帮办代办服务2.98万余次。
在政务服务质量上通过开展背靠背评价“好差评”活动,畅通了政务服务与办事企业群众的密切联系、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纠正。昭通市政务大厅设立办不成事反映窗口以及举报电话、邮箱等诉求反映渠道,强化12345热线咨询、投诉功能,健全完善问题受理、交办、核查、处置、反馈、评价、回访“七位一体”投诉处置机制,让群众投诉有门、诉求应。在多元监管中,织密政务服务“保障网”。
政务服务创新一小步、企业群众便捷一大步。昭通市政务服务局在政务服务中,始终以企业群众需求为导向,以好办易办事为目标,持续推动各项便民利企措施落地落实,推动更多领域实现“高效办成一件事”,让更多企业群众共享改革成果,提振发展信心,成为昭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中一抹温馨而亮丽的暖色。(蔡侯友 沈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