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正值春管关键时节,苏垦农发以“良田筑基、良种强芯、良机增效、良法赋能、良制护航”的“五良”现代农业发展体系为春管增效,夯实粮食高产稳产基础。
良田筑基:沃野千里藏丰收
苏垦农发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与全域土地整治相结合,实施良田改造,加强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耕地地力持续提升,实现“守好地种好粮”的动态平衡。积极向外拓展,在全省11市43县区累计拓展耕地约40万亩,稻麦平均单产远高于周边种田大户。狠抓地力保护,优化秸秆还田,建成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农机农艺融合技术体系,优化稻麦收获切割、碎秸抛撒等装备,探索出秸秆高效还田利用农垦方案。全面推广测土配方施肥,依托江苏农垦土壤养分监测网络系统,实时优化调整药肥投入量,减轻土壤污染。
良种强芯:颗颗种子蕴希望
苏垦农发因地制宜优化种子生产布局,19家种植分公司依据区域生态条件,优布局、强措施、提品质,种业根基持续夯实。深耕育种技术,以大华育种研究院为载体汇聚创新力量,建成国家首批农作物品种展示评价基地、江苏省小麦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平台,近五年累计育成主要农作物新品种36个、引进外部新品种38个。打造“大华”品牌,常规麦稻良种产销量占全省常年需种量50%以上,小麦、常规水稻商品种子销售额位居全国第一、第二。深化种业振兴,全力做好制种基地县项目,强化南繁基地建设,全力打造江苏农垦(海南)科技创新中心,推动江苏现代种业振兴走在前列。
良机增效:智改数转增动能
苏垦农发聚焦农业生产智改数转网联,持续强化农机配备,综合种植机械化率达98%。完善科技体系,实施智慧农业“六大行动”,全力推动智慧农场、智慧工厂、智慧农服等系统建设,全面助推公司现代农业数智化转型。搭建智慧平台,推进现代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园、智慧农业科技园建设,建成厘米级地理信息系统、农业无人机等作业质量监管系统、智能化灌溉系统,为粮食生产赋能增效。深化农机智慧化改造,以烘干仓储能力三年建设提升行动和农机社会化服务应急保障中心建设为抓手,持续提高农机装备智能水平,促进农机农艺融合。创制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专用农机700多台,有效破解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机械化水平低的难题。
良法赋能:绿色生产提品质
苏垦农发以稻麦周年“两熟争早”与应变栽培为核心,建立高产高效绿色优质稻麦生产技术规范,每年开展各类农业技术试验示范300余个,已牵头或者参与制定行业、省级地方、企业团体等各类标准60余项,示范引领作用持续凸显。强化高产创建,总结制定稻麦、油菜“三高一控”栽培技术规范,2024年小麦、啤酒大麦、油菜均创造江苏省高产新纪录,其中,新洋、弶港分公司油菜丰产典型田块最高亩产分列全国冬油菜稻油轮作、旱地轮作模式高产第1名。强化绿色生产,率先构建全国领先的全程质控体系,通过科学施肥、病虫草害预测、农药精准施用,近三年药肥整体呈现减量增效趋势,实施农业面源污染专项整治行动,有序开展固碳减排研究,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底色更加鲜明。
良制护航:协同发力保粮安
苏垦农发依托全产业链一体化生产经营模式,构建“总部—分公司—生产区—大队”四级管理体系,建立“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标准化、信息化”生产模式和“统一良种布局、统一农资供应、统一农机作业、统一农业管理、统一产品销售”管理模式,确保粮食生产有条不紊。统筹下好生产管理“一盘棋”,以“四级一体”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网络为载体,高效完成技术指导、农情调查、病虫害监测、生产检查等,实施“一企一策”考核激励机制,确保关键措施落实到位。切实打通一体化全农服务“一条链”,实施“投入品套餐+农技服务+粮种回购”的一体化全农服务,为种田大户提供农资供应、技术指导、稻麦回收、农业金融等全链条服务,在全省建立16个全农服务中心,2024年回收优质稻麦8亿多斤,迈出了向“大粮商”转变的关键一步。
苏垦农发正以“五良”协同的创新实践,谱写又一年的丰收华章,在守护粮食安全上“挑大梁”,在现代农业发展上显担当。
(张双双 潘雨涵 王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