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好女不愁嫁”,但是这句话放在徐云丽身上却似乎失了效。
1米96的身高,奥运冠军的光环,37岁的大学副院长——徐云丽的人生简历看起来完美得不像话。
可偏偏就是这样一个令人羡慕的女人,至今依然单身。
是身高限制了她的选择,还是她的标准太高?或者是压根不在乎呢?
徐云丽的成长背景相当普通,出生于福建的一个农村家庭。
她自幼身高就异常突出,10岁时身高便已达1.72米,远高于同龄孩子。
这种身高的优势让她在人群中十分显眼,也因此,她没有像大多数孩子一样上幼儿园,而是直接进入了小学。
正是由于她的身高,福清少体校的排球教练陈丹注意到了她,从此,徐云丽的排球之路也就此展开。
最初,徐云丽练习田径,凭借她的腿长和爆发力,在田径项目中展现出了极好的天赋。
然而,随着身高的不断增长,教练们觉得她在排球领域能够发挥更大的潜力,于是建议她转项。通过陈丹教练的引荐,徐云丽顺利进入了省体校,开始了她的排球生涯。
对于一个来自普通家庭的孩子来说,成为职业运动员并不容易。
徐云丽进入体校后,学费和营养餐的费用给她的家庭带来了很大的经济压力。徐云丽的父母一度考虑过放弃,但在一位老师的耐心劝说下,他们最终决定支持女儿的运动之路。
为了给女儿攒足训练的费用,徐云丽的母亲吴秀兰甚至远赴日本工作,在那里她忍受着恶劣的工作环境和身体的疼痛,辛辛苦苦工作了七年。
这种深沉的母爱一直激励着徐云丽,她以更加坚定的信念投入到训练中。
尽管刚进入国家队时并不出彩,她始终保持着一颗谦逊的心,努力提升自己的技术,并不断为自己争取上场的机会。
通过不断努力,她最终在郎平的慧眼识珠下,成功脱颖而出,成为中国女排的核心主力。
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上,徐云丽终于迎来了她的职业生涯巅峰。
在这次比赛中,她不仅在小组赛和淘汰赛阶段屡次帮助队伍扭转局面,最终在决赛中获得12分,成为中国女排金牌背后的重要功臣。
她的稳定发挥和强大的心理素质,为中国女排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然而,成功的背后并非一帆风顺。
2015年,徐云丽在世锦赛中遭遇了严重的伤病,医生甚至建议她放弃比赛。
伤痛让她陷入了深深的困惑和低谷,甚至一度考虑结束职业生涯。
但是,在母亲的鼓励和自己的坚持下,徐云丽开始了艰苦的康复训练,经过一年的努力,她终于克服了伤病,再次回到赛场,站上了奥运的领奖台。
尽管伤病不断困扰着她的职业生涯,2017年全运会的一次膝盖重伤使她不得不宣布退役。
退役后,徐云丽没有停留在过去的荣耀中,而是选择了继续深造。
她回到福建师范大学完成了硕士学业,并最终成为了一名大学副院长。
徐云丽不仅在学术上取得了成就,她还积极参与社会公益,参与电影《夺冠》的拍摄,真实再现了中国女排的拼搏历程,进一步弘扬了女排精神。
但尽管事业上取得了诸多成就,徐云丽的个人生活依然备受外界关注。
如今37岁的她依然单身,这一事实引发了许多猜测与讨论。
她面临着来自父母和亲朋好友的催婚压力,也受到不少人的关注和关心。
然而,徐云丽始终坚持自己的择偶标准,她并不急于结婚,而是希望能遇到一个与自己精神契合、能够相互理解的人。
对于徐云丽来说,身高1米96并不是她在择偶过程中唯一的困扰。
虽然她并不看重男方的身高,但很多男性在看到她这么高时,便因自卑而选择放弃。
身高成了她找寻伴侣路上的一道难题,这也让她的选择面变得更加狭窄。
有一次亲戚为她介绍了一位五十多岁的离婚男士,这件事让她深刻体会到,身高过高的确让她在感情方面遇到了一些障碍。
尽管如此,徐云丽依然相信,真正的爱情终究会降临。她坚信,命运会在某一时刻带来那个懂得她、珍惜她的人,届时,她会与这个人一起走过人生的每一个阶段,共同迎接未来的挑战。
对此你怎么看?欢迎留言区留下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