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楔子

前段时间,我刷到了建筑大师理查德·罗杰斯在上海设计的一个住宅项目,叫做公园海德,开发商是格力地产

因为这个项目与我们平时看到的住宅相比,有太多的不同;再加上建筑大师设计的作品,很少不是豪宅的,所以引起了我的好奇。(如上图)

其实这不是大师在上海的第一个项目,我知道的就有“中兴路壹号”,我前两年也写过相关的项目分析。

而大师在宁波和台北还另外有两个项目落地,一个叫宁波帝宝,另一个叫信义联勤。据说周杰伦有一处豪宅,就买在后者。



而大师最出名的住宅项目叫做“海德公园”壹号,我前面也对其平面做过解析。

如果大家感兴趣,我可以下次对大师这几个国内的项目做一些解读,今天这篇文章就单独来说说“公园海德”这个项目


02

前情提要

2016年5月11日,格力地产在上海松江区泗泾镇拿下SJSB0003单元10-05号地块,楼面价为3.77万元/平方米,溢价率109.04%。

根据出让条件,该地块的主要指标如下

  • 建筑限高50米

  • 不得建造低层居住建筑

  • 配建5%的保障房

  • 全装修比例不得低于50%

  • 中小套型(多层住宅建面不大于90平方米、小高层住宅建面不大于95平方米、高层住宅建面不大于100平方米)住宅建筑面积不得低于该地块住宅总建筑面积的80%。

而到2022年11月2日,格力公园海德才开启认购。这中间的时间跨度长达6年,比正常的开发周期长了许多,也从侧面暴露了一些问题。



开盘后的销售情况也不太乐观,据 《每日经济新闻》的报道:

从轨交9号线泗泾站向北,步行不足900米即可到达项目。地铁站外,有人在路边举着“280万起、85%得房率”字样的广告牌等待潜在客户。他告诉记者,“原先每平方米想卖6万块,但实在是开不出这价,现在5万多吧。”当记者询问当前认购是否火热时,他无奈地摇了摇头,说“就在前面,你去看看吧”。

了解了项目的这些背景之后,我们再来看大师的设计,可能很多操作就比较容易理解了。


03

项目简介

这个项目位于松江区的泗泾古镇,总建筑面积约10.6万平方米,步行到9号线泗泾站约800米。


交通方面,周边有四横四纵的立体交通

  • G50沪渝高速连接内环,直达市中心;

  • 泗陈公路连接七宝和漕河泾;沈砖公路连接沪闵路高架直达徐家汇;

  • G60沪昆高速连接徐浦大桥,直达浦东;

  • S20外环线、嘉闵高架、G15沈海高速、嘉松公路多维路网串联全城,快速接驳高铁路网和机场航线,构建高效国际生活圈。


这是格力地产与大师的第二次合作,前一个项目叫做“前滩海德一号”。而这个项目,大师以小街区的规划方式将上海公园海德打造成凝聚社区意识、活跃、动感的高品质住宅区,为居民提供一个崭新、与众不同的城市活动空间。 (空间效果如下)


整个项目共由10栋住宅组成,以点式塔楼为主,搭配四层多层复式。塔楼为15层、两梯五户为主,多层为 4/7层复式住宅为主。项目合计约527户,社区容积率1.6。 (总图如下)


04

总图分析

这个项目的总图还是非常有特色的。特点一是所有的住宅都扭转了45°,特点二是点式塔楼搭配多层、形成高低配的组合方式。这和国内大多数项目都不太一样,非常的不常规。(如下图,和周边地块相比)


特点一:扭转45°

这是因为土地出让条件中有一条:“中小套型要占整个项目的80%”导致的

要想在50米限高的情况下做足容积率,要么就是像下图这样兵营式,排得密密麻麻的。但这样的总图怎么能体现出“普利兹克”奖大师的水平呢?


另外还有一个理由是:理查德罗杰斯对建筑自身呈角度很擅长。而他最著名的住宅项目就叫做“海德公园一号”,建筑自身也是呈角度的。 (如下图)


从这个角度,你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整个项目叫做“公园海德”了吧。总得有点相似之处吧。

但是这样的扭转,对于大多数户型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特别是在上海,大家对于晒太阳还是有“执念”的。


以主力户型为例,扭转之后,1和2两户上午就很难晒到太阳,而4和5两户下午就晒不到太阳了。这是很多家庭无法接受的,即使是小户型。


特点二:高低配

从上面这张效果图来看,你很容易产生“这个小区楼间距好大”的错觉,因为你用的是“鸟瞰视角”,而且低的那些房子和绿化看上去融为一体了。


但是从人站在地面上的视角来看的话,你会发现:你的前后左右都是房子,非常的拥挤。你从上面这张图来看,是不是看到的都是房子啊?

另外,这样的高低配还会带来另外一个问题:整个项目的建筑密度会比传统兵营式的高,也就意味着小区的绿化面积会降低。(如下图)


虽然设计师们挖空心思命名了一大堆的“园”,但是真正成规模的、大片的景观是不存在的。这就是小区建筑密度大带来的后果。 (如下图)


所以从总图角度来分析的话,大师营造的这些特点,都是付出了“不小”代价的。


05

户型分析

这个项目的户型也非常有特色。主力户型是2梯5户的中小户型组合,户型呈蝶形点状布置。


一、这种异形的户型,首先带来的是空间效率折损问题。

设想一下,一个方正的空间,家具布置时就会选择的余地大不少。而有角度的空间,家具就不太容易买,也不太容易放。



上图的客厅位置,这面斜墙就非常别扭,家具也很难布置。



上图的淋浴房就看上去非常别扭,使用起来可能也挺不舒服的吧。

二、这种中小户型集中布置的方式,可以保证容积率。

主力户型的面积分别为:71、52、104平方,整个平层面积为354平方。对于中小户型要求80%以上的项目,这种布置方式确实是一种解决方案。(如下图)


这样集中布置,剪力墙的布置也相对合理。承重墙体只会出现在每户的分户墙位置,而户内没有承重墙,功能布局调整起来就从容多了。

另外,据说这个项目的层高为3.2米,楼板采用双层叠合板,18公分结构楼板+12公分装饰面。这样做的好处是隔声效果比较好,也算是大师带头践行了“高品质住宅”的要求,满足了老百姓对建筑隔声的需求。


三、这种蝶形户型,视线干扰问题明显。

为了保证室内的采光要求,这种“一统间”的户型必然要在南向开足窗户,这就使得每户的阳台都会相互产生视线干扰。(如上图)


上面这张分析图,就是对应这个立面效果的。很明显,中间户的两个小窗和隔壁的阳台发生视线干扰;而两个大阳台之间也会发生视线干扰。 (如上图)


而除了户和户之间的视线干扰问题之外,高层对于底下的复式大户型也产生视线干扰。试想下,住在大户型里的住户,每天都被楼上小户型的人“关注着”,这心理阴影面积该多大啊! (如上图)


06

立面分析

理查德罗杰斯设计的所有住宅项目,手法几乎是一致的。这可能是他高技派的体现,也可能是建筑大师品质的保证手段。这个项目,大师还画了一个立面演化的过程。(如下图)


其实我觉得没必要, 我把大师在国内做的几个项目立面贴一下,你就明白了。这就有点像汽车的造型,有个术语叫做“家族脸谱”。


这是周杰伦的家,台北联勤,2008年的设计。两栋楼都是强调竖向,阳台是轻巧的出挑方式。


这是宁波帝宝,2010年的设计。同样是两栋楼,竖向线条加出挑的阳台,钢结构的坚毅感十足。


这是上海中兴路一号,2016年设计的。同样是强调竖向,但是阳台没有外挑,可能是市中心要求公建化立面的要求吧。

从这些项目的直观感受,我们不难发现大师立面的特点:钢结构+竖向线条+轻盈的阳台+亮色点缀


再回过头来看这个项目的立面,是不是非常的“家族脸”。但这次的似乎稍微“廉价”了一点,看上去没那么“豪宅”


07

结束语

2021年,“高技派”建筑大师理查德罗杰斯去世了。而公园海德这个项目,也就成了大师在上海亲自操刀的“绝唱”。虽然公园海德与海德公园没有半毛钱的关系,但毕竟是大师成名作的延续。

经过一阵“猛如虎”的分析之后,我发现:这个项目的很多设计思路,其实逻辑性并不强,甚至是有一点牵强。但这毕竟是大师设计,瑕不掩瑜。

还记得我去年写过一个叫做“ 泗泾绿中海”的项目,同样是泗泾,同样是点式布置。当时我就感慨:但愿这样的产品不再出现吧!结果没想到啊,居然还是大师作品。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