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据环球网报道,美国一项重要对华计划泄密。《大西洋》月刊发表重磅文章,披露美国在相关行动中的关键细节,这一事件瞬间引发轩然大波,特朗普听闻后气得发抖,五角大楼则迅速展开“抓内鬼”行动。
特朗普(资料图)
此次泄密事件所涉及的对华计划,实则由来已久。早在2018年,美国司法部就启动了“中国行动计划”,彼时白宫在《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中,将中国定义为“战略竞争对手”,宣称中国危害美国国家安全与利益,“中国行动计划”应运而生。该计划要求美国94个地区司法部门每年至少提出一至两起针对中国的诉讼,旨在审查所谓“受中国政府支持的科研人员”学术活动是否存在“安全与技术威胁”。
在这一计划下,诸多华裔科学家无端遭受牵连。截至2024年10月,公开统计显示,全美87个科研机构的华裔科学家受到波及,其中246人被定性有问题,103名科研人员的职业生涯被毁。胡安明曾是田纳西大学机械、航天及生物医学工程系副教授,因参加中国人才计划的短期合同,被FBI以莫须有的罪名逮捕,历经数年磨难,2024年7月起诉才被撤销。堪萨斯大学副教授陶丰,被指控欺骗美国政府,在接受联邦经费资助的同时非法受雇于中国大学,尽管后续部分定罪被推翻,但仍给他的学术生涯带来重创。
特朗普(资料图)
如今,新的类似计划法案在美众议院通过。当地时间2024年9月11日,得克萨斯州共和党籍众议员兰斯・古登发起一项为期6年、类似“中国行动计划”的新计划法案,宣称要遏制对美国知识产权和学术机构的间谍活动,该法案已在美国国会众议院以237票对180票获得通过。自9月9日以来,已有约24项针对中国经济、政治和科技领域影响力的法案在众议院获得通过。
泄密事件发生后,五角大楼反应强烈,迅速开展内部调查,试图揪出“内鬼”。从过往经验看,美国内部泄密事件时有发生,2013年美国前防务承包商雇员斯诺登曝光“棱镜门”事件,揭示美国政府对国内外进行大规模网络监控。此次五角大楼全力抓“内鬼”,足见该对华计划的敏感性与重要性。
特朗普对泄密事件极为愤怒,其激烈反应背后有着深层原因。特朗普执政时期,在外交政策上对中国采取诸多强硬举措,积极推动一系列对华政策。此次泄密事件,不仅可能打乱其布局,还可能让美国在国际上陷入被动,损害美国在相关事务中的话语权与影响力。
特朗普(资料图)
这一事件释放出强烈信号。一方面,美国内部在对华政策上存在分歧与矛盾。不同政治派别、利益集团对中国态度与策略不同,泄密事件或许是内部矛盾激化的外在表现。另一方面,美国试图通过各类计划打压中国发展的意图愈发明显,从科研领域到经济、政治和科技等多领域,美国不断出台法案,试图遏制中国。但美国这些行为,本质上是逆全球化潮流而动,违背市场规律与国际关系准则。在全球化时代,各国经济文化联系日益紧密,合作共赢才是主流。美国无端打压中国,不仅损害中美关系,也会给全球经济稳定与发展带来负面影响。随着国际形势变化,美国若不及时调整对华政策,继续推行此类不合理计划,终将自食恶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