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陆弃

“如果欧盟和加拿大联手对美国造成经济损害,他们将面临更大规模的关税。”这不是贸易谈判桌上的警告,而是美国总统特朗普27日在社交媒体上的最新“宣战文书”。面对美欧、北美之间贸易关系日益紧张的局势,特朗普不仅毫无缓和迹象,反而再次挥舞起他最熟悉的武器——关税大棒,意图将世界再次拖入一场没有硝烟的经济战争。



这一次挑衅的导火索,是他在前一天签署的对进口汽车征收25%关税的文件。该措施将于4月初生效,直接影响的正是以汽车出口为重要支柱产业的加拿大和德国等欧盟国家。加拿大总理卡尼第一时间回击,称这项政策是对加拿大工人的“直接攻击”,并表示将采取包括报复性关税在内的一切反制手段。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也罕见地在社交平台上直接表达不满,指出该政策“不仅对美国和欧盟企业不利,更将损害消费者利益”。

面对盟友的警告与反弹,特朗普非但没有回撤半步,反而变本加厉地在社交媒体上点名欧盟与加拿大,指责他们“联手对美国造成经济伤害”,并声称将对其征收“远超目前计划”的惩罚性关税。他将一场本应属于经济合作与博弈的双边贸易争端,硬生生演化为赤裸裸的威胁游戏。这种毫无顾忌地撕裂国际合作机制的姿态,再次凸显出特朗普式外交的本质:谁让美国不高兴,美国就让谁不好过。



而且,这种“关税外交”已经是一种美国对外经济政策的结构性工具。从对中国发动的史无前例的贸易战,到威胁墨西哥、加拿大、韩国、日本,再到如今公开点名欧盟与加拿大,特朗普的贸易观始终建立在“零和逻辑”与“霸权优先”之上。在他眼中,全球贸易不是双赢,而是利益转移;不是协商机制,而是力量较量。只要美国的贸易逆差存在,只要美国的工人没有感受到好处,就意味着其他国家“在占便宜”,必须通过关税让他们“付出代价”。

这种极端民族主义的经济逻辑,不仅破坏了多边贸易体系,也彻底摧毁了美西方所谓“价值同盟”的遮羞布。特朗普口中的“朋友”,在利益面前转瞬变为“掠夺者”;盟友之间的信任,在他一纸关税之下化为乌有。加拿大与欧盟,一个是北美自由贸易协定成员国,一个是美国跨大西洋关系的基石,如今却同时被华盛顿列为“经济敌人”,这本身就是对西方联盟体系最大程度的讽刺。

近年来,欧美之间在数字税、数据监管、气候政策等方面裂痕加深,而加拿大作为美国的“天然盟友”,对特朗普这一轮强硬政策的反弹也表明,北美经济一体化体系正在承受越来越大的压力。如果欧盟和加拿大联手祭出反制措施,全球贸易格局将进一步碎片化,供应链将面临更多不确定性,而美国对外政策也将陷入“自设战场、自我孤立”的战略误区。



归根到底,特朗普想要打造的,不是规则导向的全球经济秩序,而是美国至上的经济霸权体系。只要不按美国剧本演,就要面对关税、制裁与政治打压。而这种“以我为尊”的政策思维,在短期或许能带来政治红利与国内支持,但在全球视野中,它所制造的,是更多敌意、更少信任和更深裂痕。

如今,美国再一次挥舞关税大棒,不仅撕裂了自身与盟友之间的经济互信,也将全球贸易拉入新的对抗周期。特朗普的强硬姿态看似“保护美国工人”,实则是在孤立美国未来。如果欧盟和加拿大选择强硬回击,这场由白宫一人之手引爆的“关税风暴”,只会席卷更广,伤人更深,而最终无法幸免的,依旧是美国自身。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