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上方的“关注”按钮,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找大舅、找红军,报仇!”
一个7岁的男孩怀揣着一把手枪和两枚金戒指、5块银元被大姨“赶”出了家门,身后是穷追不舍的敌人,他一边跑一边念叨着。
在逃跑的路上,他不幸被敌人的枪炮打中,正当男孩儿以为自己再也见不到大舅时,红军救了他。
儿童团
三年后,他跟随红军到达延安后,准备去机关大部队送信,却被放哨的儿童团拦住了去路,儿童团见他年纪小,让他去其他地方玩。
“我是红军出身,还参加过长征呢!快让我进去,我有紧急的信件要送。”
儿童团看着他瘦小的身板,不以为意地说道:
“你就吹牛吧。”
外出散步的毛主席听到喧嚣,走到门前,笑着问男孩是否有人能证明时,男孩说出了两个字。
“原来是你啊,现在我相信了。”
这个男孩是谁?他真的参加过红军吗?为何他说出两个字后毛主席就相信了呢?
7岁:不幸失去两位母亲
这个男孩名叫向轩。
1928年,两岁的向轩家中突逢变故,他的母亲贺满姑意外被捕,一同被捕的还有向轩和他两个哥哥、妹妹。
向轩的大姨贺英把向轩兄妹三人从狱中赎出来后,向轩此后便一直跟着大姨生活。
“我的母亲是贺满姑,满意的满,姑娘的姑。”
向轩唯一能记住的就是母亲的名字,他对母亲的记忆都来源于大姨和大舅的回忆。
大姨贺英没有孩子,把向轩当成了亲生儿子教养,大姨成了向轩的新母亲,这极大缓解了向轩对母亲的思念。
充满战火的年代,生命安全成了第一位,贺满姑的被捕经历,让贺英意识到必须教会向轩必要的生存技巧,比如打枪。
向轩不会想到正是贺英的这个举动,救了自己一命。
1933年,贺英带领游击队在与国民党的战斗中损失惨重,据点急需转移到湖北鹤峰太平镇的深山中,可在转移的过程中,转移路线被叛徒告密了。
游击队瞬间被国民党团团围住,无数枪炮声在游击队营地中响起。
很快,国民党就找到了大姨的住处。
“赶快走...赶快走..”贺英一手捂着肚子,一手把腰上的包袱交给向轩,催促向轩从后山的小路逃走。
向轩看着流血不止、被炸弹炸出肠子的贺英,他有种似曾相识的预感,仿佛两岁时的丧母之痛又将重演。
“妈妈...妈妈...”
向轩抱着包袱,站在后窗面前,一步三回头地看着贺英。
“莫哭...去找红军...去找你大舅...报仇...”
向轩抹了抹眼泪,最后看了一眼倒在血泊中的贺英,爬出窗户,朝着后山跑去。
可是他并不知道贺英所说的游击队大哥哥大姐姐到底在哪里,他只能抱着包袱一直跑一直跑,身后的枪声不断传来,向轩根本不敢停下脚步。
包袱里一直发出金属撞击的声音,趁着敌人没有发现的空隙,向轩边跑边打开包袱,发现里面有两个金戒指、5块银元和一把小手枪。
向轩没动金戒指和银元,把小手枪拿了出来。
此时,枪声越来越近,他紧紧握住手枪,暗道:不要怕,妈妈教过的,自己可以的。
他朝着身后接连开了几枪,但右腿还是被子弹打中了。
向轩连忙跑到一块巨石后面,他看着腿上的血迹,小声的哭泣着。
敌人的追捕声越来越近,就在他以为要被敌人抓住时,红军出现了。
“我大舅是贺龙...”
向轩强撑着力气对着前来救援的人说道,说完后便陷入了昏迷。
贺龙元帅
醒来后的向轩如愿见到了大舅,却得到了一件令人骇闻的消息,他的第二位妈妈贺英也牺牲了。
小小的年纪,亲眼目睹了亲人的接连遇难,这让向轩有了别样的想法,他要为妈妈们报仇。
此时的向轩没有被仇恨冲昏头脑,反倒迎来了一个难题。
9岁:成为长征最小红军
那就是向轩的去留难题。
如今向轩的亲人只剩下大舅贺龙,若是把孩子寄养到普通家庭,贺龙不放心向轩的安全,再加上向轩亲眼目睹了贺英遇难的画面,脾气倔强的他恨不得能手刃敌人,自然不肯轻易离开。
7岁的向轩就这样留在了红军队伍里。
贺龙平常忙于政务,便把向轩交给了队伍里的女战士照顾,女战士们怜惜向轩年幼丧母,对向轩呵护有加的同时,也没有过多溺爱他。
受到女战士们照顾的向轩好不容易从丧母的阴影走了出来,他意识到自己短暂地被仇恨所蒙蔽,早年痛失亲人让向轩明白了保家卫国的重担。
向轩的一举一动被贺龙看在眼里,向轩的成长也令贺龙高兴不已,贺龙破格为他做入党申请。
7岁的向轩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成为红军中年级最小的党员。
就在向轩决定投身于两位妈妈为之献身的革命事业中时,意外出现了。
1934年蒋介石反动了第五次“围剿”,共产党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走上两万五千里长征之路,贺龙成为红二军团总指挥,向轩也跟随大舅一同踏上长征之旅。
年级最小的他,从来都没有为自己争取特殊待遇,他始终觉得自己做好了牺牲的准备。
可就算再怎么做好准备,向轩也还是一个孩子。
尤其是长征路上,经常徒步穿过大山大河、沼泽雪山等复杂地势,向轩非但没有觉得受苦,反而觉得很“好玩”。
红二军团的行进路线从南方开始,南方多洼地,为了照顾这位最小的红军战士,部队为向轩找来了一匹小骡马。
小骡马让向轩恢复了孩童的顽皮天性,他骑着小骡马走在乡间的洼地上,马鞭一搭一搭地抽在骡马身上,骡马吃痛之下扬起了洼地中的泥泞。
泥泞被溅到同行的战士身上,战士们没有因为向轩的行为生气,反倒是他大舅知道这件事后,狠狠教训了向轩一顿,决心把骡马给收走。
“大舅...不要把小马收走,我知道错了。”
大舅的指责让向轩反省过来,之后的每次行军,向轩都没有骑上小马开路,反倒把小马让给其他战士骑,就连站岗的时候,都一声不吭,主动要求多站一段时间。
有时候,同行的战士们看到瘦小的向轩,心里都不想让小孩子受苦,把自己的口粮省下来,让向轩能够吃饱一些。
红军长征的条件艰苦,每个人的吃食都是少量且固定的,要是把自己的口粮给别人了,自己就要饿肚子了。
最艰难的时候,战士们的吃喝都成了问题,在前头行军的人带头吃草,后面追上的人只能咬牙吃起草根。
向轩总是连连拒绝,把食物还给了战士们。
“再苦再难也要走下去。”向轩暗暗鼓励自己说道。
向轩在长征中迅速成长,成为独当一面的小大人,他的业务能力也逐渐提升,并担任了红二军团的通信班副班长。
等到1936年时,红二军团与红一军团在甘肃会师后,两个军团被改变为八路军第120师,向轩也留在了延安上文化课。
但,向轩却在延安闹出了一个小“笑话”。
10岁:送信闹“笑话”
在通信班工作的向轩接到了一封信件,信件的收件地址正好是某个机关部门, 他正准备进入机关大门时,被一群站岗的儿童团给拦了下来。
儿童团除了平日的学习之外,还肩负着站岗放哨、为大人收集并传递情报的工作,有时还需要协助宣传和监视敌人。
机关部门是儿童团每日都需要站岗的地方,儿童团的成员看着年纪颇小的向轩,以为他是不小心来错了地方,便让向轩去别处玩耍。
向轩解释自己是来送信的,即便如此,年纪轻轻的向轩依然没有获得儿童团的信任,儿童团认为向轩就是在吹牛。
“你今年才多大,别吹牛了。”
向轩听完,没有忍住倔劲,大声说道:
“怎么着,不相信哥哥是队伍的人?我不仅上过战场,还是红军出身呢!”
儿童团成员你看我,我看你,又上下打量了向轩一番,接着不约而同的笑出了声。
向轩和儿童团之间的争吵引来了路过的毛主席,儿童团急忙叫住了毛主席。
“毛主席,你来评评理。”
毛主席走过来,听完儿童团的讲述,又看了看扭着头,一脸倔强的向轩,好笑的对向轩说:
“你说你是红军,有什么证据吗?”
“当然有了,我参加了长征,还爬过雪山和草地呢!”向轩不服气地回道。
向轩的这句话让毛主席开始正视起来,毛主席重新看了看向轩,问他有谁能证明时,向轩大喊着说:
“我大舅和舅妈。”
毛主席又接着问向轩大舅的名字,向轩自豪地说出了两个字:贺龙。
毛主席站在那里,突然想到了什么似的高兴起来,开口道:
“现在我信了,原来你是贺胡子家的人啊!”
儿童团的成员听毛主席这么一说后,纷纷对向轩道歉,向轩最终顺利进入了机关大院中,把信件成功送到。
这场因年纪闹出的小乌龙就这样轻松的化解了。
但向轩并不满足于日常的传递公文,他想上战场,他想去参加战斗。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向轩第一时间就提出了上前线的要求,就连大舅贺龙也支持他的决定。
但向轩的年纪是一个不大不小的麻烦,要是上了战场,向轩反倒变成被照顾、拖后腿的那一个。
再经过贺龙与向轩的反复沟通后,向轩上前线的愿望“胎死腹中”。
时隔三年后,14岁的向轩仍旧不死心,打算继续争取上前线的机会。
这一次,他成功了。
他如愿进入了抗日前线,在358旅警卫连中担负副连长,前后经历了大大小小的战役。
特别是新中国成立的前一年,西北野战军计划对陕西省大荔县城北部的国民党采取进攻,荔北战役就此展开。
陕北地形复杂,西北野战军的重武器装备大多是追击炮和日式山炮,基本的作战工具为爆破方式,重武器单一且装备少。
面对防御系统严密的国民党,如何攻破国民党的防御成了优先解决的问题。
为了早日拿下大荔县城北部,向轩想到了一个方法,那就是用改装的土炮轰炸国民党搭建的碉堡。
向轩的办法成功了,可向轩也受到了枪林弹雨的“洗礼”。
荔北战役结束后,向轩的右眼几近失明,身上到处都是伤口,还有不少弹片被炸入体内。
而向轩却认为他受的伤,都是必要的。
致敬英雄,一路走好
“打仗不要怕死,越怕死越要死。”
向轩对自己的伤势不太在意,他觉得只要能赢,受伤这种小事都是值得的。
等到新中国成立后,向轩这才停下了南征北战的日子,但他身上被枪炮“洗礼”过的痕迹还一直在。
除了右眼失明外,向轩右小腿上还有一道伤疤,这是当年逃跑时所留下的,一个如同鸡蛋般大小的“蛋坑”。
另外,全身上下有26处伤疤的痕迹,就连荔北战役是被炸弹波及到体内的弹片,直到现在都没有被取出来。
1960年时,向轩被授予上校的荣誉。
之后向轩一直在四川省军区工作,直到1982年,向轩才宣布退休。
向轩晚年
退休后的向轩,由于早年上战场时落下的身体问题,在晚年逐一显现。
2021年时,向轩幼年的经历一度在网上引起热议,网友们都调侃9岁的时候自己还在玩泥巴,向上校已经是参加长征了。
2023年2月10日,97岁的向轩病逝。
结语
向轩亲历了新中国的衰败与崛起,见证了华夏曾经屈辱的历史,目睹了新中国的日益强大,在这片饱受硝烟战火的年代,向轩没有成为普通人,度过平凡的一生,而是选择了一条红色革命道路,毅然的走了下去。
尽管他是一介孩童,但他还是坚定信仰、扛起保家卫国的大旗,生动诠释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