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

上海大学市北附属中学的

“未来教室”里惊叹声不断。

“这个Hannah竟然是AI生成的?表情和真人毫无差别!”

“看,天花板和地板都是立体的,我们真的在国际文化展览馆吗?”


这是由上海大学市北附属中学承办的静安区“数字化赋能高中英语教学”系列教研活动现场。

活动中,学校教师以必修教材“饮食文化”单元为基础,将教材文本转化为多维互动场景,带领学生走进虚实融合的“文化元宇宙”,还分享了AI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为全区教师展示了在“双新”改革引领下“人工智能+教育”深度融合的创新成果。

“Hannah,你在法国新年晚宴上为什么感到震惊?”在尹静老师的课堂上,随着虚拟数字人Hannah的讲述,AI生成的动态饮食地图在屏幕上展开。学生们在Hannah的引导下,从法国国王饼的传统溯源,到文化冲击曲线的动态解析,深入探究课文内容。课程最后,学生小组借助AI生成的印度咖喱、日本寿司习俗视频,为Hannah设计跨文化交际策略。一名学生兴奋地分享:“原来解决文化冲突不仅需要包容,更要主动探索!”


“Bonjour!我是Hannah,现在连线纽约!”袁慧佳老师则借助AI生成的跨洋视频电话,瞬间点燃课堂气氛。学生们通过传屏功能与智能体Hannah实时连线,不断追问:“这些饮食特色背后蕴含着怎样的历史、社会和文化价值?”“能否再举些食物反映家庭回忆的例子?”在智能体的即时反馈与影像推送中,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在追问中抽丝剥茧,语言课堂蜕变为文明对话与文化解码的现场。

当Nibiru Creator打造的全景VR美食节场景开启,教室瞬间变成国际美食节展览馆,平面教材变成了立体动图。学生们“筹备”虚拟美食、“提供”用餐工具,并尝试用英语给出用餐建议。一位男同学对着全景图中的3D火鸡赞叹:“这比课本插图震撼太多了!”

活动现场,学校教导主任、外语教研组长吉栋磊在微讲座中解析了“精准指令”的技术核心,并分享了面对AI技术无法满足教学需求时的思考与优化方法。参会教师纷纷用手机记录AI生成单词游戏、聚焦词汇语用功能的教学设计、作业和命题的操作步骤及指令语。


静安区高中英语教研员余雯老师对本次教研活动给予高度评价,她表示,许多老师在看到这些精彩的应用实例后,都迫不及待地想要尝试,达到了本次活动预期的效果。

自2021年被评为“上外版高中英语新教材示范校”以来,上海大学市北附属中学连续参加了四期新教材研究项目。在“双新”改革驱动下,学校英语教师聚焦逆向设计、增值评价和数字化赋能教学,取得了显著成果,如:“外教社杯”微课教学设计大赛特等奖、一等奖,上海市高中英语作业设计比赛三等奖,区中青年英语教师比赛一等奖一个、二等奖三个等。

此次教研活动是静安区高中英语教育数字化进程中的一次成功实践。未来,上海大学市北附属中学将持续深化教学改革,推动学校教育发展,积极探索“无边界学习”的教育新未来。

记者:彭旭卉

图片:肖鸣亮

编辑:路景斓




特别声明:本文经上观新闻客户端的“上观号”入驻单位授权发布,仅代表该入驻单位观点,“上观新闻”仅为信息发布平台,如您认为发布内容侵犯您的相关权益,请联系删除!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