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目前正值生产淡季,故老同事之间经常相互拜访、学习切磋经验,前几天和老陈(见前文:工厂纪事(三十七)---奥数冠军的销售雄才)拜访小李总(见前文:工厂纪事(二十)---社牛的小李总)的工厂!
在他们工厂,我们见到了已经二十多年未见的李经理,他是我刚进入公司时候的销售部经理,现在的他已经与小李总双李合璧,准备大干一场!
那个时候,我们都称呼他李经理,他是销售部的负责人,但据老板说他也是技术出身,和我是机械专业的同行,从技术跨界到了销售领域!
他来自北方,操着一口标准的普通话,是很悦耳动听的口音,他很会说话,虽然我刚来,见到我也是满面笑容,很客气地和我打着招呼,说话让人听起来很舒服,一点都没有陌生的感觉!
那个时候的销量还很低,所以销售工作也不是很忙,销售部也没有几个人,只有李经理和一个内勤,还有刚参加工作的小李总,那个时候他经常在外面跑业务,很少见到他,在前文中写过!
内勤女孩叫小高,一位来自宁波的美女,因为老板是东北人,厂里大多数都是外地的,本地人在厂里上班的很少,小高是其中之一!
关于小高,还有点轶事,小高的男朋友很优秀,据说在另外一家公司做领导,很会赚钱,所以她经常提起她的领导男友给她买这买那的,于是看到她穿了新衣服,或者买了新的东西,大家就说她家领导又给她买东西了来调侃她,她也不觉得难为情,反而乐此不疲!
那时候也没有什么产品,现在的飞羽款是那时候的主打产品,但还不是现在这种简洁的一根不锈钢弯管的结构,水箱上面还套着一截上盖,上盖接一根铝管导到出水口的喷帽,结构非常复杂,水箱和上盖之间还要通过V型圈密封,后面还有好几道密封,结构越复杂故障率就越高,在生产中一次通过率也不高,售后故障率自然也很多!
老板那时候又开发了好几款新产品,都是用铝合金型材内嵌一根或两根加热管,老板把这种技术叫做中心发热式加热体,现在想起来他的思维还是很超前的!
这种技术其实就是现在热水器上广泛运用的铝铸加热体的雏形,只是那个时候的加热管技术还不成熟,因为是铝型材,水只能从型材的通孔中流动,铝材遇水不耐腐蚀,很快就锈蚀腐烂而漏水,所以没能开发成功,后来还是放弃了!
而现在的铝铸体,则不知道是哪位工程师发明的,将加热管和通水的不锈钢管通过铝压铸技术,铸造成一体,水电分离,水与铝合金不接触,加热管通电发热后导热到铝材上,传递热量到盘旋在里面的水管中,使通过的水加热升温!
所有技术的革新都是一步一步走来的,也是从无数次失败中趟过来的!
继续李经理的故事,那时候老板开发的这种铝材的中心发热式加热体结构,居然还出了一批外贸订单,这是一款淋浴器,最早的7型。
那时候,厂里已经搬迁到了宁穿路的新厂,销售部又来了一位姓王的大神销售经理,个头也不高,两位经理接到了一批出口的外贸订单1000多套,价值还不菲,但是交货期却很急!
二十多年了,这次出货经历依然记忆犹新,那也是职业生涯中,唯一一次从老板到员工全体通宵加班赶货!
李经理给老板汇报说船期很赶,第二天必须要进仓,因为正是夏季,厂里还是生产淡季,车间员工不多,导致人手不够,所以到下班前货还没做好,于是老板一狠心,决定发动全体管理人员,和车间员工连夜加班干活,无论干到多晚都要把货做出来!
记得那天正是夏天的酷暑时节,天气炎热,但是大家心却很齐,老板的凝聚力很强,他亲自坐镇指挥,大家按分工各司其职,我记得我在包装线包装,侠(见前文:工厂纪事(十四)---南北融合的东北侠)和阿利半夜里还在外面跑加工,陈姐(见前文:工厂纪事(十五)---以柔化刚的姐姐)身先士卒,一直坚守在包装线包装,尽管只是枯燥的手工活,尽管挥汗如雨,但没有人抱怨,一直干到凌晨五点多才把这批货做完,那时候天已经亮了,大家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休息!
这也是李经理在公司的最后一年,过年后他就辞职了,加入一个新的行业中。那也是他后来声名鹊起的公司,宁波老字号凉席的巨无霸开诚公司,离开后他和小李总还经常联系,所以他的情况也是从小李总那里了解到的。
他在开诚集团发展的很好,从销售部经理做起一直升到了总经理,隔行如隔山,从卫浴家电转行到凉席行业,一路扶摇直上升职到高层,说明李经理本身是有几把刷子的!
他的新闻报道和照片也经常见诸媒体,记得儿子升高中时要住校,于是在淘宝上选购凉席,在开诚凉席的店铺扉页就是大幅的李经理的照片特写!
如今,李经理带着商业领域丰富的经验和合作伙伴广泛的人脉加盟,双李合璧,珠联璧合,扬长辟短,双李合剑,未来可期,我们拭目以待!
(所有图片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则删除)
感谢您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