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美国代表团抵达喀布尔,与阿富汗塔利班密谈数日,看似是向对方要人,重点是与阿富汗临时政府建立稳定的沟通渠道,随时准备重返瓦罕走廊这条战略要道,将其作为中美博弈的新支点。

虽说美军已经从阿富汗全面撤离,相关方针在特朗普上个任期制定,又在拜登上台后得到执行。由于过程过于狼狈,美国内外舆论震动,随后该事件成为了美国两党攻讦的舆论战场,追责追到最后不了了之。


【美方代表直奔喀布尔,与临时政府高层会面】


特朗普再度上台后,一方面推动他的关税战略,一方面准备在阿富汗找回场子,顺便围绕瓦罕走廊进行一系列布局。

美国对瓦罕走廊的关注,并非来自这条走廊本身的战略价值,更多还是与中国沾上了关系。说白了,还是基于所谓“中美战略竞争”的底层逻辑。

即便已经撤离阿富汗,美国仍然不愿看到,中国在阿富汗问题上占据主导地位,更不想看到,中国通过重开瓦罕走廊,获得新的战略通道。

塔利班近期不断放出消息,称有意在瓦罕走廊与中国展开合作,相关基建工程也同步开展,即便中方至今没有给出明确答复,也已经足够引起国际社会的注意。


【美国对重返瓦罕走廊有想法】


阿富汗现在安全局势动荡,重开瓦罕走廊的风险,远大于潜在的经济收益,但美国总要未雨绸缪,免得让中国占据先机。更不要说,对于那些盘踞在阿富汗的恐怖势力,美国也担忧他们趁机做大。

于是我们就能看到,美国代表团罕见抵达喀布尔,与塔利班方面展开长时间互动,是美军撤离阿富汗以来首次。

塔利班这边为会面做足了准备,还表现出了一些诚意,把美国驻喀布尔使馆墙上的反美口号全部撤下,还应美方要求,交还了一名扣押了两年之久的人质。

作为回报,美国撤销了对几名塔利班高层的悬赏。随后,双方开始讨论,将阿富汗在美大使馆移交给塔利班的有关事宜,一旦达成一致,塔利班从此在美国,就能拥有一颗半官方的据点。


【塔利班多次与中国接触,希望合作重开瓦罕走廊】


此举对塔利班意义重大,即便临时政府还没有得到美国政府的正式承认,塔利班依旧躺在美国的恐怖组织名单上,却也能靠大使馆打掩护,一定程度上进行公开或非公开的外交活动,而不用再经过多哈中转。

只要美国愿意在这个问题上松口,临时政府距离获得国际社会承认,又能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塔利班的措辞很积极,说这是与美国“谈判和谅解”的开始。美国的口风则显得保守许多,专注于达成实际交易,这样好回去向特朗普交差。

说到特朗普,他这段时间,不光在推销自己的关税政策,提到阿富汗的次数也不少,主要还是对美军没能体面撤离阿富汗耿耿于怀。


【瓦罕走廊是中阿之间唯一的陆上通道】

此外,他还想让塔利班能交还美国遗落在阿富汗的武器装备,临时政府的口风则有所松动,不像以前那样,一口咬定说“战利品”不容讨论。

现在特朗普有求于塔利班,这是好事,意味着双方的谈判还能继续下去。

美国需要与塔利班保持互动,从而在必要时,对瓦罕走廊进行干涉。另外,美国也有可能将瓦罕走廊边上的巴基斯坦作为跳板,毕竟美巴军事关系还算不错,巴基斯坦军方没少就安全问题求助于美国。

实事求是地说,自从失去了军事存在,美国在阿富汗周边的地区影响力远不如从前。重返阿富汗这个选项并不现实,美国不可能像当年那样,培植一个全面亲美的政治势力。

可美国又不甘心看到自己留下的“真空”被周边国家填上,依然想要保持一定程度的存在感,以备不时之需。


【美军不能体面撤离阿富汗,特朗普对此耿耿于怀】


这里就不得不提,塔利班这段时间局势动荡,最高领袖阿洪扎达多次要求内部保持团结,不过坎大哈与喀布尔这两个权力中心,还是出现了渐行渐远的趋势,高层之间的政治斗争此起彼伏,这就给了美国见缝插针的机会。

整体来看,美国那边的策略是拉一派打一派,亲近在斗争处于下风,但在外交上相对开明的喀布尔临时政府,同时孤立大权在握的坎大哈领导层。

被美国取消悬赏的塔利班高层,都是哈卡尼网络的重要成员,其中就包括在权力斗争中失败,已经被迫逃往国外的内政部长西拉杰丁·哈卡尼。

另外有消息说,美方代表团抵达喀布尔的时候,在阿联酋逗留的哈卡尼,也设法与美国取得了联系。这些都是很耐人寻味的信号。

可以预见的是,美国开始与塔利班打交道,绝不仅限于表面上的那几个目的,阿富汗问题事关重大,瓦罕走廊更关系中国西部地区的战略安全,绝对不容有失。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