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京报网报道,过去一年,无论是在俄乌战场还是中东地区冲突中,无人作战力量在军事行动中的参与度日益提高,其作战效能倍增器的作用正不断凸显。

在现代冲突的舞台上,无人作战力量正迅猛崛起,重塑着冲突的格局。随着无人作战力量的发展,反无人作战也备受关注。目前主要通过干扰指控通信系统、直接毁伤等方式进行反制,但战术运用缺乏体系化。未来,综合运用多种反无人装备和技术,将反无人作战融入联合作战体系,将是提升反制效能的关键。

但除了无人机,人工智能也是这几年军事领域的新宠。各大军事强国都在高科技武器领域下了血本,美军在2017年用人工智能分析无人机拍摄画面,仅用2分钟就完成了37小时的任务,这让人类操作员汗颜。俄乌冲突中,乌克兰更是借助北约的人工智能系统,通过坦克履带磨损痕迹,提前48小时预判俄军进攻路线。当然,AI也不是万能的。2023年有款人工智能系统竟然把渔船甲板上的阴影识别成了导弹发射管,这样的低级错误也说明了AI在战场上的不成熟。

3月12日《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发布,首次将“深海科技”纳入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提出“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行动,推动商业航天、低空经济、深海科技等新兴产业安全健康发展”。过去在2021、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深海”概念,描述分别为“深海工程”、“深海深地探测”。本次政府工作报告中“深海科技”的提出标志着深海科技从技术探索向产业化应用的战略升级,有望带来军民深海产业链景气度共振。



机器狗(资料图)

水下攻防能力建设同样备受关注,各国纷纷加快水下无人潜航器的研发和装备,同时不断升级核潜艇等水下作战平台。美国研发的“虎鲸”超大无人潜航器,具备多种作战能力;俄罗斯、德国、印度、澳大利亚等国也在水下作战领域加大投入。太空军事竞争也持续升温,英国、印度、瑞典、澳大利亚等国家发布太空战略文件,完善太空战略布局,美国和欧洲在太空领域加强合作,打造太空盟友网络,太空安全成为国际军事竞争的新焦点。

太空已然成为大国军事较量的关键领域。在乌克兰冲突中,美国的星链系统发挥了重大作用,当地面通信设施遭到破坏后,太空通信就成了关键所在。除此之外,太空武器的研制也在加快推进,像“上帝之杖”这种从轨道发射钨棒、能够产生巨大破坏威力的武器,尽管存在伦理方面的争议,却也展现出了太空军事技术的发展趋向。太空呈现出军事化的趋向已然难以遏制,未来倘若谁能够掌控太空优势,那么谁就有较大可能在冲突当中占据先机。



人工智能(资料图)

随着冲突形态的演变,体系化时代全面到来。现代冲突不再是单一武器、单一兵种的对抗,而是涵盖陆、海、空、天、电、网等多领域的综合较量。从作战链条来看,各个环节紧密相连,从情报获取、指挥决策,到火力打击、效果评估,任何一个环节的薄弱都可能导致整个作战体系的崩溃。例如,在一场大规模海战中,海上舰艇编队、空中战机、水下潜艇以及太空卫星、网络战部队等,需要通过高效的信息共享和协同作战,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才能发挥出最大的战斗力。



AI人工智能(资料图)

2025年,无人作战与水下攻防的崛起预示着国际军事格局的重大变革。各国需要在技术创新、战略规划、军事合作等方面加强应对,以适应新的军事竞争态势。在这一背景下,国际社会需要加强对话与合作,共同应对军事变革带来的挑战。通过建立多边合作机制,加强军事透明度,推动国际军控与裁军进程,各国可以有效缓解军事竞争带来的压力,维护全球和平与稳定。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