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姬薇
3月24日是第30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在3月27日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举行的“春夏季重点传染病防控和健康提示”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传染病防控司副司长刘清表示,结核病防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全国结核病疫情持续下降,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下降约30%,结核病发病率年递降率为全球平均水平的2倍,成功治疗率保持在90%以上,死亡率维持在较低水平。
刘清介绍,下一步,将加大对重点人群和重点场所、疫情高发地区的主动筛查力度,提高发现水平;推行结核潜伏感染预防性干预,减少发病与传播;对结核病患者,严格规范治疗、落实全程管理,强化耐药结核病防治,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多途径强化政策帮扶、切实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中国疾控中心结核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张慧在回答工人日报记者提问时表示,得了肺结核,只要通过全程规范治疗,通常是6—8个月,绝大部分患者都可以治愈。最关键的是,在治疗期间要严格遵医嘱服药,定期复查,不可以擅自减药或者停药,否则就容易产生耐药性,增加治疗难度。
肺结核的常见症状为持续2周以上的咳嗽、咳痰,痰中带血或咯血,还可伴有午后低热、夜间盗汗、乏力、食欲减退、体重减轻等症状。早期发现肺结核,可以减少传播、提高治疗效果。
张慧强调,在患者治疗期间,特别是在居家治疗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尽可能单独房间居住,保持通风,不能随地吐痰。如果要吐痰,要把痰液吐在有消毒液的带盖痰盂里,在咳嗽、打喷嚏的时候用纸巾遮掩口鼻;如果有痰又不方便时,可将痰吐在消毒湿纸巾或者密封的痰袋里,尽量避免前往公共场所,减少与他人近距离接触,如果确实需要外出,也要戴好口罩,做好个人防护。
“肺结核患者治愈以后,是没有传染性的。”张慧提醒治愈以后注意戒烟限酒,加强营养,保持规律作息,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机体免疫力,降低复发的风险。如果再次又出现刚才讲到的肺结核相关症状,还是要及时就医排查。
来源:工人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