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要目标——韩国」
搞定嫪毐、赐死吕不韦、软禁赵太后,还把准备驱逐的各国人才追回来,终于亲政的秦王政有大事要做。
什么大事?横扫六国,统一天下啊。
但从哪点入手是一个战略性问题,是先易后难还是先难后易?
分析来分析去,秦王政和李斯都认为得先从最弱的国家下手,这样起码可以振奋人心,开个好头。
当时六国,紧挨最近、势力最弱、地理位置最好的当属韩国最弱。
那么,韩国就理所当然地成为秦国横扫六国的第一个目标。
韩国算倒了八辈子血霉,挨秦国太近,离天堂太远。
搬不走,逃不掉,眼睁睁看着秦国对自己虎视眈眈,秦国能不能横扫其他国家,韩国不知道。但能横扫自己,韩国是知道的。
韩国准备自救。
郑国到秦国修河渠就是韩国使的一个「疲秦计」,就是自救。可惜,天算不如人算,郑国渠不但没消耗秦国的国力,反而把关中平原建成粮仓,为秦国打仗提供充分的后勤保障。
从某种意义上说,韩国对其他五国被秦朝消灭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郑国到最后也算「资敌」了。
咋办?秦国进攻迫在眼前。
韩国人也是聪明的,终于祭出了大杀器——韩非,韩非子。
韩非是李斯在稷下学宫学习时的同窗,关系好不好不知道,但都师从荀子,都是理论水平很深的人。
韩非没李斯那么能说会道,但写的东西影响力很大,在当时的战国时代其名声应该远高于李斯。
那作为韩国贵族的韩非在这个时候来到秦国,难道是投靠老同学李斯,也想谋求一官半职?当然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