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特瑞董事长贺雪琴指出,硅基负极电池凭借理论上的卓越性能,一直是市场瞩目的焦点。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正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这无疑成为电池产业链高速增长的直接推动力。如今,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异常激烈,高端化趋势愈发明显。车企为了在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纷纷向上游寻求更优质的电池材料方案。
与传统的石墨负极相比,硅材料负极具有更高的理论比容量和更快的充放电速度。这意味着使用硅基负极的电池能够为新能源汽车提供更高的续航里程和更出色的快充表现。例如,一辆采用石墨负极电池的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可能在400 - 500公里,而使用硅基负极电池后,续航里程有望提升至600 - 700公里甚至更高。
自2023年下半年起,“负极掺硅”成为高性能动力电池的一大宣传卖点。国内的蔚来、智己、埃安等车企,以及海外的奔驰、保时捷、特斯拉等知名品牌,都已在其高端车型中应用了这一技术。以蔚来为例,其推出的某款高端车型采用了硅基负极电池,不仅续航里程大幅提升,快充时间也显著缩短,吸引了众多消费者的关注。
近年来,多个头部企业积极推进硅基负极产能建设。贝特瑞在深圳市光明区投建的年产4万吨硅基负极材料项目正在积极推进中。该项目的建成将大幅提升贝特瑞的硅基负极产能,满足市场日益增长的需求。此外,璞泰来、杉杉股份等企业也均有硅基负极的产能规划。这些企业的产能建设有望共同推动硅基负极产业迎来量产拐点。
贝特瑞董事长贺雪琴表示,作为在硅基负极领域率先实现量产的企业,贝特瑞优势明显。2024年上半年,公司硅基负极材料市占率在70%左右,出货量领先行业。这一优势将有助于贝特瑞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巩固其行业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