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6月24日,邵华因乳腺癌扩散,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享年69岁。一年前,她的丈夫毛岸青刚刚离去,如今,她也追随爱人的脚步,去往了另一个世界。



在临终前,邵华对毛新宇说道:

“新宇啊,我这一辈子,最敬重的就是你奶奶杨开慧。我走之后,就想和你奶奶葬在一起,像你爸爸之前说的那样,我们都想陪着她。”

毛新宇哽咽着,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只是用力地点点头。要知道,邵华都没有见过杨开慧,为什么她在临终前却想与杨开慧葬在一起呢?



毛岸青和邵华去韶山祭拜母亲

1960年,大连宾馆会客厅被布置得温馨又喜庆,欢声笑语不断,毛岸青与邵华的婚礼在此举行。当时国内局势紧张,毛主席没能亲临现场,但他满心都是对儿子儿媳的关切。于是,他决定送一份特别的礼物给儿媳邵华——一块手表和一台收音机。

当礼物送到邵华手中时,邵华小心翼翼地打开包装,看到里面的手表和收音机,眼眶瞬间湿润了。



1962年,毛岸青与邵华回到北京后,迫不及待地前往中南海,去见毛主席。一见到两人,毛主席便笑容满面地迎了上来,风趣地说道:“新媳妇总该去认认家门,让外婆和亲友们都看看嘛!”

稍作停顿,毛主席又嘱咐毛岸青和邵华:“你们回湖南,一定要去给开慧扫扫墓,告诉她,我们都记着她呢。”

不久后,毛岸青与邵华便踏上了前往长沙的行程。到达长沙板仓后,他们怀着无比崇敬与思念的心情,来到杨开慧的墓前。毛岸青和邵华轻轻放下手中的鲜花,深深地鞠了三个躬。



离开墓地后,他们又去看望90岁高龄的外婆向振熙老人。老人虽已满头银发,但精神矍铄。见到毛岸青和邵华,老人激动地拉着他们的手,久久不愿松开。邵华贴心地坐在老人身旁,陪她唠着家常,告诉她北京的生活琐事,逗得老人不时露出笑容。

但日子久了,生活中的小摩擦逐渐出现。两人你一言我一语,气氛越来越紧张。突然,毛岸青感到一阵头疼,他痛苦地捂住脑袋,脸色苍白。邵华见状,心中的怒气瞬间转为担忧和愧疚,她赶紧扶着毛岸青坐下,给他倒了杯水,轻声安慰。



可类似的情况时有发生,毛主席察觉到了小两口的异样,他提笔给两人写了封信:

“岸青、邵华,夫妻间难免有磕磕绊绊,相互理解包容才是长久之道。”

收到信后,毛岸青和邵华面对面坐下,毛岸青一脸诚恳:“邵华,是我不好,没考虑你的感受,以后我一定注意。”邵华也红着眼眶说:“我也不该总发脾气,以后有什么事,咱们好好说。”

自那之后,两人更加珍惜彼此,感情愈发深厚,再也没有红过脸。



父亲去世,毛岸青悲痛欲绝

1970年1月17日,邵华躺在产房里,脸色因痛苦而愈发苍白,每一次疼痛都像是在生死边缘挣扎,生命体征也开始变得不稳定。消息很快传到了毛主席那里,他放下手中的工作,立刻下达指示:“想尽一切办法,务必让母子平安!”

负责救治的医生们接到指令后,迅速行动起来。经过漫长而艰难的剖腹产手术,终于,一声响亮的婴儿啼哭打破了紧张的氛围。医生走出手术室,满脸疲惫却带着欣慰:“恭喜,是个男孩,母子平安!”



毛主席得知喜讯后,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思索片刻后,为这个新生的小生命取名为“新宇”。在邵华住院的这段时间,毛岸青向组织请了长假,每天都往返于家和医院之间。在毛岸青的悉心照料下,邵华的身体渐渐康复,一家人沉浸在幸福之中。

可这份喜悦没持续多久,毛主席的身体越来越差,连起身走动都变得艰难。但他只要精神稍好一些,就会询问毛新宇的情况,想着等孩子长大,看他成家立业,可命运却没给他这个机会。



1976年噩耗传来,毛岸青呆立原地,手中的书“啪”地掉落在地,他瞪大了眼睛,不敢相信这一切。邵华听到声响赶来,只见毛岸青眼眶泛红,泪水夺眶而出,声音颤抖地说:“父亲他……走了。”

此后,毛岸青身体原本就不太好,如今愈发虚弱。邵华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因为她很清楚丈夫成长过程中究竟吃了多少苦。



年幼的毛岸青眼睁睁看着母亲杨开慧被敌人残忍地折磨,却无能为力。杨开慧英勇就义后,毛岸青开始了漫长又艰难的辗转生活。历经千辛万苦,他回到了父亲身旁,以为苦难就此结束,生活迎来曙光。

1950年,他得知一直保护自己的哥哥毛岸英,在抗美援朝战场上意外牺牲。那一刻,毛岸青僵在原地,眼神空洞,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巨大的悲痛让他几乎昏迷,他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不吃不喝,沉浸在失去哥哥的痛苦中无法自拔。



1976年,毛主席的逝世再次给毛岸青带来沉重打击。这接二连三的事件,让毛岸青的精神濒临崩溃。

邵华临终前嘱咐毛新宇:我要和婆婆杨开慧葬在一起

自毛主席离世后,毛岸青都像变了个人似的。他总是沉默寡言,眼神里时常透着深深的落寞,往日的活力消失不见。

1990年,一家人再次踏上湖南长沙的土地。邵华陪着毛岸青来到婆婆杨开慧的坟前,毛岸青的脚步沉重而缓慢,每一步都饱含着对母亲的思念。站在墓碑前,毛岸青的双手微微颤抖。



回去的路上,邵华看着依旧沉浸在悲伤中的毛岸青:

“岸青,我知道你一直很想念妈妈,要不咱们给妈妈打造一个雕像吧,这样以后咱们想她的时候,就能随时看到她了。”

“好,这个主意好,我太想妈妈了。”

邵华原以为完成这个心愿会困难重重,没想到,当她把这个想法告诉大家时,广大人民群众纷纷响应。有的人慷慨解囊,为雕像的建造捐款;有的人则凭借自己的专业技能,主动参与到设计和建造工作中。



前后不过八个月的时间,大家就将杨开慧的雕塑做了出来。此时此刻,他已经打定主意,等自己去世就来陪着母亲,这样她不会孤单,自己也不会孤单。

2007年3月23日,毛岸青在病痛的折磨下,缓缓闭上了双眼,离开了这个世界。此后,邵华沉浸在失去丈夫的巨大悲痛中,生活的琐碎与内心的哀伤让她疲惫不堪。

渐渐地,邵华察觉到胸部传来隐隐疼痛,一开始她只当是这段时间太过操劳,没放在心上。可疼痛愈发强烈,到后来,连日常行动都变得艰难,每一次呼吸都伴随着刺痛,严重影响了正常生活,她这才在家人的催促下,前往医院检查。



检查结束后,医生拿着报告把毛新宇叫到一旁,低声说着什么。毛新宇身体晃了晃,险些站立不稳,他不敢相信地看向医生:“您说什么?乳腺癌?怎么会……”

邵华看到儿子失魂落魄地走回来,心中已然猜到几分。面对自己严重的病情,邵华出奇地平静:

“新宇,别慌。妈妈这辈子最幸运的就是能嫁给你爸爸,成为这个家的一员。我死后,一定要把我和你奶奶埋在一起,我想陪着她,也想让爸爸知道,我们都在,一家人永远不分开。”



虽然邵华从未与杨开慧谋面,可那些从丈夫毛岸青口中娓娓道来的故事,却让杨开慧的形象在她心中鲜活又深刻。

2008年,邵华追随丈夫而去,毛新宇捧着母亲的骨灰,来到杨开慧墓前。安葬好父母后,毛新宇久久不愿离去:“爸爸妈妈,一家人终于可以团圆,永远在一起,再也不分开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