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继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钳嘴鹳在秀山湿地公园“打卡”春景后,又一珍稀鸟类——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彩鹮首次现身秀山,为当地生态观测记录再添新物种,引得众多观鸟爱好者和摄影爱好者前来“追星”。
“湿地彩虹”翩然而至 生态秀山再添国宝
彩鹮属鹮科鸟类,因其羽毛在阳光下呈现绚丽的金属光泽,被誉为“湿地彩虹”。它与朱鹮是生物学上的近亲,两者虽然羽毛颜色不同,但体形和大小都很相似。由于栖息地减少等因素,彩鹮一度在我国濒临消失,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此次现身秀山实属罕见。
据目击者拍摄的画面显示,这只彩鹮体态修长,羽毛在阳光下泛着青铜、紫红和墨绿色的金属光泽,宛如身披霞衣。它时而低头觅食,用镰刀状的长喙探入浅水捕捉鱼虾;时而展翅低飞,掠过水面,姿态轻盈优雅。它与早前到访的钳嘴鹳一样,同属湿地生态系统的“旗舰物种”,它们的相继到访,成为秀山湿地生态修复成效的最佳印证。
珍禽频现 见证生态保护成效
近年来,秀山大力推进湿地保护与修复工程,通过退耕还湿、水系治理等措施,为候鸟提供了优质的栖息环境。此次彩鹮的造访,不仅丰富了当地的生物多样性记录,更成为秀山生态建设成果的生动注脚。
“彩鹮与钳嘴鹳接连造访,堪称‘双鹮贺春’!由于彩鹮对栖息地要求极高,它们的到来,说明这里的水质、食物链和生态环境达到了较高水平。”秀山林业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为减少人为干扰,该地迅速开展保护措施,加强巡护监测,通过在鸟类栖息地设置生态观测站、制作科普展板等举措呼吁市民文明观鸟,共同守护这些珍贵的“生态使者”。
观鸟热兴起 生态旅游助力绿色发展
随着秀山湿地珍稀鸟类频频“出圈”,“观鸟经济”也逐渐升温,不少游客专程前来拍摄记录,带动了周边乡村旅游的发展。为此,相关部门结合科普宣传,进一步推广湿地保护理念,让更多人在亲近自然的同时,增强野生动物保护意识。
专家建议,观鸟时应保持安全距离,避免使用闪光灯或大声喧哗,确保鸟类不受惊扰。未来,秀山将持续推进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让越来越多的珍稀鸟类在秀山繁衍,让绿水青山真正成为鸟类的乐园、市民的福地。
上游新闻记者 吴思倩 通讯员 王建国